編輯嚴選
長崎原爆,死神的獻祭!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時人們會使用什麼武器?但是我可以肯定,當第四次世界大戰開戰時,你我手邊所使用的武器將會是木棒和石頭!』
繼西元1945年8月6日,美國將史上第一顆實戰核子武器『小男孩』(Little Boy)原子彈投擲在日本中部的廣島市區,造成慘重傷亡的三天之後,緊接著於8月9日上午的11時2分左右,第二顆被命名為『胖子』(Fat Man)的原子彈被美軍轟炸機給擲下,位置則是在日本南方的九州長崎市(Nagasaki / ナガサキ),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的故鄉…
早在6日原子彈重擊廣島,戰術運用上徹底毀滅整個市區,取得致命性勝利之後,白宮方面其實已做出決定,不願意再動用核子武器進行實戰行為,因為透過各方所傳回的影像資料,一張張模糊或清晰的照片,再再顯示原子彈的殺傷力與破壞力確實是超乎人類想像的,就在電光石火之間,轟然巨響,猶如奪命利斧一般,以無數的寶貴生命作為死神的獻祭。
然而,盟軍指揮官們卻沒有預測到,面對二戰情勢由勝轉衰,崇尚武士道,寧死不降的日本帝國,縱然身處懸崖邊上,蘇聯(紅軍)亦在亞洲大陸順利挺進,用150萬人的優勢軍力攻入滿州國(八月風暴行動;Operation August Storm),但日本人始終硬頸不屈,完全不接受英、美等國所開出無條件投降的方案,拒絕《波茨坦公告》(Proclamation Defining Terms for Japanese Surrender;又名《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誓死一戰,持續要與盟軍抗爭到底!
第九條:日本軍隊要完全解除武裝。
第十一條:日本民用工業可以保留,但潛在建立侵略力量的軍事工業要被禁止,日本國依然可以投入世界貿易。
第十三條:最後公告,呼籲日本政府命令其軍隊無條件投降。
美國政府當時也擬定出了一個最終性的登陸日本本島總作戰計畫,也就是傳聞中隸屬最高機密的《沒落行動》(Operation Downfall),包含預計11月初攻上九州島南方的《奧林匹克行動》(Operation Olympic)與隔年3月預備登陸關東平原,劍指東京的《小王冠行動》(Operation Coronet)…
《沒落行動》(Operation Downfall)
但美方也相當清楚,一旦盟軍54個師(合計超過六百萬士兵)以如同攻上法國諾曼地半島一樣的方式登陸搶灘,整個情勢勢必不會像之前歐陸戰區的終戰劇本,也就是逐步取得對納粹第三帝國的戰場優勢:一者,放眼日本諸列島,幾乎沒太多適合登(攻)陸的沙灘。再者,在日本軍人抱持著『神風特攻隊』或『玉碎』(ぎょくさい)之頑強抵抗作為下,除了正規軍之外,集結高達2,800萬名的國民義勇隊(任何身體健康的15到60歲男子,以及17到40歲女子),其受軍國主義與殉死武道之「感染」,寧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士氣,可能將引發敵我雙方更大且無謂的傷亡!一份由幕僚委託製作,預計呈遞給美國戰爭部長參閱的報告中,學者評估登陸日本作戰將造成170萬到400萬的美軍傷亡,其中死亡可能來到40萬到80萬人;而日本方面僅死亡人數就可能達500萬到1,000萬人,此評估正是考慮了日本國民義勇隊與一般國民參戰的因素。畢竟進攻所遭遇的抵抗不將只來自有組織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包括狂熱的敵對民眾!
一個高中女孩被分配到一把錐子,長官告訴她:
『即使只殺掉一個美國兵也可以,但妳必須要瞄準他的腹部攻擊。』
雖然《日內瓦公約》已明文禁止化學武器的使用,但當年美國和日本都不是簽字國,又考量務必快速「終結」戰爭,避免盟軍和無辜平民傷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日本帝國雖已知曉核子武器(廣島原爆)的厲害,但又顯示出了毫無畏懼的姿態,白宮可能迫於「無奈」,也企圖再次嚇阻,於是授權進行第二次的核武器攻擊,目的就在於全面摧毀日本帝國抵抗之決心和意志。
伯士卡(Bockscar)美軍B-29轟炸機機組員
依據戰後美軍解密的資料顯示,第二顆原子彈的首要攻擊目標本來是鎖定九州島北方的工業城市小倉(こくらし),但8月9日當天小倉市天候不佳,加上地面上的駐防日軍一看到美軍轟炸機即馬上以高射砲拼命還擊,更迅速派出了十架零式戰鬥機升空攔截,所以裝載原子彈的伯士卡(Bockscar)美軍B-29轟炸機只好把攻擊對象放到了計劃中的次要目標,也就是長崎市。
西元1945年8月9日上午10時50分左右,『伯士卡』飛抵長崎市上空。然而,此刻長崎的天象變得十分惡劣,雲層的大量遮蔽下一度還讓機組人員瞄準不到地面上原本的主要攻擊目標:內城區的中島川常盤橋。
指揮官原本不打算打開雷達來導引,而想要用直接目視的方式來投彈,但是負責武器的操作員隨即提醒指揮官,投擲原子彈務必使用雷達系統引導,不然這顆原子彈將會出現攻擊點偏差,導致作戰失敗…結果,雙方一來一往的節骨眼上,似乎產生了短暫的僵局,眼看攻擊的機會就要錯失掉了!可是,命運女神終究殘酷地做出了關鍵性的選擇…
幾秒後,機上負責觀測的人員,興奮地高聲喊著:
『看到了!我們看到(長崎)街道了!可以攻擊了!』
約莫1分鐘過後,西元1945年8月9日的上午11時2分,內爆式起爆,代號『胖子』(Fat Man),使用極微量且通常不會於自然界中存在之鈽-239(Plutonium)的原子彈,於距離內城區中心3公里上空約503公尺處,爆炸…
比廣島「小男孩」(Little Boy)原子彈破壞力大約要高出1.5倍,換算大概約22,000噸TNT黃色炸藥當量的「胖子」,引爆瞬間即對著總人口數僅有24萬人的長崎市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73,884人遇難、18,409戶房屋倒塌受損,等於整個市區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建築物化為灰燼!
但伴隨著長崎地勢四面環山,加上原子彈的落點並非是直接命中市中心,所以原子彈威力雖然更為強大,但死亡人數並沒有像廣島原爆一樣繼續擴大。只不過,當時長崎有不少收容戰俘,尤其是英軍和荷蘭軍的醫院或軍用機關,所以爆炸也連帶奪走了不少盟軍同袍的寶貴性命。
『我知道原子彈悲劇般的重要性...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可怕的責任...我們感謝上帝賜予原子彈給我們(使用),而非我們的敵人。我們祈禱祂會引導我們跟隨祂的信念及目的來妥善使用它。』
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回應。
截至西元2020年的統計資料,長崎原爆的死難者合計為185,982人(註)。
『長崎原爆』(長崎市への原子爆弾投下)是人類歷史數千載以來,第二次的核子武器攻擊事件,也是『目前』(是暫時的)人類最後一次使用核子武器進行的實戰攻擊…兩顆接續性核子武器攻擊之下所造成的區域性重傷害也迫使自比太陽帝國,意圖打造稱霸亞洲、建構起大東亞共榮圈的大日本帝國,在擔心未知的第三顆原子彈非常有機會直接鎖定第一大城「東京」下(預計是在8月19日進行攻擊任務),終於軟化了強硬的參戰態度,於西元1945年的8月15日時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亞太地區與南亞大陸多年來的無止盡侵略戰爭,也將傷亡異常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譜下了不完美,更帶有一絲淒涼、辛酸的休止符。
回顧文前提供的引言,人類拾起木棒和石頭對幹的諷刺與無奈,不是政客或媒體的徒勞感嘆,而是科學家的先知灼見...
誰?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尾聲:
美國國家級核子武器設計開發工作室之一,每年預算高達數十億計美元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部分科學家出面指稱並背書,「向蘇聯共產黨展示強大的軍力」,其實才是白宮決策投擲長崎原子彈的首因。
西元201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 ICAN)組織,頒獎典禮上特別由原爆受難的倖存者代表受獎。
註:
當時有許多在長崎居住的台籍留學生、醫師或家屬,因原子彈轟炸而造成程度不一的死傷,王文其、陳新賜等倖存者是直到西元2012年時才拿到日本政府的補償金;而最具代表性的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彭明敏教授亦在家兄居住處親眼目睹了8月9日美軍對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歷史事件:
『原子彈爆炸的後果,實在難以描寫。有些水泥建築物仍屹立著,但是,裡面所有木料和其他易燃物都在頃刻間化為烏有。據說在學校教室內,從整齊排列的白灰燼所在可以看出在死亡瞬間正坐在書桌旁的每一個學生。熱度竟有那樣強烈。大部分的醫科學生都罹難,其中包括四位曾經慷慨輸血給我的台灣留學生。他們有用的生命被消滅,我卻仍活著,這真是悲劇的命運。』,
節錄自彭明敏《自由的滋味》。
圖片來源,一併致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