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姐誕

2021/08/1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是夕,婦人結彩縷,穿七孔針,鹹以金銀輸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荊楚歲時記》
今天是七夕,有說這是可最早能追溯至東周時代,於西漢及宋代都相當普及,直至現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以至韓國都有慶祝七夕的習俗。
七姐誕又被稱為乞巧節,在一年一次牛朗織女渡鵲橋的悲情神話故事下,普羅市民就在這個節日乞求織女賜下巧手,以求得如意朗君。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工廠妹萬歲的年代,不少年輕女生希望覓得如意朗君,都會拜七姐,所以當時的七姐誕曾經盛極一時。當我孩提時,我記得媽媽總會預備不同的祭品,例如把七色的衣紙卷成一起、花露水、爽身粉、脂粉盒、五彩針綫連同水果和花餅進行拜祭。可惜,近年香港好像已經沒有多少人會慶祝七姐誕了,更遑論七姐誕的由來了。
「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醉翁談錄》
根據清代史料廣東新語所記:「廣州人每以七月七夕鷄初鳴,汲江水或井水貯之,是夕水重於他夕數斤,輕年味不變,益甘,以療熱病,謂之聖水。」所以有好些婦女會在天台收集期間的雨水,稱之為甘露,並用於看門口或急救之用。
其實提及七姐,香港其實有不少供奉七姐的廟宇,例如梅窩七聖仙娘廟、石梨貝七聖仙宮、西貢官坑七聖古廟和坪洲仙姊廟等,而這些廟亦往往有幾百年的歷史,平日廟宇的香火不多,就算到了七姐誕,去拜祭的多是中年婦女,但偶爾也有一些不是去求姻緣的女生,反而是來求避爛桃花和人緣的。
「宮廷宰輔之士庶之家鹹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邀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析津志》
雖然,香港的七姐誕的風氣不復再,可是作為香港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我們都可以珍惜和保育之,使我們能勉懷昔日的一點情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便俄尼
    便俄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