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投資屬性,臨床心理師的投資心理學

2021/08/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的理財商品與工具真的很多,包含:定存、股票、ETF、ETN、主動式基金、債券、黃金、房地產、期貨、古董精品等...,甚至有些人會使用當沖、選擇權、權證等這些高槓桿的方式來獲利,每個投資商品與方式背後的風險波動度,有很大的差異性。
老話一句,如果你/妳是一個長期接觸投資市場的人,應該會常聽到〝不懂的投資商品,千萬不要隨便亂碰〞。當然,如果家財萬貫,不怕瞬間消失個百八十萬的,可又另當別論了,前提是你/妳真的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嗎?當然不是,我們都有資產上的預算與限制。
理財商品沒有絕對的對,或者是絕對的錯,主要是符合自己的屬性,去選擇符合我們個性或投資性質的商品。一般常見的投資屬性可以分類為: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雖然有這三種類型,但是我們真的就只會歸為某一類嗎?以我過去所學的心理學知識來說,分類是可以讓我們快速分辨自己偏向哪個類別,但其實這三種類型應該是以一個光譜呈現。標示如下圖。
積極<-----------------------------穩健----------------------------->保守
這個光譜的概念是比較恰當的(或許之前就已經有研究論文或專家學者提出相似的看法),因為人是會變動的,投資屬性可能會因為年紀、風險承受力、現階段財務的能力、目前具備的理財知識、投資所帶來的正向或負向的情緒感受與經驗等,而有所不同,就會影響我們怎麼去挑選商品。
以我為例,我目前33歲,仍屬於可以衝刺事業、累積財富的階段,比起40、50歲的人來說,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所以我相對比較有優勢選擇波動大,且積極的投資商品,大約70%~80%。但是我並不屬於積極向度的特質,因為我才剛工作第三年,所累積的理財知識仍有不足,還有一些貸款需要繳交,例如學貸、房貸等,太過積極的商品可能有機會一下就讓我賠光手上現有的資金,所以我會佈局20%~30%的穩健型商品(風險評估的概念),讓我在特定的期間內也有不錯的獲利,還能增加我自己的投資信心與好的投資經驗,不會因為一個大賠之後,對於投資市場有所畏懼、裹足不前。甚至有了自信、經驗和足夠的知識後,未來在資產上會〝再調整、再配置〞,如:變成了90%積極+10%穩健的商品等。
現在許多的券商或投信公司都有免費的投資屬性評估,投資朋友們可以先替自己做一個簡式的評估,再依照前面的各個因子去做分析,找出自己最合適的投資商品。
    Jimmy
    Jimmy
    1987年生,處女座O型,一位平凡的國中教師。 對於投資理財、心理學、性別議題及紫微斗數有濃厚的興趣。 歡迎一同分享您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