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釀所思|尋根找回原生問題,我們和解吧!那些受傷的小孩與壞掉的大人們

2021/08/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
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而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懂事,往往就是與「委屈」和「不快樂」的經歷聯繫起來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更多的人,擁有的只是「耳邊的教訓,手裡的習題,心裡委屈的童年」。
有一句臺詞:「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分析大人的情緒。懂事的孩子有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成熟與穩重,代價往往是犧牲任性的權利與天真的童心。
阿翊因為在家裡是排行老大,記事以後就被各種要求「懂事」。小時候,去別人家做客,家長不點頭就絕對不會碰人家的一飲一食,哪怕再想嘗試。鄰居小孩來家裡吃飯,大口大口地吃魚肉,他只吃寥寥幾口,就再也不肯多吃。然後自己跑去後面的院子裡哭,因為他覺得心疼,那個魚肉是平時媽媽都捨不得吃的,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怎樣學會「不懂事」。
朋友們聚會的時候,他都會細心觀察朋友的表情,如果有人稍有猶豫,他就會偷偷把單買掉,回來和朋友說,這次我請客,下次你再請;工作中一旦有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工作,他就會主動承擔,因為這樣才能給別人帶來方便;別人有困難讓他幫忙永遠一口答應,一旦自己遇到了困難卻絕不輕易找人幫忙,因為害怕麻煩別人;一旦跟人訴苦了就會有深深的自責,因為這是把負能量帶給別人。他用盡心機讓對方高興、希望能讓一切麻煩消失,卻沒有勇氣向別人展現真正的自己。
他渴望愛人也被人愛,渴望身邊的世界能一團和氣。小時候是父親和家人,工作了是同事和學生,之後是戀人。
懂事的孩子,會被很多人誇「人好」。然而,他們的「好」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恐懼。因為他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懂事」,才能得到關注和愛,一旦不那麼「懂事」,就會被否定,被批評。所以,為了不被拋棄,他們一步步讓出自己的利益,壓抑自己的情緒,默默承受內心的委屈和無助。
「總是忍不住先去道歉」,懂事已經成為他們討好別人的方式。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通過批評的手段來控制孩子。比如有的父母經常說: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馬上承認錯誤並道歉是讓父母停止訓斥的最好方法,雖然可能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雖然他們心裡可能也很委屈。這樣的模式逐漸被內化,當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讀者留言說,她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字字斟酌後才敢說出口,生怕引起周圍人的不滿。有研究報告稱,那些將不幸歸因到內部因素,而將好事歸因到外部的因素的兒童,往往會容易有更多的憂鬱體驗。因為很多事情是無法通過自身力量改變,習慣性自責往往會演化為習慣性否定自己的價值和真實能力,這種習得性的無助與抑鬱終將影響此人的一生。
有些人會撫心自問:為什麼我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為什麼我做事情都要為他們著想,考慮他們的立場,在乎他們的感受,就因為我懂事我善良就為你們承受這些嗎?
有個朋友,小時候自己存錢買了一把心心念念的玩具,和堂哥一起玩的時候不小心打到堂哥的手。堂哥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聽到哭聲後,舅舅立馬衝了過來,一把擰起他的衣領,對他大吼,然後轉身就把他的玩具給摔爛了。爸媽安慰堂哥,給堂哥做好吃的,而他,被罵了一天。那一刻,他的童年就結束了,和那把摔得粉碎的玩具一起,埋進了心底。
其實,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們照顧大人的方式: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給大人添麻煩。可是,一些麻木的大人,卻把這些孩子的「懂事」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忽略他們內心的脆弱,無視他們偶爾流露的孩子氣的任性要求,扼殺他們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不懂他們想要靠近卻又舉步維艱的躊躇。
說來可笑,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沒糖吃。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小時候摔跤,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後,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小孩就是應該這樣,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歡就大膽去爭取,不怕出錯,敢於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必小心翼翼討好大人,偽裝自己。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會的演練場,如果在父母前面,孩子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不敢出一丁點錯,那在社會中,他們很難自信獨立。
蔡康永曾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願你能吃糖也會要糖,能獨立戰鬥也有人依靠,會照顧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換位思考也堅持內心。
願你們只懂該懂的事。
黃靖宸
黃靖宸
《壹玖流年》文字創作者。 行書於散文、書籍觀點、時事評論、商業社論。用文字磚瓦堆砌生活的牆,用潺潺流水餵養流浪的靈魂,從無名至方格,以宏觀的攝影角度和溫暖又精闢的筆觸寫下的呢喃獨白。 文章同步更新於 Instgram @pitzu_hu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