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與加工硬化對於金屬成形負荷的影響-要硬要軟隨你控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先前有前輩分享有關退火後晶粒大小對於鍛造負荷的影響,對比了一下數據內容,黃銅退火至Grain Size 111μm相較50μm時的鍛造負荷大約少了6~10%,確實在單位面積下粗大的晶粒相對晶界較少,當再次冷鍛的過程中阻礙差排的變形能量也較少,因而降低了鍛造成形負荷。
一般退火過程為將金屬加溫到高於『再結晶溫度』(粗略估算可為熔點60%)並維持一段時間再緩慢冷卻,主要目的在於恢復該金屬因冷加工而降低的延展性、韌性並釋放內部殘留應力。
而內部殘留應力多以原子或晶格空位的移動來釋放,透過這些原子排列重組的過程來消除金屬材料中的差排,這項改變讓金屬的變形更容易移動,也增加其延展性。
退火主要有三個階段:
回復(recovery):在回復的過程中,晶格空位會移動回復到正常晶格位置,同時內部應力場也會跟著消失,先前冷加工的特性將回復成原來狀態。
再結晶(recrystallization):再結晶過程中,新的晶粒成型並取代原本因內應力變形的晶粒。
晶粒成長(grain growth):小的晶粒會與大的晶粒合併,減少材料內部晶界的數目。但當退火溫度過高或持溫時間過長時,晶粒成長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到材料的機械性質。
因此以退火對金屬成形負荷影響而言,除了晶粒大小外,差排回復與內應力的消除也是一個主要的因素。當然這兩個因素是微觀的比較,對於鍛造負荷較大的影響還是來自於『材料的變形應力』與『成形時的摩擦力』。
材料變形應力的大小來自於『應變的多寡』,我想這是很合理的描述,鍛造時打的淺、負荷小,打的深、負荷高,算是多勞多得的一種概念,但這裡要注意的是不同材料的『加工硬化指數』(n值)。
大家應該常聽到在鍛造設計時,開發人員常會提到這材料加工硬化很嚴重(例如不銹鋼),非常難打,而這僅是一種定性說法,實際上由附圖上的公式可以看出強度係數和加工硬化指數為定值時,n值越高的材料就會產生越高的成形應力,主要因素在於n位於ε的次方項,就如n=10時,ε由2變為4,其結果是由1024增加至1,048,576,等同增加了1,024倍的成形負荷。
僅是個人心得
不銹鋼冷鍛成形所產生的加工硬化現象
金屬退火處理的晶粒回復、重組再結晶、成長擴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61內容數
鑒於多數產品開發屬於連續製程,常需串連各類成形工法達成客戶要求,當前成形技術研究大都著重單點項目,以鍛造、沖壓、加工為主;因此將整合各項固態金屬成形技術與資源(涵蓋鍛造、擠型、軋延、抽製、旋壓/鍛、沖壓、液壓鼓脹、CAE),協助在職者或有興趣的朋友一同深入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K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一位朋友和我抱怨在某個公開場合遇見一位官方鋁合金生產廠的資深員工,於某個話題交談的過程中強調鋁合金T5處理即是已經包含固溶處理程序,該強者我朋友被其多次強調該論述不禁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記憶衰退導致誤會,因此當下也立馬電話與我聯繫確認其正確性;一直認為該熱處理程序定義是理所當然的我也開始懷疑人生
鍛造成形是在外力作用於材料上所產生的生產程序,而熱間鍛造為鍛壓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鍛造變形力和提高金屬塑性,市場上80%的鍛件是由模鍛工藝生產的。 其中減少鍛造過程的摩擦,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提高模具壽命。由於變形比較均勻,有助於提高鍛件產品的組織性能,而減少摩擦的重要措施
在早期鍛造設計與開模的過程中,常會在試模的時候發生材料挫曲(Buckling)而造成鍛件夾料(Lapping)現象,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鍛溫、不同的長徑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差異。 而以定量的程度分析,在圓棒料或中間製程鍛胚的垂直方向承受超過降伏應力時,其長徑比(L/D)應小於2.2以下,如特徵體積需
剛跨入鍛造的時候,遇到開發各種材料的熱鍛零件,在設計模具時完全不知道要怎麼抓縮水率,只能去找老師傅問,通常會得到籠統的放大1.5%(或自己想),當請教老師傅這數據怎麼算出來的,也只能告訴你是經驗值或者那位前輩傳下來的,這讓當時的我頭很暈,因為鍛件公差差太大了! 後來去找了一些資料,其實是有一些公式可
​來聊一下令人開心的事情! 小時候總覺得設計鍛胚、成形工法、鍛造模具的人很厲害,可以鍛造做出客戶需要的東西…實際上確實也非常厲害。 長大後發現其實只要符合客戶需求,其實怎麼做都可以,就算是純手工也可以。 常態下,當收到客戶委託需要以鍛造開發的成品,通常第一步會先評估廠內設備是否可以生產,最重要的依據
金屬鍛造的目的大約有兩種: 1. 鍛鍊: 鍛鍊主要是破壞澆鑄所產生的粗大鑄造組織,並壓縮空隙,提高機械強度 2. 成形: 將胚料轉變成具有金屬流線(Metal Flow)及所需形狀的各種製品 而金屬流線是『空孔與雜質』所組成,一般為鋼水澆鑄後,經由鍛棒或輥軋使『空孔與雜質』沿著材料軸向而排列,軸向剖
前陣子一位朋友和我抱怨在某個公開場合遇見一位官方鋁合金生產廠的資深員工,於某個話題交談的過程中強調鋁合金T5處理即是已經包含固溶處理程序,該強者我朋友被其多次強調該論述不禁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記憶衰退導致誤會,因此當下也立馬電話與我聯繫確認其正確性;一直認為該熱處理程序定義是理所當然的我也開始懷疑人生
鍛造成形是在外力作用於材料上所產生的生產程序,而熱間鍛造為鍛壓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鍛造變形力和提高金屬塑性,市場上80%的鍛件是由模鍛工藝生產的。 其中減少鍛造過程的摩擦,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提高模具壽命。由於變形比較均勻,有助於提高鍛件產品的組織性能,而減少摩擦的重要措施
在早期鍛造設計與開模的過程中,常會在試模的時候發生材料挫曲(Buckling)而造成鍛件夾料(Lapping)現象,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鍛溫、不同的長徑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差異。 而以定量的程度分析,在圓棒料或中間製程鍛胚的垂直方向承受超過降伏應力時,其長徑比(L/D)應小於2.2以下,如特徵體積需
剛跨入鍛造的時候,遇到開發各種材料的熱鍛零件,在設計模具時完全不知道要怎麼抓縮水率,只能去找老師傅問,通常會得到籠統的放大1.5%(或自己想),當請教老師傅這數據怎麼算出來的,也只能告訴你是經驗值或者那位前輩傳下來的,這讓當時的我頭很暈,因為鍛件公差差太大了! 後來去找了一些資料,其實是有一些公式可
​來聊一下令人開心的事情! 小時候總覺得設計鍛胚、成形工法、鍛造模具的人很厲害,可以鍛造做出客戶需要的東西…實際上確實也非常厲害。 長大後發現其實只要符合客戶需求,其實怎麼做都可以,就算是純手工也可以。 常態下,當收到客戶委託需要以鍛造開發的成品,通常第一步會先評估廠內設備是否可以生產,最重要的依據
金屬鍛造的目的大約有兩種: 1. 鍛鍊: 鍛鍊主要是破壞澆鑄所產生的粗大鑄造組織,並壓縮空隙,提高機械強度 2. 成形: 將胚料轉變成具有金屬流線(Metal Flow)及所需形狀的各種製品 而金屬流線是『空孔與雜質』所組成,一般為鋼水澆鑄後,經由鍛棒或輥軋使『空孔與雜質』沿著材料軸向而排列,軸向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Thumbnail
傳統馬達會利用調整電阻值的大小,來直接限制馬達輸入電流的上限;但電阻值的增加也會導致銅損值上升,是種如同雙面刃的技法。所幸隨著電控技術的進步,馬達電流的限制工作可以轉交給驅動電路掌控,馬達僅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電阻值即可;更直白的說就是漆包線徑越粗越好,暨可以降低馬達電阻,還同時強化散熱能力,以得到更優
Thumbnail
上週講完流程了?還沒,記得鎳、鉻、鎢這些元素嗎?要製作各種不銹鋼,特殊鋼,欠缺其他元素可不成。有沒發現,筆者沒有說挖鎳礦、鉻礦,鎢、錳、鉬等其他金屬元素,好像都不是稱呼為礦,這怎麼回事?若要查鎳礦、鉻礦,確實是可以查到什麼,但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就比鐵複雜,鐵是以氧化鐵形式存在,透過碳的還原可以得到生鐵
Thumbnail
現代製造業難道跟以前製造業不同?呃,沒有不同,製造的最基本邏輯,原物料送加工變成品,當然不會變。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的複雜化,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鋼鐵開始,國中課本有說,鐵根據碳含量,可以分為生鐵、鋼鐵、熟鐵。而鋼鐵可以依據添加的其他元素,變成不鏽鋼等各種材料。
Thumbnail
在鐵材中加入碳,融合多種金屬元素與鐵材混合而成的就叫做「鐵合金」。鋼-就是由它發展而出的其中一種類型......
在製造業中,選擇適合的金屬加工方式對於產品的品質和效率至關重要。在進行金屬加工時,常見的兩種技術是板金成形和雷射切割金屬。本文將探討這兩種技術的優點和局限性,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其項目的選擇。
Thumbnail
鐵碳平衡圖是一種用來描述鐵和碳的合金在不同溫度和碳含量下的相變化的圖表。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
Thumbnail
在製造業中,鋼板原型技術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也對設計師和工程師提供了更多創作的可能性。本文將帶您穿越鋼板原型技術的演進,探索將設計和功能推向極限的尖端技術。從傳統方法到如今的3D打印和CNC加工等先進技術,我們將揭示推動鋼板原型技術領域的創新。
Thumbnail
鋼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金屬,以良好的成本提供了材料性能的完美平衡。但是,當密度為 7.8 克/立方厘米的鋼材對於應用來說太重時,產品設計師必須轉向更輕的可用材料。雖然許多塑膠可以減輕負載,但輕質金屬是一種流行且堅固的選擇。 最受歡迎的鋼的輕質金屬和合金替代品是鋁、鈦和鎂。為了幫助設計人員評估這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Thumbnail
傳統馬達會利用調整電阻值的大小,來直接限制馬達輸入電流的上限;但電阻值的增加也會導致銅損值上升,是種如同雙面刃的技法。所幸隨著電控技術的進步,馬達電流的限制工作可以轉交給驅動電路掌控,馬達僅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電阻值即可;更直白的說就是漆包線徑越粗越好,暨可以降低馬達電阻,還同時強化散熱能力,以得到更優
Thumbnail
上週講完流程了?還沒,記得鎳、鉻、鎢這些元素嗎?要製作各種不銹鋼,特殊鋼,欠缺其他元素可不成。有沒發現,筆者沒有說挖鎳礦、鉻礦,鎢、錳、鉬等其他金屬元素,好像都不是稱呼為礦,這怎麼回事?若要查鎳礦、鉻礦,確實是可以查到什麼,但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就比鐵複雜,鐵是以氧化鐵形式存在,透過碳的還原可以得到生鐵
Thumbnail
現代製造業難道跟以前製造業不同?呃,沒有不同,製造的最基本邏輯,原物料送加工變成品,當然不會變。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的複雜化,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鋼鐵開始,國中課本有說,鐵根據碳含量,可以分為生鐵、鋼鐵、熟鐵。而鋼鐵可以依據添加的其他元素,變成不鏽鋼等各種材料。
Thumbnail
在鐵材中加入碳,融合多種金屬元素與鐵材混合而成的就叫做「鐵合金」。鋼-就是由它發展而出的其中一種類型......
在製造業中,選擇適合的金屬加工方式對於產品的品質和效率至關重要。在進行金屬加工時,常見的兩種技術是板金成形和雷射切割金屬。本文將探討這兩種技術的優點和局限性,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其項目的選擇。
Thumbnail
鐵碳平衡圖是一種用來描述鐵和碳的合金在不同溫度和碳含量下的相變化的圖表。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
Thumbnail
在製造業中,鋼板原型技術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也對設計師和工程師提供了更多創作的可能性。本文將帶您穿越鋼板原型技術的演進,探索將設計和功能推向極限的尖端技術。從傳統方法到如今的3D打印和CNC加工等先進技術,我們將揭示推動鋼板原型技術領域的創新。
Thumbnail
鋼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金屬,以良好的成本提供了材料性能的完美平衡。但是,當密度為 7.8 克/立方厘米的鋼材對於應用來說太重時,產品設計師必須轉向更輕的可用材料。雖然許多塑膠可以減輕負載,但輕質金屬是一種流行且堅固的選擇。 最受歡迎的鋼的輕質金屬和合金替代品是鋁、鈦和鎂。為了幫助設計人員評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