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實用主義對我精神的啟蒙

2021/10/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前言
  這幾年,對我思想及感受有著顯著影響,造成最大差異的的書籍,是由美國學者William James所撰寫的<<實用主義>>一書。實用主義的思想破除傳統哲學思考模式的窠臼,另立途徑。實用主義很容易與功利主義或一般口語上的工具性理性主義的想法混雜,但實用主義最關鍵與精華的部分在於其對於問題的思維方法論。
  下面將簡單整理我個人的感想,許多地方必然是缺漏甚至誤解的,若有想法敬請補充校正,我僅將閱讀此書作為一種生活價值的指導方針,並非學術探究。
二、實用主義的思維方法論
  實用主義的核心,在於質問問題的意義和用處,進而才去考慮是否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專研或琢磨。簡而言之,我主張可以這樣來認識—一個沒意義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去在乎呢?
  書本中舉例是這樣的。有一群朋友到山上露營漫步,大家在討論關於松鼠的議題。想像有一隻松樹攀著樹幹,而樹幹的另一面有一位人類,人類開始繞著樹幹轉,想接觸松鼠,然而,松鼠同時也以相同的速度繞著樹幹移動,人類永遠追不上松鼠。
  這裡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人是否繞著松鼠走?
  人確實繞著樹幹移動,這不需要多思考,但是人是否繞著松鼠走?
  如果我們按照傳統對於問題的態度,可能會開始探究何謂「繞著」,開始探究松鼠移動的過程中,是不是滿足了「被繞著」的條件。好,也許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進行了深刻的探討,也探究出了各項名詞和狀態的定義,甚至因此提出了形上學的框架和解釋-但是,這樣的探討和思考的意義是什麼?
  如此探究和研究一根針上面有多少天使有何差異?
  如果人類繞著松鼠,和人類沒有繞著松鼠,甚至松鼠繞著人類,實際上在我們生活經驗當中不會產生任何意義和用處,那麼探討這種問題本身的意義在哪裡?換言之,這種相較俗民的直覺,難道不足以發展成一門思考方法嗎?這樣的思考方法的稱呼便為實用主義。
三、實用主義的實在論問題
  西方哲學上經常會探討事物或真理背後是否有獨立存在的議題,支持者稱之為實在論,反對者稱之反實在論。對於實用主義而言,延續上面的觀點,這樣的論辯很多時候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實在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價值,有用處,足以將我們帶到經驗上的另一端(在此模仿作者的筆調),那我們就認為這樣的實在是有用的,應該認同的。反之,如果某種價值、對象的實在與否,與我們毫無關聯,也沒有用處,那麼我們為何要在乎他的實在論呢?
  如果「神的存在」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例如對於社會的教化,對於人心的凝聚,對於善的發揚,那們我們就去認同此一觀念;反之,如果是有害、無益的,便去之。例如邪教、偏狹的激進教派等,我們又有何理由要去爭執他們的「神」或者各種信念是否存在呢?
四、生活中的實踐
  這樣的思考方式,讓我宛如大腦更新升級,採取全新的思維角度。
  例如,當我自我質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便採用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來解題。即是探究存在的意義本身的價值,是為了讓我或者身邊的人生命更加有意義,而非真心想要學究式地挖掘意義的真理。
  這樣一來,原先的論題便喪失了探究的必要和意義,轉而我應該去探討「如何讓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這樣一種更加實用的問題。由此,很多的問題便手到擒來。「如何」是一種實踐性質的思考,更有利於具體改善對策的擬定及執行,而非窮固於思維風暴的反芻。
  例如,當我與人爭執或有抉擇的時候,我考慮的是「這樣的爭執背後的意義用處何在?」而非執著於直接的爭議;當我碰上抉擇的時候,我考慮的不只是抉擇選項的意涵,還包括了個別選擇的後果及意義。
  這樣的思維模式或許許多人習以為常,但對於我這樣長年深陷憂鬱的人,無非是生命的一盞明燈,彷彿一位戰略思想家對我進行了深刻的教誨。
    無能的家裡蹲勇者
    無能的家裡蹲勇者
    人如其名,是一個位無能的家裡蹲勇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