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6該在除息前買,還是除息後買?

2021/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年0056宣布配息金額和除息日期後,大家最愛問「該除息前買,還是除息後買?」現在除息已過了一個星期,或許很多人會懊惱「早知道,我就……」今年已過,明年除息前,你還是會問同樣的問題嗎?
今年很多人一定是因為0056的成分股加了長榮、友達、群創後,所以認為不該再買了,而且認為不會填息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就更不肯在除息前買了。
我在之前就很明確地說過:「你若擔心,就不要買,然後自己好好研究,哪一檔類似0056這種標榜『台股高股息』的ETF比較讓你放心,你就去改買那一檔。」
既然你認為這些新的成分股讓你不安心,根本就不要再買了,所以該不該在0056除息前買,就不應該再是你的問題了。
你不應該一方面擔心這些新成分股,一方面又想等低價再買。你若這樣想,其實根本不會買,因為0056真的一路下跌,你會相信自己當初「不該再買0056」的判斷是對的,所以認為一定還有更低點,而永遠都不會買了。
如果你沒有所得稅率太高的問題,為什麼不在除息前買呢?因為這樣就可以確定拿到一年的股息了,不是嗎?萬一真的不能填息,也不用太擔心,它又不會下市,就算股息殖利率再差,都勝過定存,以及通貨膨脹率啊!
想要用除息後比較低的股價來買,看似精明,但我認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基於人性,大家都會認為還有更低價,所以大概都不會在除息日當天買,而是還要多等幾天,甚至很多人都心想要等30元以下才買。
以「結果論」來看,這次0056的填息的速度出奇地快。截至本週五為止,已填息0.85元,換算填息比率是47%,這當然跟本週長榮和面板股的強勢有關。以「如果論」來看,當然可以說「如果不是這樣,它的填息速度不可能這麼快。」但是,如果你除息前買,不管是「結果」,還是「如果」,都不必這麼糾結了,不是嗎?
就算你所得稅率很高,就一定要在除息前賣掉,來避免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來繳稅嗎?我有一個朋友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大家不同面向的思考。
這位朋友的所得稅率高達40%,所以我曾問他:「你除息前賣了沒?」
他說:「沒有。我就採取分離課稅28%,已經比美國30%低了。此外,繳給台灣也比繳給美國好。我的成本差不多31元,現在已經填息了。」
但另一個朋友就太聰明了。他的所得率不過20%,為了避稅,真的在除息前賣掉,但至今還沒買回來,現在居然比課稅後的收入還少!!
假設他賣在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價32.4元,然後用週五收盤價31.45元買回來,只賺了0.95元。如果他參加除息1.8元,扣20%所得稅後,實得1.44元,比避稅的結果還高。若將交易成本算進去,先賣再買,其實賺不到0.95元。領股息,因為還有部分可以抵減所得稅的優惠,所以不避稅,反而可以賺到比1.44元還多。
之所以買0056,圖的就是「簡單」、「無腦」,但大家都太精明了,一怕成分股影響股價,二想跌多了再買,結果反而弄巧成拙。
我的結論是:
一、別人是煩惱賺不到錢,甚至大多數人都是賠錢的,你都有賺錢了,又何必計較呢?就繳稅吧!就扣二代健保費吧!
二、情願把稅繳給自己的國家,也比繳給美國或任何外國好吧?
三、投資別太斤斤計較,傻一點吧!
(全文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1K會員
    354內容數
    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