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所謂善舉

2021/1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普通的小日記 #8
大可不必。

最近幾年發現自己對所謂「善心之舉」愈發感到不耐煩。
約是晚上八點半。過了尖峰時段,半小時才一班的公車上擠滿了人:學生、上班族和因為各種理由晚歸的乘客。疲憊的、沉悶的、放空呆滯的,與晨間通情時截然不同的安靜。
我錯判了情勢。原以為後排座椅的空缺,實則一名小學童正倚著鼓鼓的大書包仰面酣睡,陸續上車的旅客很快填滿了車廂,索性站立走道,選了個座椅與擋板間的縫隙將自己半身卡進去,權求個平衡──也空出手來拿閱讀器。
後來上來一位老婦人,擠過人群,穿越狹窄走道,沿途一聲不吭,只是奮力向前,最後越過我,於後排高起的臺階站定。婦人一手一邊搭著左右檔板,並試圖將手指塞進檔板與我的臀部之間──幾乎無法稱作暗示地要我讓位──好讓自己可以牢牢地穩住身體,居高臨下般俯瞰整車的情況。
公車搖搖晃晃開動了。駛過大橋,轉進山路,途經兩站,老婦人又有動作。
她踏出步伐,拉長上半身,不顧危險地,再度越過我與另一位女士,伸手將睡歪了身子的中年男子搖醒,說:請你起來,讓那位抱著小朋友的媽媽坐吧!
男子一時半刻弄不清楚狀況,以為自己睡迷糊了,碰到身旁旅客而連聲道歉。期間,老婦人只是不斷重複諸如「請你起來」、「沒看到人家媽媽那麼辛苦嗎?」、「一個大男人,體諒一下吧」;一面提高音量,向那位年輕媽媽招手,高聲喊道:「這裏!這裏!」
我得忍住,才不至於在老婦人三度擠過我時白她一眼;刻意壓低了頭,假裝沒聽見她嘴裏期望得到回應的碎念與得意。也許那位媽媽是真的有需要,我也相信老婦人是出於善意而發聲,但老實說,實在沒有必要為此沾沾自喜。大可不必。
彼時車速不慢,車內更是搖晃得厲害。如是情況,讓那位胸前掛著寶寶的媽媽穿過人群、擠入原來已經站滿人的走道,再於第二排入座(甚至不是首排座位),真的有比暫時待在原地更好、更安全?
若不是當事人主動開的口、讓的座,那些好人好事似乎都變了樣。社會當然有溫情,只是並不建立於如此一廂情願的善意,否則反倒像是粗暴的要脅──將讓與不讓攤在眾人面前,管你有什麼難言之隱,看不見的就是沒有,起來!
真是。
下車鈴響,公車靠站,車廂逐漸變得不再擁擠,我也在自己的站下了車。回頭一瞧,原來婦人和我同一站。仍是那洋洋得意的表情。
或許在她心中,真真是做了件好事吧。可是,又憑什麼呢?
圖文不符地來點昨日的午後陽光。
不妙的是,這天氣我已經想拿出電毯暖膝蓋了(太早)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專業不專業家,寫一些有的沒的、奇奇怪怪的東西。除了趕著回家吸貓以外做什麼事都很慢,從來不敢保證固定更新頻率這回事。
隨筆、雜談、有的沒的小事,把那些不甘被遺忘在波波碌碌裏的大小事正經地、不正經地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