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習會後的美中新形勢

2021/11/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中領導人16日舉行視訊會議,由於拜登上任後,美中對抗並未見和緩;此次視訊會議規劃不但有其必要性,也可做為未來檢驗美中關係的重要依據。兩大領袖會談雖無具體簽署協議之類的共同聲明,但在減少衝突,降低敵意方面,很具意義。
當前的美中兩國內部均面臨挑戰。甫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雖然確認習近平歷史性的地位,更為其在明年下半年的二十大視訊會議規劃中的延任議題鋪路,但是中國經濟則面臨成長趨緩,金融市場風險升高,產業升級轉型面臨美國制衡的挑戰,美中衝突擴大並無助於中國政權穩定。
至於美國經濟成長也減緩,通貨膨脹壓力增加;上任近一年的拜登總統由於疫情一度失控,以及處理阿富汗問題失當,支持度持續創新低;美中關係惡化將牽動國際局勢動盪,亦非美國之所願。
不過由於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美國在事先即預告領袖高峰會議不會有具體成果,只期望透過會議可以降低敵意而避免分歧擴大。美國將會議定位為在美中高度競爭下,向中國宣示立場,使美國能更有效率與中國競爭,雙邊關係可以穩定發展。拜登也建議成立常理性護欄(common-sense guardrails)剎車的機制,雙方各自堅持立場下避免擦槍走火引起衝突,以舒緩目前的緊張關係。
美中在政治方面歧見很深,美國在會議中仍嚴厲批評中國對新疆、香港及台灣的不合理壓制行為,中國則以美國侵犯到中國核心利益,並強力反駁美國的「聯台制中」是干涉內政的行為,在這方面雙方是毫無交集。
在經貿方面,拜登仍將中國視為唯一能挑戰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所以維持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但在接受美中共同存在的事實下,修正川普美中徹底脫鉤(decouple)的政策主軸,主張美中應重新掛鉤(recouple),以調整供應鏈、強化競爭力及落實經濟安全。美國希望藉此較有系統的方法,不僅可維持美國技術優勢,確保美國利益及經濟安全,並且較容易爭取到其他國家的支持。
曾經有美國智庫形容美國對中國是採取所謂「小院高牆」的政策,拜登迄今雖然仍大致維持川普對中國的制裁,但管控範圍縮小,力道卻加強。特別針對攸關美國經濟安全,屬於核心技術的關鍵領域,對中國施加更多限制,形成更完整保護網。例如拜登政府上任後,將更多中國企業或機構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擴大禁止美國人投資中國企業的範圍,利用各項措施防止中國對美國高科技領域的滲透,也直接補助美國電信業者汰換中國設備。另外在會議前也公布「安全設備法」,禁止對美國構成國安威脅的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核發的新設備許可,進一步掃除中國在美國電信市場的影響力,這些措施預料短期內也不會改變。
不過美中並非純粹對抗,雙方均表示加強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會議之前美中發布「氣候行動聯合宣言」,合力推動節能減碳,共同對抗全球暖化。雖然宣言並未明確列出達成目標的確定時程,但與川普時期美國排斥推動國際節能減碳截然不同,未來美中不排除在其他敏感度較低的領域合作。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掌握新興產業發展,避免在供應鏈重組中落後,美中兩國都將自由市場機制先擺一邊,在國內擴大對關鍵產業的補貼。美國「2021年美國創新暨競爭法案」即匡列不少項目,而中國則以「十四五規劃」為主軸,以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建立自主供應鏈為目標。雙方均體認惟有在新興領域建立基礎,成功扶植高科技產業,才是固本之道。雖然只是關起門來練功,但由於涉及爭議性很大的補貼議題,將會是未來引發美中交鋒的另一焦點。
(聯合新聞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0會員
1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