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啟蒙,來自於小時候對於「理想的家」的想像

2021/12/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理想家園」,這樣的想像可能是源自於對照現實生活後,我還想要活得更舒服的一種期待,所以可能從電視上、書上,乃至於身邊人的真實生活中,一點一點、拼湊出想像中內心所期待的那個「家」。
Photo by Kara Eads on Unsplash
小時候的家,是一間由祖父、父親和部落村民合力自建的「牛糞屋」,每次爸爸說起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總覺得很驕傲,因為用牛糞搭起的屋子感覺只有在課本裡看得到,正好那時候學校教到臺灣早期的老式建築 — — 「土埆厝」,而我就住在這個由泥土、稻草和牛糞組合而成,既堅固又溫暖的「屋子裡」。
大約30年前的部落街景,建築多為此類型的木造房
在房屋與房屋之間的狹窄過道奔跑的孩子們
房子的歷史,據哥哥們說起碼也五、六十歲了,媽媽從年輕時嫁過來到現在,也一直住在這裡,我們家幾個小孩長大後,週末放假的去處也是這裡;父親過世後,我們得開啟新的生活模式,所以在2012年對房子進行了大翻修,這對一棟高齡的房子來說是個挑戰,卻也是我們夢想開啟的第一步。
翻修第一天哥哥們整理舊物,原本的主臥室,因為格局關係顯得局促
記得小時候有段時間,時常會跟著爸爸媽媽去各個建築師事務所,聽大人們談談新房子的事,有時候具體到已經把房子的模型都做出來,那個時候我時常幻想有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樣子,我要放什麼床單,我的書桌長什麼樣,仿佛一切都已準備妥當,就等房子蓋起來了,一直等到我20歲,房子還是沒蓋起來,但爸爸離開了,我對老家的愛從原本的嫌惡她老舊,到變成更多的眷戀,眷戀那些曾經和爸爸一起生活的影子。
說到翻修,其實沒有很多期待,畢竟這個房子一直以來的樣子就是這樣,實在無法想像出她會怎麼更好,但結果卻是令人驚喜的!原本老舊的木造平房,在經過大半年的翻修後,現在是有著挑高設計的客廳、還有一個樓中樓的舒適屋子,室內還用了很多木質類的建材來裝飾,廚房雖然比起以前更小,卻什麼都有,還有個中島吧台,每次回到家都有種在森林小屋渡假的感覺。
打通主臥室、拆除天花板,客廳一下子開闊起來了
一家人一起聚在客廳,是最幸福的時刻
雖然這個家還是一樣東西很多、空間利用的非常充足(笑),但也更適合現階段我們生活的樣子,也更接近理想中「家」的樣子,我也才終於擁有一間自己的小房間。
也是因為在這個房子裡生活了那麼久,從出生到現在,老家基本的外觀沒有大變化,但室內從原本的陳舊到後期的舒適,是我和家人一起,一步一步搭建出的樣子,這也變成無論我去到哪裡生活,在北京、在上海,我總想把住的地方打造得更加溫馨。
現在在上海的住處,延續了溫馨、木質的家居風格
家裡最喜歡的風景是書架區,記錄了每個階段選書的心理狀態
在某寶上找了好久,終於找到高度適合窗臺的長窄型吧台桌,假日我喜歡在這裡辦公
每一次搬家我總會花很多時間構思房子該怎麼佈置,因為家的樣子在我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雛形,選擇什麼東西會適合這裡,變成了一件很開心又很幸福的事!這也觸發了想跟大家分享的動機,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每個人的心之所向,不是說一定要很奢華才是理想的家,滿足自己與愛的人、住起來自適自在的,就是最好的家。
Woobin勇闖對岸日記
Woobin勇闖對岸日記
HI~ 我是Woobin,來自臺灣的Seediq賽德克族,曾待過北京、上海,也因此認識了山東老公;喜歡感受生活裡遇到的一切美好事物,在這裏與你分享日常、職場和創業中所發生的大小事。🌱 #lifestyl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