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观察抑郁症的一个病因,是无法接纳自己的“不高兴”,不论是向外界表达,还是对自己承认。明明已经不高兴了,还要听周围人说“你如何如何好,有什么好不高兴的?”或者不断地说服自己“我已经如何如何好了,不应该不高兴。”
不高兴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也是一项基本权利。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无需理由,更无需向他人解释说明。但如果一个社会的氛围不允许你不高兴,或者要求你说明自己不高兴的理由,那便会驱使个体去压抑自己不高兴的情绪。
这就是我讨厌“正能量”的原因。
avatar-img
1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陈逸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湾现在还有为政治理想而死之人,唉……
我不理解,中国作为二战中日本侵华的受害者,为什么不卖惨?就像犹太人那样对全世界广而告之就好啦!
cr kellyleej:民主VS共产,裁判是资本。
我觉得《国际歌》也快要成禁曲了吧~
新加坡是个有意思的国家,它的外交战略和发展策略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从吴仪退休以后,中央的重要职位上都没有女性领导了,难怪女性的制度处境日益艰难,宣传口的风向日渐保守。
台湾现在还有为政治理想而死之人,唉……
我不理解,中国作为二战中日本侵华的受害者,为什么不卖惨?就像犹太人那样对全世界广而告之就好啦!
cr kellyleej:民主VS共产,裁判是资本。
我觉得《国际歌》也快要成禁曲了吧~
新加坡是个有意思的国家,它的外交战略和发展策略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从吴仪退休以后,中央的重要职位上都没有女性领导了,难怪女性的制度处境日益艰难,宣传口的风向日渐保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要愛自己!」 這句話對於失去快樂、不知道何為快樂的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愛自己,我們又怎麼會掉進憂鬱、焦慮的黑洞而無法自拔呢?   曾經陷入憂鬱的我,看過醫生,離開校園,逃離了會令我負面的場所,而後認識新朋友、開始一段感情、進入新職場,只要我變得負面、焦慮、不在發自內心的快樂
遇到不順利的事,常常都自己消化自己的不開心,因為較少可以說話的朋友,或是不想打擾別人,而累積一段時間,負能量爆表了,陷入憂鬱的狀態當中,時間久了,會影響到整個人生。 學會適度的釋放負能量,能有效的讓自己快樂 給自己一個私人時間、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能療癒自己的事,或是寫下不開心的事,找尋為何會
我有點分不清楚我的不快樂是內心本來就覺得生命不喜悅還是我目前社會適應困難活不出我要的樣子才不快樂。我算現代文化所謂的精障,我嘗試去精障會所或社區復健中心,那都是給精神狀況的人的社區支持,但是我去了會發現還是不快樂,賽斯有時候說就行動不要考慮那麼多,我行動了,但還是覺得這不太是我想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自然的情緒都對應着潛意識傳遞給意識的重要訊息,真實和自然的情緒才是正能量,被人為扭曲的情緒才是負能量。所謂的正面情緒不一定導致正面行為,而所謂的負面情緒也不一定導致負面行為。一個人愈是需要經常遠離它們,這個人的精神力量便愈是脆弱,如果這個人連自身的那些負能量都慣性遠離的話,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精神貧窮。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要愛自己!」 這句話對於失去快樂、不知道何為快樂的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愛自己,我們又怎麼會掉進憂鬱、焦慮的黑洞而無法自拔呢?   曾經陷入憂鬱的我,看過醫生,離開校園,逃離了會令我負面的場所,而後認識新朋友、開始一段感情、進入新職場,只要我變得負面、焦慮、不在發自內心的快樂
遇到不順利的事,常常都自己消化自己的不開心,因為較少可以說話的朋友,或是不想打擾別人,而累積一段時間,負能量爆表了,陷入憂鬱的狀態當中,時間久了,會影響到整個人生。 學會適度的釋放負能量,能有效的讓自己快樂 給自己一個私人時間、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能療癒自己的事,或是寫下不開心的事,找尋為何會
我有點分不清楚我的不快樂是內心本來就覺得生命不喜悅還是我目前社會適應困難活不出我要的樣子才不快樂。我算現代文化所謂的精障,我嘗試去精障會所或社區復健中心,那都是給精神狀況的人的社區支持,但是我去了會發現還是不快樂,賽斯有時候說就行動不要考慮那麼多,我行動了,但還是覺得這不太是我想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自然的情緒都對應着潛意識傳遞給意識的重要訊息,真實和自然的情緒才是正能量,被人為扭曲的情緒才是負能量。所謂的正面情緒不一定導致正面行為,而所謂的負面情緒也不一定導致負面行為。一個人愈是需要經常遠離它們,這個人的精神力量便愈是脆弱,如果這個人連自身的那些負能量都慣性遠離的話,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精神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