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我的 2022 年 1 月美股成績如何,以及這一個月以來的股市觀察與感想。
可以看到今年一月份,整體帳戶下跌了 6.44%。這張圖是台北時間 2022/2/3 抓的,所以也可以看二月份的帳戶已經開始上漲(仍會持續變動,直到二月結束)。
從圖中最右邊的總計數字可以看出,截至撰文當下(2022/2/3),我的美股帳戶今年以來的績效是 -4.43%。S&P 500 今年以來的漲跌是 -4.32%,而代號 VTI 的美國全市場指數 ETF 今年以來漲跌為 -5.32%。故此,我的美股帳戶今年以來的表現,可說與大盤在伯仲之間。
那,我自己滿意嗎?我是覺得還可以啦,當然還有改進空間。而且,有追蹤
我的eToro 美股帳戶的朋友,或者設定自動跟單我帳戶的朋友,應該多少也都有發現我的美股操作策略從今年以來都有持續進行一些調整。唯一不變的,是我堅定下跌時加倉的信心與決心。
接著來說說這一個月以來,股市下跌過程當中,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與感想。
近日觀察與感想
最近兩個星期以來,每當股市下跌,我便持續加倉。而且,我曾在此專題、我的 eToro 動態牆、臉書社團等地方都說了同樣的話:「我會持續買,買到我沒錢為止。」
👉 插播前情提要:
我沒有害怕的感覺,因為我對自己挑選的幾檔個股都很有信心,而且今年以來已經把重倉部位陸續轉移至指數型 ETF,加倉的時候也是以指數型 ETF 優先,其次才是個股。就如我和一位網友說的:「如果要跌,我寧願跟著大盤一起跌,而不要跟著個股一起跌。」這話也才說出口不到三天,我們就看到這幾支股票出現單日暴跌 20% 以上的情形:Netflix、臉書、PayPal。(撰寫本文時,臉書是盤後大跌 22%)
說到臉書,我看到 Youtube 上面不少價值投資者的頻道很快地出了新影片,除了報導臉書股價盤後大跌的消息,同時也給觀眾檢視了臉書財報數據,暗示可能是接刀的好機會。是不是好機會,我是不知道啦。在 FANNG 這幾支尖牙股當中,我唯一沒有買過的股票就是 Facebook。即使最近公司改名為 Meta,宣示朝向「元宇宙」發展,我也完全沒興趣。這與財報數據無關,而完全是出自於我個人的主觀感受:我不喜歡臉書社群上面的許多言語霸凌、謠言,還有永遠檢舉不完的病毒廣告(是真的軟體病毒,我在方格子也寫過文章分享個人經歷)。更何況,要說元宇宙這塊技術領域,我更看好微軟、蘋果、Google、Nvidia 這幾家公司。
說到 Google,很開心近日除了財報傳捷報,還伴隨一個好消息:要拆股了,一拆二十。也就是說,拆股生效當日,我手中持有的 Google 股份會變成原有的 20 倍,而股價會除以 20,亦即原有持股的價值不變。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因為股價突然變低許多,便可能吸引更多散戶買進 Google 的股票。當初特斯拉宣布拆股,也是漲了一波。
為何不放空?
前面說,如果要跌,我寧願跟著大盤一起跌,而不願跟著個股跌。那麼,為何不選擇放空股票呢?這兩個星期以來,我看到許多財經 youtuber 都開始看空,甚至還說希望美股彈上來一點,好讓他建立對沖(空頭)部位。我認為這類 youtube 頻道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頻道主人在影片當中的解說都超級誠懇的,而且論述也看似有理有據。通常是這樣的:首先,貼幾則媒體報導,讓觀眾知道聯準會決定要加息了,要縮表了,然後根據歷史的一些統計數據和事件,逐漸導出他們的結論:股市要崩了,快逃!有的還非常懇切、急切的和觀眾說他已經賣出所有股票的多頭倉位。
這類影片,我最近也真是看不少了。那麼,我為何不出逃?為何不放空?
我的回答是:我不把任何經濟預測或股市走勢預測當真。
不只預測,連宏觀經濟的分析和財報數據的分析,我都只是當作故事看看。符合邏輯的,放在心裡,持續追蹤驗證。看似胡說八道的,就當作笑話看。無論是哪個專家,或看起來很像專家的專家,無論口氣多麼專業或誠懇,我都不會輕易相信(有的專家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說什麼)。
我相信的是:長期來看,股市必然會回歸均值,總會漲回來,甚至續創新高。這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必然現象。如果全球經濟會崩潰,那麼屆時手裡的錢大概也不值錢了,我又何必擔心股票呢?
關於財報分析
各位也可以發現,我從來沒有在這裡認真寫過任何財報數據分析。主要原因除了我本來就不擅此道,另一個原因是,我發現不少財經博主和投資達人,似乎陷入了財報分析的「價值陷阱」而不自知。關於這點,其實我在過往文章裡面偶爾都有提及。例如 Palantir 和 Peleton 這兩支股票,股價陰跌不斷,遠遠落後大盤和其他股票,而原先 promote 這些股票的投資達人,則持續寫文章或製作影片來向觀眾詳細解說財報數據,說公司營運狀況看起來還是很好,未來一樣看好。近日 Netflix 股價大跌,也有同樣的現象。這倒不是說我看壞 Netflix 的未來,而只是想要表達兩個重點:
- 財報數據亮眼,不代表股價一定上漲;財報數據很差,股價也不見得下跌。歷史財報數據同樣也只能當作參考之一,別僅僅用財報數據來對自己洗腦和加強信心。請加入更多面向來思考一家公司長期的護城河是否足夠穩固。
- 股價大跌時,只有好公司值得去加倉,而不是看到大跌的公司都可以去接刀子。Netflix 和 Peloton 這兩家公司的股票若同時大跌,該買哪一家?不妨自我練習評估看看。(我還是沒有買 Netflix,因為我已經擁有我覺得更好的股票。)
關於財經 Youtuber
去年,我看到有一個財經 youtuber ,其頻道經常提供 Peloton 財報分析和股價追蹤,她自己也擁有大量的 Peloton 股票倉位。現在,那個頻道已經數月沒有更新,幾乎可以說關閉了。股市走多頭的時候,一堆選股達人看起來都很會選股。當海水退去,卻是另一番滄海桑田了。不勝唏噓啊。
所以說,技術指標(技術 K 線)選股和財報選股,二者有孰優孰劣的問題嗎?由各位聰明的看官自行評判了。
近日,我更看到一個誇張的頻道,我就明說了:Meet Kevin。他在最近三、四個星期以來,對股市的看法和操作迅速變動,引來許多批評。雖然他一直強調自己完全公開、透明,但仍掩蓋不了一個事實:他恐怕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確定,但是卻總在影片中對他的觀眾信誓旦旦。
比如說,大約 1 月 22 日(或 23 日),他在影片中和大家說:
Yesterday I've sold 99.15% of my stocks and my entire crypto portfolio.
拙譯:昨天我賣出了手中持股的 99.15% 的倉位,以及全部的加密貨幣。
並且告訴大家,他已經使用了 5.56% 的資金去放空股票。
請注意,他提供的數據非常精確,他不是說大約九成股票賣出,大約 5% 拿去放空,而是提供了看似相當精確的數據。我想這是他一直強調自己誠實透明的緣故。
如果去研究他的持股,更可以發現一堆股票可謂跌到稀哩嘩啦,例如:AFRM、ENPH、ETSY、LMND、MTTB 等等,從去年十一月份以來,Kevin 持續建議大眾買入的這些所謂成長股,到目前為止跌幅起碼都有 40%,最大跌幅還有超過 60% 的。那麼,他兩週前把九成的股票賣出,各位想想,在帳戶大虧損之際拋售持股,不就是買高賣低的操作?不就真的兌現虧損了嗎?股市要賺錢,就一句買低賣高,反觀 Kevin 的神操作,到底……😵💫
就我看到的資料,Kevin 的股票帳戶資產大約是 2 千萬美金。所以,他一天就賣出 99% 的股票倉位,對股市多少有一些影響吧。此外,他的 Youtube 頻道有 180 萬人訂閱,其言論會影響多少人?要是也有人跟他一樣把手中大幅虧損的股票全數拋出,也就立刻兌現了虧損。真是細思極恐啊!
然而,真正引爆爭議的地方,是在他宣稱賣出股票的那支影片的前三天,他在影片中是如此堅定告訴大家:
... but I am bullish on this market. I'm not going anywhere.
拙譯:但我依然看多股市,我沒打算出逃。
然後,過了三天,他在美股收盤後,於自己的推特帳戶發了一帖,裡面只有一個字:「Sell」。接著才又製作了一個影片跟觀眾詳細說明他賣了 99% 的股票倉位。這樣的翻來覆去,才是造成一些股民火大的地方。
Kevin 的近期操作雖然糟糕,表現得就像一般韭菜:股市上漲就看多,股市下跌就看空,甚至 panic sell。但我要說,跟著他操作的股民,自己也該認清一個事實:不要再迷信任何檯面上的專家或名人。跟在投資機構的籌碼後面追,或者跟著某位投資達人買賣股票,先別說選股準不準,光是買賣的時效就來不及跟上:等你看到消息時,人家老早已經布局完成了。
插播相關文章:〈聊聊投資網紅或財經博主〉系列,之一,之二。
回頭看看我的 Youtube 頻道訂閱人數和方格子這裡的訂閱人數,怎麼跟 Kevin 比啊?!不過,我的操作績效看似比他好耶。😄 寫作此文時,發現 Kevin 最新發布的影片說,從現在起
暫時關閉影片留言了。或許是因為,自從他出清股票並放空股市之後,股市又反彈了不少(如下圖)。儘管他的空頭部位被軋的機率相當高,他在影片中依然堅持股市已經進入空頭時期,而且一定還會跌更深。也許他是對的,也許三個月後他才是對的,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當下我們誰也無法確定。
除了投資績效,我更自豪的是
我的美股帳戶是隨時隨地可以公開查看,是真正的完全、即時的透明公開,而不需要製作影片去向任何人解釋或公告。順便一提,我也很高興看到前幾天有一位讀者註冊 eToro 會員成功後,設定成自動跟我的單。感謝您的信任。
👉 專注在策略,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獨立思考研判的能力。如果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研究這些,歡迎設定自動跟單,由我代勞。跟單金額可以自由設定,也可以隨時調整跟單金額或取消跟單。(利益揭露:跟單人數增加到某個門檻,eToro 會發給我一些酬勞。)
值此農曆新年期間,我感冒了,附近診所都沒開,只好猛喝水撐著。寫作當下,腦袋昏昏脹脹,想到哪寫到哪。希望邏輯沒有太亂,也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幫助。先這樣吧!(👉 點讚、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