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俄戰爭看臺灣人的國際觀

2022/02/2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2年,世界各國開始學習與病毒共存,好不容易看見新冠肺炎疫情結束的曙光,卻沒想到接踵而來的是更為撼懾人心的戰爭,讓人不禁回想起新約聖經啟示錄中的四騎士再現,更令人擔憂俄烏戰爭是否會惡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將人類文明帶往不可逆的浩劫?
雖說俄烏戰爭尚未定局,但我們依然可以討論這場戰爭對於臺灣人的影響。從新聞媒體、網路可以看出整體而言,臺灣民間並未以局外人自居,熱烈討論這場戰爭,並聯想到臺海兩岸箭在弦上的情勢,而擔憂中共趁虛而入的可能。
昔日,臺灣民間在國際媒體的觀察,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當中共常常派戰機擾臺,兩岸瀕臨準衝突,美國日本為首的民主聯盟頻頻出招對抗中共時,臺灣股市卻是蒸蒸日上,彷彿沒受到影響,而且臺灣兵役制度也依然維持募兵而非徵兵制,而臺灣的國家認同也如烏克蘭不一致,正面抗敵者有之,自貶身價有辱國格者也有之!
這就讓筆者聯想到電影<<最黑暗的時刻>>描寫的英國二戰名相邱吉爾,一開始在國會演說時,也是沒有人願意聆聽他對於納粹德國擴張的警告。等到戰爭爆發後,依然有哈里發克斯子爵為首的勢力,要背離政府的主戰立場,而私下與希特勒和談!這時的邱吉爾,其實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最後他聽從妻子的建議,放下身為貴族的傲慢身段,親自搭一趟倫敦地鐵,在地鐵上詢問乘客們對於和戰的立場,從而建立信心,並在國會中將這些民意一五一十的告知國會議員,從而轉變國會的態度,才使得哈里發克斯心死!
由此可見,歷史總是重複,臺灣其實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啟示,知曉自己未來該走的路,然而臺灣的歷史教育,卻總是圍繞在中國史該教多少,臺灣史有沒有臺獨立場這些問題爭吵,似乎除了台灣與中國,就沒有歷史可言,卻忘記了世界史長期缺乏耕耘的結果!而在學術圈內,世界史研究也是最弱勢的,因為臺灣並沒有像臺灣史與中國史有俯拾即得的資源可以就近研究,這方面有成的學者都是要負笈國外多年才有所得,換句話說也是需要經濟基礎的!在這個少子化明顯,學生日益減少,而又輕人文的臺灣社會,又會有多少人願意選擇這條道路,不計毀譽,勇往直前呢?
俄烏之戰,其實討論的點相當的多,若資料收集的當,是足夠寫一篇擲地有聲的論文的!首先,從俄羅斯普丁的理由-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就可以知悉俄國官方立場,依舊是舊日帝國思維,但摻雜了發軔於17、18世紀,而開花結果於19世紀中葉的民族主義。在教科書中,民族主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普魯士透過賢相俾斯麥的巧思,發動三次戰爭而使普魯士崛起成為德意志帝國。然則,民族主義既解開了舊日束縛在大帝國下的枷鎖,卻也埋下了多國林立,衝突不斷的火藥桶!在新潮文庫<<歷史人物的回聲>>與<<托爾斯泰一日一善>>中,我們可以看到個性迥異的俾斯麥。在前者,他是個個性豪爽但是古怪不願意與人為伍,只有寥寥可數的可靠朋友,而個性又好鬥的法律人(他畢業自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律系,也當過律師)。但在後者,托爾斯泰則記錄了他對於連續發動三次戰爭,造成80萬德意志人犧牲,而良心愧疚不安的話語。
我們無須爭論到底那則描述比較像歷史中的俾斯麥,因為人是一個情感複雜的動物,絕非如同教科書單純列出事蹟般就能論斷一個人那麼簡單!但筆者認為,或許後者才是更符合俾斯麥的心境,也才能解釋為什麼後來他主張不要擴展成世紀帝國,而該拉攏盟友孤立法國的「大陸政策」,也是某種程度的帝國與民族國家的理想調和吧!而歷史也是證明他的睿知洞見,因為後來德國力主「世界政策」而先毀棄與俄國的再保險條約,又因為殖民地爭奪,而交惡於日不落大英帝國,從而促成英法俄三國協約,導致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各自找德俄當靠山的結果,種下死亡人數超過2000萬人的悲劇!若當時德俄友好,至少可以扮演居中調停的角色,使這兩個國力較為次等的國家的衝突可以變成局部衝突,也就更容易達成和平的局面,不是嗎?
世界各國力挺烏克蘭
這次俄烏戰爭,筆者認為不但有類似一戰的民族主義背景,在外交戰略上更有二戰的影子,俄國手法就像昔日的納粹(中國則是大日本帝國與蘇聯的混合體,而北韓則像軸心國中最弱的義大利),先與宿敵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現今中俄則已經到達無須簽署條約而能互相合作的默契),用一貫的大日耳曼帝國主義當藉口(現今俄國則是高喊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吞併奧地利、捷克、波蘭,最後使用最擅長的閃電戰戰術,稱霸西歐。若非因為納粹德國後來兵分三路入侵蘇聯,而不是只兵指莫斯科,犯下兵法倍多力分的錯誤,又遇逢冬季,恐怕以當時經歷大清洗軍方(這點與現今中國習近平藉口軍事改革,縮編軍區而鬥爭拉下解放軍敵對派系軍頭很像)的蘇聯帝國,已經成為歷史的灰燼!而今日的中國,似乎想效仿崇尚軍國主義的舊日大日本帝國,而臺灣若失守於中共,則將再度變成舊日的”南進基地”,成為中國稱霸太平洋的破口!臺灣人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不懂得歷史,也不喜歡歷史(所以才會生出臺灣的高中生校慶演出納粹舉手禮等不當言行,筆者也在超商聽過店員說二二八紀念日只是放假而已),但誰說歷史離我們很遠,不用在乎呢?
電影<<驚爆十三天>>中,美國名總統甘迺迪,面對著古巴危機而眾多軍方將領主戰的聲浪壓力,根據歷史學者還原當時錄音,發現影響甘迺迪力主與深不可測的赫魯雪夫政權對談溝通的決策,影響最深的一本書,就是<<八月砲火>>。
這本歷史書,只描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年的馬恩河之役。作者芭芭拉˙塔克曼多次親臨舊日戰地考察,翻閱多國文獻,在書中敘述的出色不只是人物,更詳細的是披露當時德法兩國的計畫,除了廣為人知的德國施里芬計畫(後來因為俄國介入,德國陷入兩線作戰而不得不改變),法國也似乎心有靈犀,事先規劃對應德國入侵,反入侵德國的劇本-第17號作戰計畫。而書中值得臺灣人一再思考的,並不是德國、法國、英國這些歐洲列強,而是夾在這三大強國中間,力主中立最後卻不得不身處第一線與德國作戰到底的比利時!而比利時現在的處境,不也跟現在身處烽火的烏克蘭相同嗎?
長期以來,臺灣的歷史教育都是著重在大國政治,這或許是因為某些教育決策者(比如課綱委員)抱持著中華民國在中國的政治立場影響下的史觀,卻從來沒提到像是芬蘭、瑞士、比利時這些小國在20世紀的時局如何度過兩次大戰與接下來的冷戰!而這也是筆者決定日後攻讀歷史系研究所,希望日後有機會出國深造去比利時,用不同的格局研究世界史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個啟示則是,我們可以說芭芭拉˙塔克曼這本<<八月砲火>>拯救了全世界!然而她並非什麼有名的歷史學者,學歷也只有大學畢業,而這本書也並非她的處女作(她曾經被退稿多次)。芭芭拉曾經很坦白的說,如果自己真的去讀研究所攻讀碩博士,恐怕將深陷學術問題打轉,也寫不出如此讓她滿意的作品了!當然,事無定論,因人而異,寫下第一把交椅的名作<<希臘之道>>(舊譯<<希臘精神>>)的漢彌爾頓,也是多才多藝,通曉多國語言,也讀到博士畢業,依然能書寫出不朽之作。
但筆者之所以會提,是在於強調學歷並不代表一切,這是值得現在台灣社會文憑掛帥該深思的!日前,臺灣大廠台積電刊出一個廣告,徵求政治分析師,條件除了要有數據分析的實務經驗,更要有博士畢業。其實這個廣告隱含的,雖然對於長期被漠視的人文領域人才是鼓舞,但依然是文憑掛帥,殊不知高手在民間,誰說博士就一定有相對應的學識可以看出問題所在,還是只是當成論文在寫報告,而沒有切中要害提出解決之道?此外,台積電應該不只徵求一位政治分析師,更應該多聘請幾位,而且盡量要不同領域出身(比如甲是主修政治系,乙是主修法律系,諸如此類),組成一個智囊團,這樣的建議才會更加全面,而非瞎子摸象,有數不清的盲點!
為何會有這樣的建議呢?主要原因是在於臺灣的高等教育,學院長期分工化、專業化,以至於常常有本位主義,而國外是採取先有大學一年級的博雅教育,盡可能了解各領域之後再進行分科教育。筆者認為,國外這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因為在這個日漸全球化的世界,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往往需要集思廣益的智慧,而不再只是單科就能解決的了!這也是筆者在大學主修法律系,而主授刑法的黃榮堅老師在期中考試檢討會所提出,認為法律系作答不應該只圍繞在法條體系與理論解釋,而是多領域!而筆者求學時還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建議旁聽不同領域的課,而使我去旁聽國際關係、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引起我多方閱讀的興趣,發現不一樣的世界,更以書寫成為人文作家為職志,至今受益匪淺!
同理,其實當今世界史亡羊補牢之道,其實就是不只看歷史系自身講述的歷史,更應該在歷史教育上利用演講的機會,廣邀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演講,增廣學生們的視野,而不是只有歷史科班出身的學者而已。因為,每科領域都有自己形成的歷史,歷史是散在各個領域裡的。醫學有醫學的歷史,科學有科學的歷史,經濟有自己的歷史,現今歷史的研究,並不是沒有探討這些領域,而是顯得雜而不專,沒有深度可言。以至於像是新興領域影視史學根本在學術研究上談論者寥寥無幾。而像是跟這次烏俄戰爭極為有關的戰史與國際關係外交史,必須要到戰略研究所才有接觸的可能!如此長期偏廢而獨鍾於某些領域的歷史研究路線,是值得堪慮的,更不要說因此培養出來的學者們撰寫出來的教科書,會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國高中生世代了!
此外,也有論者認為臺灣應該不要招惹大國就能太平。以小事大固然重要,但也並非只有不招惹大國那麼簡單,因為不主動求戰,並不能澆熄大國侵略的野心,最重要的應該是可靠的聯盟,運用權力制衡的原理,這是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必然的作法!就如同臺灣政府正確的與民主國家聯繫,在疫情風暴中熱心贈送口罩出口,而使立陶宛與捷克投桃報李,無懼中共打壓,堅定支持臺灣,反對中共霸凌!此外,政府堅持科學客觀,而用公投訴諸民意,開放美豬與福島食品,而換來美日兩國的信任,這等善意的良性循環,比起會促成緊張的軍事聯盟更重要,因為現今的輿論戰場已經不再是軍事,而是經濟政治等多面向!而這也是中共日益走偏鋒,卻慢慢被歐盟美國等疏遠的原因!而臺灣若要培養國際觀,除了要主動關心國際時事,也可以撥給獨立媒體公視預算製作國際時事分析節目,或是拍攝諸如國際橋牌社2等講國際關係的影視媒體,而不只是八點檔本土劇一再的老生常談情節!
<<史記>>有句名言,「先從隗始」,希望這次的俄烏戰爭,是個機會教育,能徹底翻轉臺灣的歷史教育!
43會員
42內容數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