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

2022/03/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
作者:駱郁芬
出版社:任性出版
*正向教養,既不是忍耐,也不是縱容,而是以孩子的年齡、特質、發展需求為基礎,透過鼓勵的方式進行教養,讓孩子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與性格特質,同時發展照顧者及孩子互相了解及尊重的親密關係。
*「獎勵」與「稱讚」,用的是「外在動機」來促使孩子做某件事,而「鼓勵」則誘發了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更能為了自己做出選擇,而且無論成功或失敗,仍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鼓勵有三種形式:描述事件、感謝付出、給予期許。最簡單的鼓勵方式,就是「描述孩子的行為」,像是「我注意到你剛剛很小心的拿杯子!」這就能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關注和肯定。其次,感謝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付出的價值,也是很好的方式。列如:「謝謝你幫忙把碗盤都收好了」、「有你當小幫手陪妹妹玩,真的太好了!」
*孩子大約兩歲,就能理解許多事情的前因後果;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能進行基礎的邏輯討論,而四歲以上的孩子已經逐漸脫離「自我中心期」,開始能納入其他人的感受和意見來做決定。因此,家長要做的第一個準備,就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好好與孩子討論。
*不批評、不否定、不攻擊,和孩子達成共識。
*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是正向教養中所強調的原則。
*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通常是一種呼救,告訴我們他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我們要教孩子的,除了小心避免闖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闖禍之後該怎麼解決問題,以及如何負責。要能達成這些目的,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我們要成為令孩子感到安心的大人。
*孩子頂嘴的本質是回話,他可能是要說明誤會、可能是要表達不滿,但大人卻會覺得受到冒犯。其實,這是因為大人沒有真正將孩子視為對等的、應該被尊重的個體。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成功或失敗、開心或生氣、表現的好還是不好,我們都一樣愛他、毫無條件。
*退化行為的背後原因是不安,而且是很強烈的不安,因此需要優先處理的是情緒需求,而非退化行為本身。如果只求防堵那些行為,卻沒有在情緒上補足需求,孩子只會更焦慮、讓問題變得更嚴重。
*千萬不要在孩子傷心不已時故作輕鬆,跟孩子說:「這種事情只是小事」、「這沒什麼好傷心的」。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乎的事情不被看重、覺得自己有這些負向感受是不對的,也無助於培養他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我們應該要讓孩子理解,失敗真的很傷心,但不代表我們不好,只是「這一次的作法不夠好」,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洩氣、願意再試一試。












































































































































































































































































































































































































































































































































































    1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