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逐漸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我們的社交方式已經漸漸轉移到網際網路,日常使用的Twitter、Facebook、Instgram、抖音...等相關平台都是為了社交而創造,但是身為使用者在使用的同時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花費心力去這些平台看文章、點讚、分享甚至評論,卻沒有得到回報呢?而對於發文者來說,抒發出自身觀點與大家分享、學習,這些舉動會間接幫助平台讓用戶數成長,帶來平台的廣告收益,但對於付出的人卻沒有任何收穫,不知道大家是否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一樣都是花費時間力氣,到頭來端(發文者)與端(接收資訊者)除了獲得了互動的管道之外,任何收益也沒有回報。
然而陸續也出現一些寫作平台,諸如Medium、方格子、痞客邦...,這些平台幫助創作者創造收益管道,但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讀者們不但要付出時間、心力,甚至要付出金錢才能閱讀這些文章,過程中所付出的並沒有任何的回饋,而這些公司只要創造這樣的平台,就能持續從兩方收取獲益,試想,若創作者與讀者彼此都能獲得付出的收益,那麼相信創作者會更有動力創作,而閱讀者也會因為獲益,而將這些獲益付出給認同的創作者,創造共贏的模式。
那麼目前有沒有一個平台在解決這樣的痛點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
PotatoMedia,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去中心化平台,主要核心理念在於鼓勵創作者創作,激勵參與者互動的一種互助模式,在平台中的互動都能產生收益價值。
如果說Youtube是影音創作的天堂,那麼
PotatoMedia就是文章創作者的天堂,平台透過獎金池比例的分配,讓所有參與者都能獲得收益,不只有高流量的明星才有機會獲得收益,而是大家都能夠有機會從平台的互動管道獲益。
我們平常在閱讀部落格、瀏覽網站時,也都常常看到置入性廣告,當我們在看廣告時,其實也是在付出我們的注意力,那麼為什麼沒有得到分潤呢?
PotatoMedia平台的誕生就是想要滿足這樣的需求,讓閱讀者、創作者共同參與分潤計畫,創造共贏的生態圈。
生態系
- 用戶群: PotatoMedia的一般使用者,也是平台中佔比最多的一群人,透過按讚、留言互動、分享來獲得代幣獎勵,進而擴大生態圈。
- 創作者: 內容產出的重要角色,藉由發表文章來獲取收益,並且因為獎勵制度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吸引使用者互動,豐富整個生態圈。
- 審查者: 制定版規,避免缺乏審查制度,導致整個平台過於雜亂無章,而審查文章也能獲得一定代幣,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平台兼顧品質。
其實整個生態系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具有消費者、生產者、品質管理者,讓優質的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上,並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
優點
- 寫文章、按讚、留言、邀請,可以賺取虛擬貨幣。
- 新創平台,發展性高。
- 平台制定規範,避免雜亂無章。
缺點
- 會有許多敷衍的留言,並不是真心認同文章價值。
- 由於平台鼓勵一周內文章互動,導致舊文沒人關注,因此優質內容僅能創造短時間價值。
- 提領代幣手續費有點高。
什麼是CFO? 又如何分配給我們?
CFO是Potato Media的原生代幣,為平台「創作價值」的憑證,同時也視為社群的激勵代幣,而獎金池的分配比例如下圖:
有哪些獲得管道呢?
- 文章被點讚。
- 文章留言、被留言。
- 專屬(分享)連結被點擊。
- 邀請好友註冊成功。
未來潛力
這是目前可以思考到的未來幾個可能方向,不過這也要取決於官方團隊如何走向,官方也有聯絡方式,且都會進行回覆,因此若有想法的朋友可以直接與官方聯繫,資訊皆於官方網頁。
結論
- 去中心儼然成為趨勢,平台也正朝著趨勢努力,致力創造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共同利益,讓彼此互助,滿足雙方需求,逐步優化,讓平台更加完善。
- 平台是否能擴大影響力? 這部分仍需努力,只能說理想跟目標雖然美好,但實踐起來仍有些地方值得改善,例如:如何提升文章的品質? 審查機制的加強?
如何讓讀者不僅是為了積分而閱讀? 加入閱讀時間加乘積分?
如何吸引更多用戶加入? 優質文章吸引優質作家加入,擴大平台認同感?
平台定位又是如何發展呢? 到底是社交取向還是優質寫作取向呢? 目前看起來是兩者通吃,但尚未完整。
資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