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課本的學校:蒙特梭利小學的一天

蒙特梭利小學的早晨

  在蒙特梭利學校,佔一天的作息中最多的,並不是切成一節又一節的課程,而是上午與下午分別長達二至三小時的「工作時間」。在這個時間裡,除了老師教授課程的時間之外,你可以自主規劃自己所要進行的學習,中間需要休息、喝水的話可以自行前往,並沒有所謂的「下課時間」。
  為什麼蒙特梭利教育並不需要每小時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因為在一般學校,下課時間具備三種功能,分別是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與社交需求。生理需求指的是在一節四十至五十分鐘的課程後,需要有上廁所、喝水、移動的時間,以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然而在蒙特梭利教室,學生被允許移動,並且在工作時間的過程中有隨時滿足自身生理需求的自由,所以並不需要另外開設每小時十分鐘的下課時間。
  心理需求指的是這十分鐘讓學生在課程後可以有心理上的休息時間,並準備迎接下一堂課程的到來。然而在蒙特梭利學校,學生得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並在感到疲累的時候中斷片刻。學生可以選擇去閱讀區看書、畫畫,或選擇做比較輕鬆的工作來達到休息的效果,所以也並不需要另外開設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去專門讓學生做休息這件事。
  社交需求指的是在一般學校,學生被要求在上課時間端坐在位置上,不被允許隨意移動,所以能和同學自由互動的機會,只有下課時間。但在蒙特梭利學校,學生在工作時間的過程中是被允許隨意移動的,他們能自己選擇要和誰一起工作、能選擇要在哪裡工作、也能選擇要不要換位置。和同儕一同學習的過程中,就滿足了學生的社交需求,所以也並不需要另外開設每小時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去滿足學生的社交需求。
  此外,蒙特梭利也認為下課時間是阻礙專注力持續的存在,在工作時間中,學生得以專注在一項工作上,但上課與下課的切換,容易阻斷學生專注在工作上的過程。因為蒙特梭利教育的主體不是每小時四十至五十分鐘的課程,而是長達二至三小時的工作時間,所以下課時間對蒙特梭利教育來說是不需要的。
  在開始早上的工作時間以前,學生需要先做幾件事情,首先是到置物櫃放自己的書包、中午吃飯用的餐具與水壺,再來是交「Daily Discovery(每日發現)」,這個類似日記的存在取代了成堆的回家作業。每班的老師會根據該班的特質安排這樣的「回家作業」,這班的作業是寫或畫出自己一天的學習或發現,隔壁班則是記錄自己的閱讀。而這樣的作業並不會規定主題、內容與形式,就是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老師也特別強調:「如果規定內容與形式,則有很大可能抹煞孩子對於這件事的熱情。」
  另一個伴隨孩子學習過程的本子則是Journal(日誌),Journal有點類似於學習記錄這樣的存在,也會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功能,舉例來說,一年級的Journal內容是用於記錄自己的所學,三年級的內容則會在此之外,再加上計劃自己打算在工作時間內進行的學習,並檢查自己是否有完成計畫的進度。在兩週一次的會議當中,老師也能透過Journal,來和孩子討論這兩週以來的學習與發現,並讓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以及接下來預計要進行的學習計畫。
  這所蒙特梭利學校的課表大致上來說是長這樣的:

  每間教室都有一位負責中文授課的主教老師,與一位以英文授課的外籍助教,在這張課表中,負責中文授課的是「Ms. M」,負責英文授課的是「Mr. B」。整張課表都是用英文呈現,唯一會出現中文的地方,便是以中文授課的課程之名稱。
  一間教室有二十位左右的學生,這些學生將依照特質被進行分組,並依照這樣的分組來排定上課時間。所以假設我是「Group 6(第六組)」 的學生,那麼我這學期的上課時間都將會是「8:20-8:40」與「9:50-10:10」,前者是英文授課,後者是中文授課,且每個學生每天早上都會分別上到兩位老師的課。
  在8:20-11:20的工作時間中,因為沒有鐘聲將上課時間與下課時間做明顯的區隔,所以老師可以將上課時間進行彈性的調整。這並非代表老師可以自行延長上課時間,而是老師得以觀察學生現在在進行的工作或狀態,而將上課時間延後,讓學生可以先完成現在手邊的工作。
  另外,每位學生的第一堂課和第二堂課之間有一個小時的空白,是學生可以用來自行規劃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學生可以做哪些事情?將會在下一個章節中有更詳細的描述。

蒙特梭利小學的中午

  11:20後是打掃時間,只見時間一到,學生和老師便開始收拾教室,拿出防疫用的隔板,把教室重新布置成適合用餐的樣子。這一切的發生是如此的自然,如果不是學生告訴我,我根本不會發現這件事—老師並沒有安排每個人的打掃工作。事實上,是學生自己去觀察還沒被完成的工作,並主動去將它完成。大部分人內心的疑問或許是「難道不會發生沒有人打掃的狀況嗎」?這樣的事情確實發生過,而當時老師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某天中午的打掃時間Ms. M不在,而Mr. B要大家去打掃,但孩子們卻無動於衷。老師說孩子們會視現場情況來決定要不要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所謂的現場情況就是「現在是哪位老師在現場」。其實這樣的情節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也不斷在上演,舉例來說,當辦公室裡有主管在,大家就會好好做事,主管不在的話就會比較放鬆,所以我很好奇老師會採取怎樣的做法來解決這件事。
  就如同學生告訴我的,這間教室並不存在打掃職務的分配表那類的東西,之前曾經有,但後來被Ms. M丟掉了,原因是孩子們「不喜歡這樣的主意」。在蒙特梭利學校,學生的意見居然能夠被尊重到這種程度,這樣的作法令我感到非常驚訝。
  在我以及大部分人的學校生活中,從小到大的學校打掃時間,打掃工作都是被規定好的,在下次換工作之前,每天每次都必須做一樣的工作。然而,在蒙特梭利教室裡,學生可以自己去選擇自己要做的工作,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成為一個有獨立工作能力的人,畢竟不可能一直都有人來幫你決定你必須要做什麼工作。
  為了應對「學生在打掃時間沒有打掃」這樣的狀況,老師安排了幾位「打掃專家」,也就是特別會掃地、拖地、整理、擦拭的幾個孩子,讓他們來向大家示範如何把這項打掃工作做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再次確保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做好打掃工作,也有做好打掃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開始就針對「不打掃」這件事罵人。
  「不打掃」確實是一個罵人的好理由,我也確實觀察到有些人,尤其是新轉來的學生,不知道怎麼掃地。如果就直接以不打掃這件事來罵人的話,就算罵完了,孩子或許還是不會打掃,因為其中有些人並不具備完整的打掃能力。所以首先,老師觀察到了孩子不打掃的可能原因,並能夠針對這個原因去採取適當的解決方式,我覺得老師能夠這樣處理,真的非常厲害!
  在打掃時間過後是中午的Recess,也就是所謂的下課時間,這個下課時間長達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如果沒有下雨的話,兩位老師中的其中一位會帶著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或學校去玩;如果是雨天,就會在學校的地下室玩。另一位老師則趁著這個時間先吃飯或休息,因為當學生的下課時間結束,回到教室用餐,剛剛結束休息的老師就要接手看管午餐時間了。

蒙特梭利小學的下午

下午的課表是這樣的:
  在「Book sharing/ singing(分享書本/唱歌)」時間,除了唱歌之外,也會由老師來分享與品格、情緒和性等教育內容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學習。「分享時間」則是一個開放給學生的時間,如果學生有想要表演或展示給大家看的事物或演出,則可以申請使用這個時間,並邀請全校的師生來看自己的表演。這是一個學生得以展現自己的舞台,這個環境不僅提供學生表達的機會,同時也創造了一個鼓勵與支持表達的環境。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他們有形塑自己觀點的能力,那麼這樣的支持,將會成為培育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的基礎。
  最後的「圖書館」,簡單來說就是一段單純讓學生閱讀的時間,老師和學生說,要選擇一本能看超過十分鐘的書。因為如果一本書你看不到十分鐘,代表這本書對你來說太簡單了;如果一本書你都看不懂,那對你來說太難了,兩種情況都必須換一本自己適合的書來進行閱讀。此外,星期三下午的時間是體育與音樂課,而上個學期的下午則是分年級的語言學習時間,用以針對語言能力做更多的學習。

  這張課表讓我們得以一窺「沒有鐘聲的學校」是怎麼運作的,在沒有科目的分野,也沒有固定課本的情況下,老師便是以這樣的架構去進行授課。至於課程內容將會如何進行?學生在上課以外的時間都在做些什麼?將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進行說明。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永遠是學生的實驗教育工作者—筱原純:「用溫柔的態度,打一場屬於年輕世代的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