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電子報-#2

2022/03/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 Will 的 Newsletter,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下班後的創富人生》每週一發刊,分享傘下創業(Side Project)與投資理財個人體驗與心法,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次的電子報發出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寫作軸線」,我自己著實對於上一期的內容是滿意的,完全地發揮了我想要講的 Side Porject 跟投資的內容。卻也不斷地問自己,這是自己想要寫的嗎?又能夠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看了一些不同的電子報,例如〈写不好还要不要写|生活奇旅 36〉裡面說道:
因为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正确、重要又新颖」的观点。...事实上,写作就是思考本身。
同個作者在自己的部落格〈一起来写 Newsletter 吧〉提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umbling on Happiness 的作者 Daniel Gilbert 分享了他整理的「优秀写作法则」,关于写作风格只有一条:「别尝试,唯一值得拥有的风格就是你自然的说话声音。」(“Don’t try. The only style worth having is your natural speaking voice.”)
其中最為打動我的是下面這一段話:
写作就像一场认识自己、创造新自我的旅程。Austin Kleon 在 Show Your Work 写道,「不要把你的网站看成是一个自我宣传的机器,把它看成一个自我发明的机器。」James Clear 说,「你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你希望成为的人的投票」。别停下来 。
讓我在過去停更的一段時間上,邊重新整理生活,邊思考如何定位、體驗「寫作」對自己的意義。
漸漸地釐清思路,我想要寫的比起單一方面的自我訴說,更重要的事情是「創造」出一個新的連結可能,讓有興趣的人,能夠從所寫的內容,獲得資訊,並採取行動。
「創造、吸收、行動」,在這樣的公式之下,我認為行動是相對重要的事情,也引發我需要重複回去思考,每次落筆所寫的文章,是落在哪一個階段,創造出了什麼,讀者將如何吸收,又是否能喚起行動的動機,最終提供行動的指引。
想想過去十六年來寫作的經歷,第一次在鍵盤上打字的時候,到持續產出、停擺的這些過程,好像寫作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腦的記憶很短暫,但是對於感覺的體驗,卻深深烙印在身體之上。我已經忘記在哪個環境、情況下打那些文字,但每次想到書寫,身體總是不自覺的有一種暢快感,好似一股熱血在體內沸騰。那種輸入後的輸出好不暢快。
我喜歡這種感覺。
只是現在的我,想要換一個方式,在書寫的目標上面,增加更多的可能性,相比於單純在部落格上面發表,電子報是我目前找到最適合,也最能長久的方式。
1982 年電子郵件(Email)誕生,四十年的時間,不管從 Web 1.0、Web 2.0 到現在大為其道的 Web 3.0,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網際網路的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電子郵件,而其也成為了在網路上最重要的門戶。
社群媒體的發達,並沒有將電子郵件推進歷史的舞台,反而在演算法持續為人詬病的時候,電子報以新的姿態,重新受到內容創作者的重視。 Substack、Revue 被 Twitter 收購,甚或 Medium 開放了電子報訂閱,都讓我看到了這樣的趨勢。
而這樣的趨勢,還沒有完整地進入中文創作者的體系,正在經營電子報的中文創作者,相較於國外的人來說,的確是非常的少,但去有足夠的效益。例如先行者《完全訂閱制》已經營訂閱制到了第三年,《生活黑客之路》也準備度過收費訂閱版的週年慶,還有許多新進的內容創作者,持續地加入電子報的領域。
我深信,電子報除了書寫的好處外,在名單的收集上面,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沒有社群媒體以及第三方的影響下,是更為有價值,更加值得耕耘的一塊。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講的第一個議題 Side Project,以名為「傘下創業」來去說明 Side Project 的中文詞概念,代表應有收益相連,創造出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電子報也應該納入為其中的一種,相較於原本狹義的定義為科技產品;我認為,只要能夠創造收益的投資,都應被納入 Side Project 的範疇。

投資觀察

我是喜歡金融業的,更直接的說,應該是喜歡基金(Fund House)。雖然我沒有去過銀行端,但是在人壽端實習,證券公司的短暫經驗,繞了一圈比較起來 Fund House 對我來說吸引力還是相對龐大。
在台灣談論到投資,最主要的工具應該就是「股票」跟「基金」,我沒有納入保險是因為,我始終都非常反對透過保險來完成投資目標,畢竟在高度資訊化、數位化的時代,直接投資的門檻已經變得非常低了。
而基金的好處在於,你跟隨的不是單一指標,而是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從政治、經濟以及歷史的架構,去累積自己的觀點與資本。相較於每天需要追逐技術指標、個股分析的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的訓練,不僅只是資本利得的累積,還能培養不同的視野。
只是,長期以來股票投資的方便、稅務的低廉,造成了基金在台灣推展,遇到許多挑戰。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基金公司也產生一番輪替,如安本標準境內外基金轉宏利投信 3Q離台基富通總經理、駿利撤台移轉總代理給野村投信。也顯示基金市場在台灣,是非常難以經營的。
對於「普惠金融」來說,基金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加上這幾年,基金超市(或稱第三方平台)蓬勃發展,現在投資基金,能夠享受到更為低廉的成本。
可惜,台灣的投資生態,對於基金公司來說,經營相當具有挑戰性,一方面銀行主宰了重點通路,剩下的大餅,投資型保單、全委帳戶保單,卻也拿走了大半。真的要回到第三方平台或者投信直銷,份額的確少之又少。
然從費用來看,卻是直銷以及第三方平台對於客戶,最為低廉,銀行需要手續費,而保險經過多次的包裝,費用率變得相當可觀。
有鑑於此,我重新定位了下班後的創富人生中的第二大點「投資理財」,從本來想說只單純講投資觀察,或許更應該有些帶領行動的計畫,那就從基金投資著手。適逢自己在金融業超過十年的時間上,多少也能滿足自己回饋的心情。
我在這裡寫作,未來六米主理人Will, 👉點這裡📥 訂閱電子報是對我持續創作,最好的支持。
— 在前進的道路上,您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 下班後的創富人生,揭秘傘下創業(Side Project)與投資理財心法;
📓 【訂閱】身心筆記電子報,每週二、五,與您分享好入手的身心靈;
🍳 週末加餐【免費發送】獨家觀點每週直送信箱;
👨🏻‍💻 內容創作平台:vocusMattersMedium
📪 追蹤未來六米【 LINE 官方帳號】或 ☕️ 加入【身心茶水間 LINE 社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iu Will
Liu Will
過往,我的頻道很跳躍,東碰一點,西拿一些。廣泛地接觸,體驗不同領域中的有趣,漸漸發現,回到每個人的身上,所有到的道理都是一樣:認真生活。 在各種不同的生活元素中,不斷地重新找回自己,從複雜的千絲萬縷之中,一次次聚焦於目標之上,成就不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