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兒(Orphan)

2022/05/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孤兒

Carolin的74個原型都是具體存在或出現過的人物,是我們容易理解與想像的人物,孤兒對我們而言,也是這樣的存在。
孤兒存在童話故事裡,例如灰姑娘,也存在奇幻故事裡,例如哈利波特,歷史故事更是不缺乏孤兒出身的成功人物,例如諸葛亮。
孤兒不只存在一個個故事裡,也存在現實生活裡,甚至自己就是這樣的身份與存在。
再往深了說,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著孤兒這個兒童的原型,只是被這個原型的影響程度、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的不同。

孤兒的具體人格與形象

我們對孤兒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年幼失怙,舉目無親、孤立無援又無助的孩童。但其實孤兒有許多不同的樣貌與可能,例如成功打敗魔王的哈利波特、三國史上留上濃厚色彩的諸葛亮,還有家喻戶曉的「小王子」。
「啊!原來小王子是孤兒」,這是我在看到原型牌面圖案時,心裡的第一個想法與感嘆。我想在這之前,鮮少有人會把小王子與孤兒形象畫上等號。
孤兒不單單只存在負面的、悲傷的、令人憐憫的形象,可以是堅強的、果敢的、勇於面對挑戰、適應新事物、新世界的勇者。

孤兒原型的光明與陰影面

孤兒的陰影面特質就如同我們所熟知的那樣,非自願性被拋棄的孤獨感,不屬於任一個族群,不被接納與驅離,渴望找到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群體與歸屬感。
為了被接納而隱藏自己真實性格、需求與聲音,過度附和與服從他人。也有可能害怕或不想再回到孤身一人的生活,而拒絕獨立自主,拒絕展示自己獨立的一面,進而過度依賴他人。
而孤兒的光明面特質,正如前面提到的童話、奇幻與歷史故事人物那般,兒時的孤獨並未打敗他們,反而成為滋養他們的養份,為了生存讓他們提前成為大人,為了不讓人遺棄而選擇讓自己更強,不需依附他人。
有的人可能會選擇隻身一人的獨立生活,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依靠與家族,而有的人可能會努力成為他人的依靠,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家庭、族群。
不論是哪一種特質與人生走向,都是圍繞著「生存」這個核心與本質的選擇與發展。

享受孤單,但不要被孤單擊敗

每個人都不例外,再幸福、圓滿的人生,還是會有孤單的時刻,我想這也驗證了每個人心中都有孤兒原型存在的說法。
每個人都需要有孤單時刻的存在,在這樣的時刻,我們不應該急於脫離孤單的氛圍,急於投入人群,反而應該讓自己好好的與自己獨處與對話。
但也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溺於孤單的分離感,任由自己被孤立無援感吞噬、擊敗,落入受害者情結,我們應該睜大眼睛找、放下心防去感受身邊的各種支持的力量,我們並不孤單。

孤兒原型想告訴我們的是,體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必需發展出個人生存的能力,可以是個獨立存活的個體,但又是個能融入人群,成為團體一份子的存在,並能支持著其他人的存在。
不論在家庭、學校或職場上,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認知與能力,既是個獨立成熟的個體,又是支撐團體的一股力量,我想這正是孤兒原型成為支持我們生存本能的內在力量存在的真正目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原型是由知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心理學家Caroline Myss據以延伸創造74種原型,並設計成一套精緻華麗的原型卡牌,應用在心理治療上。 原型牌,有人應用心理治療,有人把它當成塔羅牌,也有人把它做為人個探索的工具,不論如何應用,都可回歸於個人對於更瞭解自己的渴求,這個專題是與解讀74種原型與生活應用有關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