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4月底在線上參與了鄭南榕基金會的講座,在談白色恐怖時代的記憶與「後記憶」,找來兩位在文學領域深耕的學者兼作者黃崇凱和湯舒雯。
中間湯舒雯講了一段她自己的體悟,我聽到的當下,被這段話著實地打通了某個思想上的通道,鑿開有光。
雖然這主題在談的是白色恐怖,但我想湯湯接下來談的這個體悟,很適合我們也拿來思考不一樣的議題,像是同時是私人/集體創傷敘事,也有公眾參與討論的議題,尤其適合像她這樣切換角度思考。
這篇最主要是放精華逐字稿,之後我有時間應該會根據這段摘要,分別談好幾個話題,包含記憶與後記憶、創傷敘事之於公共議題討論的作用與不作用。
還有《進擊的巨人》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都屬「細節too much」的作品,我很想用這兩部來談「作者意圖使讀者受創」的動機背後可能有什麼、怎麼讀出來?作品裡的世界與我(讀者)之間其實是非常有距離的,當我們覺得「好傷」又是怎樣的傷?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也看得到不一樣類型的「 殘酷的美學」。
總之,想延伸談的話題好多,等我有時間再慢慢補起來。先獻上湯舒雯精彩的分享,自己已經讀了很多次,需要記錄下來,也是為了以後回頭閱讀、用以提醒自己「記得」之於生命的重要性。
〔講座摘要逐字〕
漫長的結束:白色恐怖時代的記憶與「後記憶」,
與談人——黃崇凱和湯舒雯
*這段都是湯舒雯的分享*
之前我常在跟黃崇凱抱怨(笑),在讀新寶島或是他最近新小說的時候,讀到這些東西就是難免會覺得這個歷史太多了,就是細節too much、何必這樣子,我就一直把它解讀成是黃崇凱無法壓抑的歷史系本能。
直到為了準備這次的座談會,我才深刻的意識到,這個就是我跟白色恐怖見證者生命經驗的落差,就是為什麼像我這樣的研究者所說的話,都不可能取代真正經歷或見證者的語言的原因,就發生在這樣的事情上,就是我會覺得too much的地方,對於這些白色恐怖見證者他們是怎麼想的,我在陳列最新的著作《殘骸書》,我找到了答案,那我在這裡簡單的唸給大家聽。
陳列在印刻發表長篇散文的節錄裡有提到,
他永遠沒法忘記,他坐牢三年,但不知道為什麼後面的日子他都不記得了。
他歷歷在目的就是他被抓的第一天。
裡面有個細節是,他記得那時候,被審問完後非常疲券的走出法庭審問室時,在法庭外看到一張長板凳,他就在躺在那張板凳上看著天空。
那張板凳上方其實有斜屋頂遮蔽著,然後他說他至今都記得那個斜屋頂,可是,他不知道為什麼,他一直慢慢地不敢肯定:是不是有過那個斜屋頂?
所以後面的幾十年當中,他每次一有機會都會想去證實,那天他看到的到底是不是斜屋頂這件事,所以他就一直到處去問,但都問不到,因為那可能就是有些時空變化這樣。
直到近年,他終於遇到了一個他當年也關在那十年的獄友,那獄友對建築也有非常多的暸解,所以他就問那獄友,是不是當時一定會有個斜屋頂,獄友才證實這件事。
他在這裡就寫道:
「我聽到他這麼說,我才終於放下一顆懸疑的心,彷彿許多年前那近中午時分我躺在那長椅上的荒涼模樣,和當時所看到的斜屋頂、道路、樹木和房屋,是只有當這個場景確定之後,那爾後記憶裡幾乎全空白的這三年多才有真實存在的依據,是個參照點,我因此才可以確認自己曾經孤伶伶出現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而不是一場亂夢中的幻影。
這些物事確定之後,某個曾經停滯或斷裂的時間,似乎才可以重新緩慢地移動,我才能確定26歲的我曾經在某個非常的下午,如何的孤苦無依和恐慌,同時也回頭去彷彿看到我和整個世界的關係,我看到我在時間之流裡,當時曾有了一個微小形跡,也彷彿我生命裡最重大的一場創傷和喪失,才終於得到自己的認可和接納,彷彿就此我可以找回這一天,而且回去這一天,心裡長期以來的若干糾葛,似乎也因此可以得到紓解與XX。」(編註:之後要再找原文,補上最後兩個字,錄音檔聽幾次都聽不出來是什麼詞)
就是在讀到像這樣的段落時,我會真正意識到,就是說後白色恐佈時代的研究者、或是文學寫作者,你對於史料的負責或者是你的追尋,其實是可以帶給曾經見證的人安慰的,然後甚至都是說,當他都覺得自己的記憶不可靠的時候,就是我們的這個書寫或不斷地重述,可能可以讓他的記憶延續下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任何國家裡,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受此迫害而坐牢的人,無辜的犧牲者,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所做的口述史和文字紀錄,就是活著的聲音,同時代人及其下個世代即依循這個歷史坐標,尋得恐怖政治體制的根源,並以此阻斷繼續受害和防範機制的基礎。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不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沒有經歷過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白封誤闖魔窟,被張盈枋救走後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對十二年的慘案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張盈枋脆弱的一面,做出曖昧的舉動,究竟白封能不能正視自己的情感? 圖書館遇到高中重要的損友張嶺傢,也是張盈枋在學校重要親戚。 羅斯爾究竟是誰?張盈枋為何對他反感?黑影是什麼?白封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在任何國家裡,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受此迫害而坐牢的人,無辜的犧牲者,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所做的口述史和文字紀錄,就是活著的聲音,同時代人及其下個世代即依循這個歷史坐標,尋得恐怖政治體制的根源,並以此阻斷繼續受害和防範機制的基礎。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不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沒有經歷過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白封誤闖魔窟,被張盈枋救走後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對十二年的慘案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張盈枋脆弱的一面,做出曖昧的舉動,究竟白封能不能正視自己的情感? 圖書館遇到高中重要的損友張嶺傢,也是張盈枋在學校重要親戚。 羅斯爾究竟是誰?張盈枋為何對他反感?黑影是什麼?白封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