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表」

2022/06/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見格友璃璃在推特上寫到選課煩惱時,想起這篇以前寫過的文章。
課表
這是久到無法第一時間說出精準年代的過去常用的字。
早上有幾節課也不可考,
大概3到4節。
午休過後,社會組的班級下午只有兩三堂課,大概16點左右就可以回家,
而自然組的人必須上到18點。
當時周圍的大人們總鼓勵著,說這兩小時的辛苦會有回報,
在指考上、在選擇未來上會更有利。
社會組似乎變成一種逃避,
大人的話讓我不禁這麼想。
說一下學生時期的午休吧。

含睡午覺的時間,午休前後共1個半小時─
12點到13點吃中餐,13點開始30分鐘的午睡時間。
每當我說出學校午休有附午睡時,日本友人總露出一臉欣羨表情。
但對於在外頭用坐姿無法入睡的我來說,這30分鐘靜止不動的時間比什麼都難熬
國小國中高中的12年教育,粗算86,400分鐘的苦行,還真忍過來了!
學校的午睡是強制的,當13點鐘聲響後,坐在窗邊的同學會俐落地沙—地一把拉上窗簾,遮蔽外頭的日正當中,教室內瞬間一片灰暗,四周彷彿誰按了靜音,笑鬧聲消逝,全校陷入寂靜。
只剩走廊上突兀的巡邏教官及糾察隊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再走遠,
他們會從窗簾縫隙中窺探是否有違規不睡覺的人然後予以警告。
被監視的壓抑,
讓這無法活動的30分鐘更加痛苦。
每種制度下總有特權,午睡當然不例外。
當時特權就給了成績優秀的人。
我不記得評選基準,但似乎是全班成績第一的人有這個資格。他們可以在午睡時間前往圖書館,看書或是複習考試內容等,總之,被賦予了30分鐘的「自由」。
現在想想是很少的時間,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比起物理上的時間感受,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意義。藉由獲得30分鐘的自由,好像就代表我從考試競爭、社會期待、大人規則當中解脫。
縱使當時的我沒法注意到這個「自由」也是體制下的產物。
高中成績中等,所以我從沒在午休時間去過圖書館,但在國中時期還滿常去的。只是在某天過後,即使我擁有特權,也不再使用了。
當時為了省電,圖書館會在午休時間關掉大部分的電燈。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地待在有些昏暗的圖書室內看書,其實也不記得詳細狀況,可能什麼都沒發生。只是從那一天後我對館長便有著強烈的厭惡感,便不再於午休時間去人不多的圖書館。

大三時碰過相當奇妙的課表。
第一節課是早上8點,最後一節是晚上8點,上完課都晚上9點半了。三餐都在學校餐廳內解決。這個組合在大學生之間被稱為「地獄課表」。兩堂都是必修,所以也無法翹課。
不可思議的是,對大學四年沒什麼記憶的我卻能斷定地說這個「早8晚8」是有趣的。
雖然我也無法具體描述當時一天內到底做了什麼,也許是因為新設的影像室讓我可以在漫長的等待時間內免費看很多部電影、也許是晚上靠溪邊的校園很浪漫、也許是和大家一起搭末班學校公車到捷運站的那段路程很歡樂、也許是肚子餓了買雞排當消夜的滿足感讓我回味……
說不上健康生活的那一年,卻是我少少的值得留念的學生記憶之一。
照表操課的生活枯竭了心靈,
越被束縛越強烈渴望自由,
於是明白了現在的隨性有多珍貴。
當然也許只是投入另一個更大的、看不見形體的組織裡。
但是成為大人,似乎也不是那麼壞的事。
早8晚8好可怕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季初石
四季初石
咀嚼文字的日常,透過寫作尋找歸屬和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