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佳冬因獨有的海港條件,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聚落和富麗堂皇的祠堂,使得佳冬鄉的大宅院比其他客家鄉鎮要多。
佳冬大戶人家賢人輩出,地方傳聞與宅第風水有關,漫步佳冬的老厝、宗祠中,欣賞客家建築的雕梁畫棟之美,也可研究房舍的坐向,一探早期大戶人家地理風水的祕密。
楊氏宗祠:
三級古蹟的楊氏宗祠,建於民國八年,是庭園造景最獨特的古宅,因祖先楊雲岫曾任潮陽太守,屋頂以燕尾脊代表官宦後代,祠堂前有全台唯一的太極兩儀池,象徵楊家子孫生生不息及遇水則發。
民國39年,因颱風吹毀本堂,斗拱和桁架大肆更換整修過,目前部份彩繒較為生動精緻的木構件為原有構造,部份混凝土造構件及較粗糙彩繒應為整修時所修補,其餘均維持原貌,保持原有興建時之風格。
楊氏祠堂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客家傳統四合院建築,也是三級古蹟呈現的是九宮格的空間佈局,前、後堂之間夾有中庭。
左右二側由前而後為前堂間仔、天井、後堂正間,前後堂面皆為三開間,係宗祠最重要的建築空間。
主要由左、右四道承重磚牆,前後側承重磚牆及三川殿與正殿木構架所組成,為一左右、前後都接近對稱的一座建築。
三川殿與正殿中間的中埕兩側,以圓拱門穿越左、右廂門,圓柱門在方牆中,兼具花窗裝飾效果及門的功能。
張家商樓:
在清朝時期,最熱鬧商街交易地帶的冬根路上,是當時佳冬唯一雙層的傳統紅磚樓房,過去一直是當地居民生活的重心。
大門面街開啟,迥異於一般客庄夥房的臨街形式,加上雙層的土角厝,是佳冬現存古樓的代表性建築。
這是佳冬唯一雙層的傳統金包銀商樓,也是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臨街建築。
這裡是文史工作者的工作站,也是遊客休憩奉茶的地方,更是佳冬鄉文化資產的保留地。
佳冬西隘門:
座落在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上,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佳冬隘門以紅磚、白灰和少許木材混合建成。佳冬西隘門兩側還有一小段卵石搭成的城牆,今天已經成為民家圍牆或者填高作為屋宅的外壁了。
特色則是門額有彩繪浮雕,中央寫有藍色的褒忠二字,外側各雕繪一隻龍頭蝙蝠身怪獸。
詩人步道:
佳冬有一條客家詩路,用壁畫創作與客家詩句打造的六堆詩人漫步路徑。結合屏東米倉的在地藝術家彩繪牆面,透過大紅牡丹花或藍衫等客家意象的圖案,將客家文化融入建築,成為充滿客家風的藝術人文老街。
楊及芹祖堂:
佳冬楊及芹祖堂建造近百年,公廳屋瓦樑柱嚴重損壞,歷經三年終於在97年3月29日舉行落成慶典。
因原有建物都已損毀,必須以現代建材來建造,但盡可能依原樣是重建,而為了能讓孫子感念前人,特別將原先祖堂的透空花窗和垂花吊筒鑲在新的祖堂裡,非常具有傳承的意味。
阿蘭田螺:
道地的客家美味小炒,店就開在省道台17線大馬路上,位於佳冬郵局北上約50公尺處,店開在一樓矮房內,門口還只掛了一個營業中小牌子,不注意真的很難發現,卻是當地人才知道的美食。
店裡只賣簡單12道料理,招牌田螺、酸菜大腸、客家小炒、花生蹄膀等客家菜,但每一道都堪稱經典不敗款,料理的鹹香、入味,每天都有客人慕名而來。
但是只要吃過一次,一定都會再來,是當地的路邊隱藏版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