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產後多元支持服務線上工作坊」心得

2022/07/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翹翹板工作室於6/23、6/24參加由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所舉辦的「產後多元支持服務線上工作坊」,收穫滿滿,想寫些心得放上工作室部落格。工作坊兩天的課程邀請了生動盟秘書長、泌乳協會創會理事長、助產士兼護理師、諮商心理師來擔任講師,主題則包含:多元產後服務發想與討論、各國多元的產後支持服務介紹、哺乳與泌乳相關知識、流產與死產家庭的身心照顧及支持、新生兒與產後婦女的照顧、生產創傷的接觸評估與回應、產後的性與身心變化…等。
兩天的課程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三點:
一、產後情緒失調的原因很複雜,包含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因素。
真的不要再說「為母則強」、「母愛是天生的」這些在道德上綁架新手媽媽的話了。江欣怡心理師在產後身心變化的這堂課裡提到,產後情緒失調的原因絕對不單只是母親能力不夠、哺乳路不順或伴侶家人協助少…等其中一項單一的原因,而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因素交織而成的,包含:荷爾蒙的改變、懷孕時期身心狀態、產婦性格特質、支持系統的充足與否、生活型態的改變、角色重心的轉換…等,都是可能的原因。除了媽媽,新手爸爸也可能會有情緒失調的狀態。這麼多生活中的因子同時產生改變,新手家長產後所面臨的動盪真的是劇烈且複雜的,因此新手家庭的支持與陪伴真的是非常需要被正視的議題,且可以由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攜手合作來讓國家整體的育兒環境變得更好。
二、台灣存在「坐月子文化」的脈絡除了代代相傳的傳統外,有無其他的原因?
他國的產後服務政策與台灣坐月子文化是否有衝突?
講師生動盟陳玫儀秘書長提及他國產後服務多半是由公衛護理師於婦女生產完自醫院返家後即到府協助產家適應育兒生活。台灣,如同其他華人社會,有歷史悠久的「坐月子文化」,強調產婦在產後一個月內應該躺著好好休息恢復,育兒不用急於一時,以免將來身體不好的觀念。隨著時間推移與家庭文化的改變,小家庭數量越來越多,協助坐月子的人員從過往家庭內的長輩轉移到有專門提供月子餐的私人企業及經過專業培訓的月嫂。而近十年來,絕大部分的初胎產婦皆選擇至月子中心坐月子,而各地的產後護理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每家月子中心都強調能讓產婦得到最多的休息與最好的恢復,更加深了產婦們對坐月子的重視。基於這樣的文化,他國於產後立刻到府協助產家的服務似乎不一定適用於台灣。
講師聽到我們的提問後直接回應:「生產完後的產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休息時間嗎?」當下我們愣住了,過去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說就這樣做啊!「是不是因為產婦們在懷孕和生產時期沒有好好被對待,可能是被醫療過度介入、承受社會文化價值對孕婦太多的束縛與壓力等,因此產後需要很多時間恢復身心…」……「台灣的孕產過程真的是被切成太多的碎片了,沒有完整的照護與支持。」講師這樣說。
孕產過程有過多的醫療介入 產後得花更多力氣與時間恢復
真的耶…我們對於台灣的月子文化只覺得是傳統、是多數共識,國外沒有是因為文化不同,而從來沒有質疑過台灣的孕產婦有可能是因為懷孕生產過程沒有被好好的支持和協助,也沒有對產後可能面臨的狀態有足夠的身心準備,因此得做好做滿月子,用很多的時間來恢復。加上過往由家裡長輩協助坐月子時,新手家長會邊坐月子邊練習上手照顧新生兒,現代人從月子中心離開回到家或月嫂結束工作時,新手家長得完全重新學習育嬰相關的事物。於此同時,還得面臨身心的調適,包含產後情緒持續的動盪、身材走樣、缺乏自我時間、生活型態轉變、人際壓力、伴侶溝通、育嬰資訊爆炸…等。Lin的嚴重產後憂鬱症就是在生完後的兩個半月左右發作的,現在回想起來,孕期時對產後育嬰生活一無所知,還有坐完月子回到家後身心對於生活和角色轉換的適應不良卻又求助無門是併發憂鬱的最主要原因。
孕期開始就可為產後育兒生活做準備
聽完玫儀秘書長這樣的分享後,我們發現,對於新手家長的支持與照護應該從孕期就要開始一直持續到產後半年至一年。孕期的準備除了雙親教室常會辦理有關孕期營養、孕期常見問題、母奶哺餵等知識性課程及育嬰用品的準備之外,應該要更關心孕婦及其伴侶的心理調適、預習產後生活的樣貌、預備孕產育兒相關專業資源…..等。雖然生產後仍一定會經歷一段手忙腳亂的時光,但提前預備可以幫助新手家長早點渡過震盪期。而產後做完月子後的第二個月很重要,需要有更多的資源協助與支持獨立育嬰的新手家庭。
三、專業VS服務,哪一個重要?
當我們想提供支持服務給孕產婦本人或其家庭時,究竟「專業」重要還是「服務」本身重要呢?講師陳麗曲護理師提到:「當然都重要!但有效的服務除了建築在專業上,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溫度』。」而服務的溫度來自能夠「將服務對象的主體性與需求放在首位」。面對服務對象,專業上的建議與指導固然重要,但是否真正能協助到對方,仍是依服務是否有對對方當時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或需求有效才是評斷的標準。
講師舉例,某位很專業且用心的護理師,花了許多時間重複教導一位新手媽媽該如何擠奶,但對方一直學不來,護理師覺得很挫折又有點生氣,為什麼教那麼多次還是學不會。講師協助該位護理師進一步去了解狀況,發現產婦產後心情低落卻不敢表現出來,仍困在自己的低潮中,因此沒辦法專心學習擠奶技巧。講師透過對產婦的了解,導入能讓產婦開心起來的資源,例如:和諧粉彩、音樂、瑜伽、按摩放鬆…等,讓其先穩定心情後,擠奶就自然順手了。
翹翹板工作室的核心價值: 協助新手家庭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
講師這樣的提點讓我們更加確定工作室的核心價值:支持新手家庭找到「自在平衡的」育兒生活,以屬於自己舒服的狀態來經營人生的新階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擁有的資源、面臨不同的困境與挑戰、獨有的家庭動力與價值文化,100個新手家庭就會有100種孕產育兒的樣貌。因此我們若僅用:「母乳最好,應該全母乳」、「親密育兒讓小孩得到最多愛」…等單一的價值觀強加在所有新手家庭上,則可能導致新手家長的壓力與束縛,剛起步的孕產育兒新生活僅忙著追逐及符應所謂的正確或主流答案,而沒辦法回到自己、伴侶與寶寶本身。
翹翹板工作室所提供的新手家庭支持陪伴服務即「不以單一面相的指導與建議」為核心,希望能夠站在新手家長的角度並共同討論,一起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與導入真正符合服務對象需求的專業資源。
參加這次生動盟舉辦的產後多元支持工作坊讓我們學習了更多與孕產家庭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更加確立翹翹板工作室支持與陪伴新手家庭服務的重要性。我們會持續努力在這個議題上發想與落實服務,希望能夠協助到更多新手家庭,一同建立台灣更友善的孕產育兒環境。
翹翹板工作室
翹翹板工作室
我們是兩個想提倡「Matrescence」這個詞彙理念的媽媽。因為各自經歷過新手媽媽那段忽高忽低,努力尋求平衡的時光,所以取名為翹翹板。Matrescence是一個1970年代才出現相關於女人與母親的新詞彙,意指「女人轉變為母親的階段」。我們想要推廣這個詞彙,讓「母親」能夠被重新理解與看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