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2022/07/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陳建仁 出版|圓神出版
「是英文能力好才常聽英文歌,還是常聽英文歌,英文能力變好?」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原因,細細推究之後,會發現是結果;
也有些時候,我們認為是結果,經過抽絲剝繭,才知道竟然是原因。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無刻都在尋找事物間的聯繫,不斷發問、思考並提出結論,正是這樣的思考過程,讓人類作為一個群體能夠不斷成長、茁壯,也是這種不斷求知的天性,讓科學發展呈現今的樣貌。
本書由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先生所寫,在本書中,藉由他作為一名病理學醫生與流行病學者的研究經驗,將介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果推論謬誤,並由自身在醫學研究上的經驗提出其自創的「因果螺旋模式」,試圖讓我們更加理解到很多時候看是符合邏輯的推理,其實並非想像中的如此單純。
於本書前段,作者提出了許多常見的因果推論謬誤,包括如先入為主、因果倒置、見樹不見林、假相關等一般人經常犯的推理錯誤。接著並於書本中段將這些提及的因果謬誤,套用於醫學史上種病因探索與藥物研發的案例中,例如烏腳病與砷之間的因果關聯、肝癌與B型肝炎的相關性等等。最後再帶出他長期致力於流行病學研究中所領悟到的心得創建出的因果螺旋模式。

不得不說,本書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加學術,內容含括像是統計學、病理學研究的方式與公式搭配大量數據分析的學理是論述,若是沒有相關背景的人讀起來其實滿吃力的。也因此,在閱讀本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台灣傳染病與流行病史與因果理論的討論上。
書中涉略了許多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的疾病發展史,像是SARS、B型肝炎、烏腳病甚至是肝癌等,並藉由這些疾病的研究過程解析因果關係理論是如何實際應用於醫療研究中或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其中像是以偏概全、因果性判斷等等思考邏輯其實對於我們在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其實都非常有幫助。
是否有遺漏了什麼資訊、因果間是否能有替代的假說?數據資料是否存在取樣偏差性?
這樣子的思考模式,其實都能幫助我們在做日常判斷上不會陷入謬誤之中,這尤其對於文字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無論在寫作時的是較嚴謹的三段論證或是較自由一點的敘事,在確保文章前後呼應並具備邏輯,以避免自己陷入先入為主的寫作模式,導致文字在邏輯上過度散亂,這也是我正在努力的部分。
由於本書寫於Civid-19於台灣大爆發後,在這段期間,整個社會不斷被各種數據、理論、甚至假新聞轟炸,Covid在台灣致死慮是否真的偏高?台灣防護是否真的沒有做好準備?書中也藉由病理學分析統計的角度給出了很多不一樣的見解,個人認為還滿值得一讀。
總體而言,本書稍嫌難讀,有大量的數據分析、統計資料和病理學上的論證,比起科普讀物更偏向專書的內容。若你像我一樣沒有相關背景知識,可能在閱讀上會稍微有點難受,建議挑選有興趣的章節閱讀即可,不然一堆數字和計算公式可能會讓人越讀越挫折。但若你本身就是資訊、統計或醫療相關從業者,這本書的內容或許就會對你更有幫助,推薦給你。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