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全歷史與席捲全世界的宅文化

2022/08/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Glen Weldon 譯者|劉維人 出版|木馬文化
首次出現於當時還叫做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的DC漫畫第27集中,初期的蝙蝠俠以一個冷血殺手的形象出現在了世人眼中。
隨著時間來到2022年,蝙蝠俠電影剛面臨了第無數次的重啟後,不經令人好奇,這位如今已接近100歲的傳奇漫畫人物究竟是如何來到現今的地位,成為DC漫畫中除了超人外最知名的人物。
如果你也感到好奇,這本書將從蝙蝠俠的誕生開始,帶領讀者了解到蝙蝠俠是如何從當初的宅文化逐漸轉變成為現今的主流文化角色,本書將近22萬字,作者Glen Weldon,作為專職的文化評論家將藉由這本幾乎可稱作蝙蝠俠論文的著作整理蝙蝠俠這80多年來的歷史與轉變。
說到超級英雄,現代年輕人應該多半能說出幾個比較有名的角色,鋼鐵人、蜘蛛人、神力女超人.....等等,這主要歸功於近年來漫威電影將小眾漫畫與動畫帶入台灣主流媒體的功勞,讓這種超英文化已經不知不覺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在蝙蝠俠誕生的那個年代,正值美國漫畫的黃金年代,那是一個漫畫逐漸成形的時代,蝙蝠俠作為偵探漫畫的擔當,其實在最初期充滿著非常濃烈的偵探氣息,比起現代動輒外星人、多重宇宙的劇情,在蝙蝠俠的漫畫裡更常出現的是遺失的手鍊或被盜的金庫如此平凡的日常。

冷血殺手

要說對於近代蝙蝠俠的印象,最為人知的應該就是蝙蝠俠對於殺人的禁忌(no-kill-rule)了。
作為高譚市的守護者,年幼的布魯斯在親眼目睹父母被謀殺後,誓言要保護這座城市並對抗所有罪犯,但長久以來,蝙蝠俠有著一條明確的規則,那就是絕不痛下殺,認為罪惡者必須由法律審判。
然而,在初期的蝙蝠俠漫畫中,蝙蝠俠其實被描繪得更接近一名冷血殺手,經常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大開殺戒,甚至曾經發生在直升機上架上機搶掃射的場景。而正是這種慘忍殺人的情節,對於當時相對保守的社會而言造成了極大的討論。

陽光底下的黑暗騎士

要說蝙蝠下現實世界的大反派,莫過於心理學家Fredric Wertham了。
這位德裔美籍的心理學家憑著一本著作,將整個漫畫界未來的數十年打入了地獄之中,又或許應該說,打到了陽光底下。
Wertham從40年代起,致力於保護兒童青少年發展,而他認為對於兒童與青少年,最大的迪然便是這些殘害兒童身心靈的漫畫。他對於各種漫畫中出現的暴力、色情情節發起了獵巫行動,組織家長針對出版社進行抗議與抵制,這直接導致當時24家漫畫出版社關門,而活下來的也進入了漫畫自我審查的寒冬之中。
在這場獵巫行動中,蝙蝠俠也難逃一劫,不但被逼著由冷酷殺手的形象成為一個在光天化日下助人為樂的英雄,甚至連在漫畫中與助手羅賓的互動形象,都被Wertham扭曲成不檢點的「同性微妙慾望」,這樣的形象甚至一路燒到了獵巫行動結束以後,深深影響了蝙蝠俠的發展。因此,自從50年代後,蝙蝠俠的漫畫逐漸轉型為幻想路線,暴力行為在漫畫中幾乎完全消失。

跳舞的蝙蝠俠

1966年,蝙蝠俠電視劇依然壟罩在Wertham的陰影之下,而這樣的背景解造就著蝙蝠俠成為了他那些死忠宅粉最可怕的噩夢。
對於這些死忠粉絲而言,蝙蝠俠的形象一直都是冷酷無情的,即便在4、50年代經過獵巫行動後,這樣的形象依然持續從在於這些重度宅粉心中,而這齣電視劇的出現則是直接打翻了這些粉絲心中的怒火盆,劇中的蝙蝠俠已經完全成為了一位身穿蝙蝠俠戲服的童軍大哥哥。
這些硬派粉絲嚴厲譴責著電視劇編劇不把蝙蝠俠當作一回事,而電視劇中使用大量的坎普(Camp)元素,更進一步把蝙蝠俠拉回到Wertham製造的同性戀陰影中,這對於70年代的美國社會而言,更是一個可怕的噩夢。

重返黑暗

電視版的蝙蝠俠對於這位黑暗騎士的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死忠粉絲對此憤恨不平,努力治癒心中被該劇殘害的傷口;另一方面,對於非死忠粉絲而言,這齣鬧劇使得蝙蝠俠在他們心中成為了笑柄,一個被扭曲的超級英雄。
狂熱粉絲很清楚蝙蝠俠應該是怎麼樣的形象,而他們也不斷要求出版社讓蝙蝠俠回到原來的形象,但在經過數十年的荼毒後,蝙蝠下的既有形象早已深植人心,這已非稍微修改畫風、改變故事便能做到的。
這使得此時已更名為國家漫畫出版社的DC開始認真思考,「究竟漫畫是為了誰而畫?
1970年,蝙蝠俠迎來了死忠粉絲們最期待的一件事,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重塑的超級英雄。出版社捨棄掉了過往的兒童市場,重新回到了重度粉絲的懷抱中,當時出版了如【batman: year one】、【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甚至是【Batman: The Killing Joke】等主打黑暗、稱人風格的作品,也讓那個大家熟悉的冷酷的黑夜騎士回到了主流市場中(雖然no-kill-rule還是持續到今日)。

哥德風到黑暗騎士

蝙蝠俠的黑暗形象維持了將近20年之久,而漫畫的風格在這幾年間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元,從完全成人路線的【致命玩笑】到兒童向的【蝙蝠俠動畫系列】,重振形象的蝙蝠俠逐漸走回主流大眾眼中,雖然中間曾一度走回詭異的歌德風格(蝙蝠俠電影版1-4),但蝙蝠俠作為黑暗騎士的形象,最後在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中被確立下來,從此,多數新觀眾對於蝙蝠俠的印象基本上就是Christian Bales在電影中的那低沉嗓音。
雖然蝙蝠俠在2022年又再一次被重啟了,但不難發現,目前蝙蝠俠似乎還沒有要走回光明的趨勢,無論是故事又或者是電影基調,仍然是以黑暗風格為主。回頭觀察那些曾被粉絲視為邪典的蝙蝠俠系列,反而令人反思,難道蝙蝠俠就一定需要一個固定的形象嗎?
歷經冷酷殺手、肯普風格、歌德風格到現在的黑暗騎士,這些過程反倒成為了蝙蝠俠之所以為蝙蝠俠的原因,藉由這些不同的形象,它記錄著當時文化精神與思想,蝙蝠俠成為了一個跨越時空背景的文化。
「蝙蝠俠這種文化概念,是無法被漫畫或電影綁死的。抽象的概念會翻越乘載媒介的限制,進入全世界的文化場域中,成為當下時代精神的一部分,在轉換與融合的過程中,概念會改變,會零碎化,會被反覆重述,以及最重要的:會出現許多個人化的詮釋版本。」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