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斷頭台,拉瓦謝。

「凡無所生、凡無所死,人生彷如一場化學反應的變化過程。」

「現代化學之父」拉瓦謝(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1794)
撰寫科學史上第一部真正具備現代化學理論雛型的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也是首位驗證「質量守恆定律」(principle of mass conservation)、統一近代化學元素命名法則、彙整提出第一套化學元素列表(33種),同時定名Oxygen(氧氣)和Hydrogen(氫氣)…...並透過「氧化說」取代傳統「燃素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拉瓦謝,8月26日誕生的處女座科學家,細膩、執著的研究使命跟嚴謹個性,毫無僥倖地擠身偉人之林。
為了釐清與驗證古典四元素說法裡的一個錯誤假設:「水經過長時間加熱會生成土類物質」,拉瓦節將蒸餾水密封加熱了整整543天,然後予以觀察跟測量內部質量的變化,並成功正式駁倒了此一謬論。
出生於法國巴黎,身為名門律師之後,本身也取得律師資格(哇!),但更熱衷於自然科學的拉瓦謝,最早乃從研究礦產到繪製地圖,更潛心投入石膏與灰泥的轉換;25歲那年,他以傑出的礦產考察與論述,堂堂列名「法蘭西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院士之一!青年才俊如他,伴隨著國王(政府)的津貼資助跟交辦工作下,拉瓦謝展現了驚人的效率與遠見,幾乎是隻手統一了法國的度量衡制度!
拉瓦謝主張採取地球極點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為標準(約等於1米/公尺),建立米制(公制、metric system)系統,更將質量標準值採用千克計算,定密度最大時的一立方分米水質量為一千克,雖然科學變法向來是熱騰騰的鐵板一塊,他也遭受多方的質疑跟抨擊,但今天已成為放諸四海皆準的通用慣例;
同樣是1768年間,25歲的拉瓦謝除了醉心於學術研究外,其實也獲選擔任當時隸屬國王直接管轄下,政府稅務機關內的成員;按照當時的法國律例規定,稅收款項只要在上繳國庫之後還有剩餘,那就被視為是工作紅利,可全數交由稅務官自行運用,因此拉瓦謝的生活不同於我們印象中的貧苦科學家們,不只財務狀況穩定,還有充沛的資金供投入實驗所需……根據史料的紀錄,他將大部分收入用於購買和製造儀器,並倡議鹽稅制度改革,修築城牆以打擊走私,甚至還在自己的農場內進行化學實驗呢!

故事,從這裡開始……
12年後,西元17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拉氏以專業、公正的角度,親自封殺掉一封來自於同年齡「科學家」馬拉(Jean-Paul Marat)的科學院申請論文!拉瓦謝認為這篇文章沒有任何顯著的參考價值,因此馬拉尚沒有資格進入神聖的科研殿堂!
可是,眾人萬萬沒想到,隨著「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連年局勢動盪,激進、狂熱與訴諸暴力的「雅各賓派」(Club des Jacobins)於西元1793年奪權上台,巴黎進入可怖的「恐怖統治」(Terreur)之際,昔日的「科學家」馬拉,不只投入政壇,從國會成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政府「喊水會結凍」(huah tsuí ē kian-tàng)的首腦!
當然,君子(小人?)報仇,三年不晚,更何況乘上三倍的九年!
馬拉逮到了話語權跟攻擊機會,以自己編撰,官方背書的小冊子,集各家電視台與網路媒體(咦?)重炮汙衊拉瓦謝,只差沒24小時連番轟炸……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抹黑拉瓦謝把城牆架高會導致空氣汙染外,更「洗腦」一般無知庶民開始痛恨拉氏為首的稅務人員,認為這些前朝政府高官各個貪贓枉法,「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不一樣的時空,幾乎是同一個模子的控訴。
雖然當時有不少科學界的先進或拉瓦謝的好友在「雅各賓派」的內閣擔任核心要職,甚至作為馬拉等人的工作夥伴,但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誰?誰敢跳出來扛下「革命之敵」的十架?因此拉瓦謝始終等不到願意力挺的公義之聲......
西元1794年5月8日,一股仇恨與冷漠交雜的社會氛圍中,法國的革命法院正式判定拉瓦謝有罪定讞!並且在民粹當道,所謂政治凌駕一切,「共和國不再需要任何科學家」的謬論下,拉瓦謝,榮耀等身、締造偉業的科學家,與其他二十餘位稅務人員,通通以「莫須有」的死囚之姿,黯然走上斷頭台的階梯……
「凡無所生、凡無所死,人生彷如一場化學反應的變化過程。」
五年後,西元1799年,當時的「雅各賓派」早已暴政覆亡,諸多當權者的屍骨也全然灰飛煙滅,伴隨著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的上台執政,新的法國政府亦馬上給予拉瓦謝全面性的官方平反與追崇紀念,但無奈,寶貴生命卻已無法挽回……
「在那電光石火一瞬間裡,我們就輕鬆砍下了他(拉瓦謝)的腦袋;但是恐怕從此再過一個世紀後,也未必有如此像他一般的頭腦出現。」
知名的學者拉格朗日(Joseph Lagrange),當時為此留下了一句讓後人值得深深反省的感嘆。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