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那一年,剛從軍中退伍的老爸用僅有的積蓄;非常驕傲的在眷村附近買了一間矮屋。
從小;我和小弟總是寄離人下,直到小學二年級,才算是安定的落腳在阿嬤的家裡,所以老爸的這份驕傲,雖然活脫脫地把我們從有阿嬤的生活中抽離,但在某個程度上,我可以感受到老爸、小弟與我..我們有了一個不會再變動的家。
在這之前,我只知道廚房是個吃飯與洗碗的地方,然而,自從老爸買了矮屋,家裡有了廚房這塊不知道要幹嘛的區域,而我也不知不覺在高二那年參加了學校裡的烹飪教室,每週三下課後學做菜。回家後,我會把上課用到的食材跟老爸說,老爸就會幫我再買一遍,周四下課後,我就可以重新煮一次,就這樣,開始了我與廚房的交集。
在這個非常老舊的矮屋廚房,我在這轉變成一家之煮、轉變成炒辣椒高手,在這個破舊老廚房…也有著我與老爸之間最美好的回憶。
雖然身在外省家庭,但由於老爸常年在部隊裡,所以,老爸退伍在家之後,我有好長一段時間學習與熟悉老爸的語言,比如:丫頭啊,明天要不要買個機子來煮? 我問老爸:什麼叫作機子? 原來,機子就是雞的意思,在老爸的邏輯裡,既然鴨叫做鴨子,那雞應該也叫雞子才對。
老爸喜歡吃辣椒,每樣菜都要加點辣椒,小白菜炒辣椒、豆乾炒辣椒、牛肉炒辣椒,炒個絲瓜也要放辣椒,小弟的同學每一個都會問:為何我家每道菜都有辣椒?而炒辣椒也是老爸教我的,不過我並不喜歡,因為那會讓整個廚房都充滿辣味。
我並不曉得是否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料理,如果是…那我的料理之路真是從孤單開始,老爸總會開心的問我要煮什麼?然後他去買。老弟總會興奮的說他想吃什麼?然後,要我煮。然而,通常煮好了之後,都只剩我和那四盤菜,因為老爸和老友喝酒去、老弟與同學打球去。是有那麼一兩次,內心意識到孤單兩個字,然而,即使現在再次回想起來,我知道其中並沒有難過的意味。
我與老爸的廚房,對老爸、小弟與我三個人來說,是一個充滿著新奇也充滿著孤單的地方、充滿幸福也充滿失落的空間,三個人期待一個家的新生活,但也都似乎急著遠離某種的不完整。整個空間;擺放著柴米油鹽與一份孤單的寧靜。
時間逼迫著我們長大、變老,而那一個廚房卻永遠在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