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收到了前公司同事的問候訊息,以前在公司時除了受到他不少的照顧外,當時心裡也覺得時間久了,或許也可以變成不錯的朋友(雖然老話總說:職場無朋友),當下開心地想馬上回覆,但隨即又收回了剛伸出的手指頭,問著自己要回覆嗎?雖然,他真的是個不錯的人,但他在公司的職位不免還是讓我覺得應該要再想想如何回覆?

下班的路上,突然想起之前別的同事離職時,他突然詢問起我是否還有跟那位同事聯絡?他傳訊息但對方都沒回覆?當下,只是覺得他沒回覆是正常,你主動找他倒令人想不通?一問之下的理由也有種合理的奇怪,但也沒細想下去。現今細想起來,詢問的時間和今天的問候竟差不多,那今天的這聲問候是來自於職位上應做的動作?還是只是單純的突然想起?我是否乾脆就直接略過當沒發生過,簡單結束?亦是好好回覆,不管他的動機來源為何?不管之後有沒有機會當朋友,畢竟我們現在已經在職場外了,不是嗎?

最後,我選擇好好回覆來自他的問候,但也先拒絕了見面的邀約,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練習,一個再也不是非0即1的練習,也希望這封來自他的問候是開始,我的回覆是延續。
avatar-img
0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喃喃murmu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從圖書館出來後看到的第一道風景。在這道風景出現之前,今天一直在和心中不知從而何來卻又揮之不去的焦慮拉鋸著,不斷地反問自己:今天的焦慮從何而來?不停地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希望可以踩中焦慮的根源,進而消滅它,但總是沒踩著,平靜也總是稍作停留便道告別。 直到毫無預告地被那一片光
最近晚餐後,總想再為自己買一份甜點。家裡附近又是美食戰區,總不乏選擇,但也總不知該選擇什麼。後來看到了一間新開不久沒人排隊的地瓜球,猶豫著今晚就是它嗎?想想後:就它吧!
應當要怎麼好好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道理或許我們都懂, 但每當實踐時,我們卻都往往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方式, 即便它不曾善待過你,但因為只懂得這個做法, 所以選擇了它去對待一切……。
日常快速一撇的黃昏 今日偶然的放慢速度看向它 才知道原來它是閃閃發亮的淡金黃色 溫和的亮光直射入眼底 一切都因它而發光 沒太陽那般刺眼 卻依舊閃耀無比
依舊下著雨的天空,卻出現了一道彩虹, 平常停不下來的腳步,都一一停了下來, 為這道稀有的美麗駐留,並將它永遠留在身邊。 但我選擇了只將腳步稍稍放慢 好好的看著它由濃轉淡的變化, 然後和它問好,並約定下次的再相遇。
將女孩的腳踏車放好並確認安全後,便和女孩交代騎上車後,就要自己注意身旁的一切及安全,女孩回答:「我會自己好好注意,但也要在旁邊看著我喔」!!
今天從圖書館出來後看到的第一道風景。在這道風景出現之前,今天一直在和心中不知從而何來卻又揮之不去的焦慮拉鋸著,不斷地反問自己:今天的焦慮從何而來?不停地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希望可以踩中焦慮的根源,進而消滅它,但總是沒踩著,平靜也總是稍作停留便道告別。 直到毫無預告地被那一片光
最近晚餐後,總想再為自己買一份甜點。家裡附近又是美食戰區,總不乏選擇,但也總不知該選擇什麼。後來看到了一間新開不久沒人排隊的地瓜球,猶豫著今晚就是它嗎?想想後:就它吧!
應當要怎麼好好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道理或許我們都懂, 但每當實踐時,我們卻都往往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方式, 即便它不曾善待過你,但因為只懂得這個做法, 所以選擇了它去對待一切……。
日常快速一撇的黃昏 今日偶然的放慢速度看向它 才知道原來它是閃閃發亮的淡金黃色 溫和的亮光直射入眼底 一切都因它而發光 沒太陽那般刺眼 卻依舊閃耀無比
依舊下著雨的天空,卻出現了一道彩虹, 平常停不下來的腳步,都一一停了下來, 為這道稀有的美麗駐留,並將它永遠留在身邊。 但我選擇了只將腳步稍稍放慢 好好的看著它由濃轉淡的變化, 然後和它問好,並約定下次的再相遇。
將女孩的腳踏車放好並確認安全後,便和女孩交代騎上車後,就要自己注意身旁的一切及安全,女孩回答:「我會自己好好注意,但也要在旁邊看著我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上班時跟夜班同仁交接,交接完畢後,他忽然問我:「之前跟你一起的那個男生呢?為什麼我覺得看到他要碰運氣!」 因這男生年輕,話也不多,我對他的了解並不多,於是我說:「我也不知道,有時說不來就不來,每月至少一次。」 我有感而發接著說:「其實我滿羨慕又佩服這樣工作態度,說不來就不來,說請假就請假,這種乾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昨天面試了一家,期間不知是否是自己已幫PPT寫好的稿子,所以有點緊張。長期面試別人,等到自己要被面試時,哈哈哈~真的是一樣的,所以如果還有機會從事人資,仍舊要Nice應對人才好。 昨天被問了離職原因,還多了一題前任主管對我的評價,而我提到了"接班人"這三個字。或許是我太強調信任關係、或是溝通能力強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
去年底談的離職,剛烈的個性其實是不斷地踩很硬的再談,後來的後來不知為何突然問了前主管是否需要幫忙,然後主管也許覺得再拉兩個月的時間可能會有轉圜,提供了把年終領完的兩個月期,當下不想再喊芭樂拳的狀況、我也就不想再掙扎的直接答應了~ 依然記得答應後了隔天的後悔心情,但也不想再去拉扯,開始走上一邊抱怨一邊
Thumbnail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也是一樣的,叫他draft 個email 的recipient list,其實也是office 的同事,連錯兩次,只是照著telephone directory 的人名輸入在收件人中, 也可以拿著一個舊版的directory 輸入了一些一年前已經離職的人,改對了這個,然後有漏了幾個。 叫他draf
快一星期後,還是有回覆,說了抱歉都在開會忙碌,才回到一天一句的留言問候,但也僅僅是對問題簡短回答。在有意無意逼問下,拼湊起來發現,他消失的那段日子,應該正是人回台灣時,直到又回日本才出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上班時跟夜班同仁交接,交接完畢後,他忽然問我:「之前跟你一起的那個男生呢?為什麼我覺得看到他要碰運氣!」 因這男生年輕,話也不多,我對他的了解並不多,於是我說:「我也不知道,有時說不來就不來,每月至少一次。」 我有感而發接著說:「其實我滿羨慕又佩服這樣工作態度,說不來就不來,說請假就請假,這種乾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昨天面試了一家,期間不知是否是自己已幫PPT寫好的稿子,所以有點緊張。長期面試別人,等到自己要被面試時,哈哈哈~真的是一樣的,所以如果還有機會從事人資,仍舊要Nice應對人才好。 昨天被問了離職原因,還多了一題前任主管對我的評價,而我提到了"接班人"這三個字。或許是我太強調信任關係、或是溝通能力強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
去年底談的離職,剛烈的個性其實是不斷地踩很硬的再談,後來的後來不知為何突然問了前主管是否需要幫忙,然後主管也許覺得再拉兩個月的時間可能會有轉圜,提供了把年終領完的兩個月期,當下不想再喊芭樂拳的狀況、我也就不想再掙扎的直接答應了~ 依然記得答應後了隔天的後悔心情,但也不想再去拉扯,開始走上一邊抱怨一邊
Thumbnail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也是一樣的,叫他draft 個email 的recipient list,其實也是office 的同事,連錯兩次,只是照著telephone directory 的人名輸入在收件人中, 也可以拿著一個舊版的directory 輸入了一些一年前已經離職的人,改對了這個,然後有漏了幾個。 叫他draf
快一星期後,還是有回覆,說了抱歉都在開會忙碌,才回到一天一句的留言問候,但也僅僅是對問題簡短回答。在有意無意逼問下,拼湊起來發現,他消失的那段日子,應該正是人回台灣時,直到又回日本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