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設計成功:用「他律」養成「自律」

2022/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管理好生活為什麼那麼難?養成好習慣的路上,為什麼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上週聽 Charlie 蘇鈺程老師分享「使用 Notion,管理個人生活&工作」講座時,他提到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了外在環境的攪擾外,內在角色的混亂是致使我們無法有序地完成想做的事的主因。

用「專業化分工」來管理生活和工作

什麼是角色混亂?在一天的工作中,不同角色會主導我們完成不同類型的任務,「設計者」幫助我們規劃時間、管理生活,「執行者」帶我們按表操課,「優化者」著重在執行的過程中找到整個作業系統可以改進的地方;若三個角色分工明確,自然可以輕鬆、有效率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若有分工模糊或角色重疊的情形,將會導致我們在執行的同時還要思想後續的排程等問題,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而容易累積疲憊感。
這樣的模型是把個人想做一個「系統」,用專業化分工達成最有效率的運作模式,只要模型(生活習慣和管理方法)和參數(待辦事項和長短期目標等)設定得好,就能持續運轉下去,且越轉越快。
使用上的難處在於「如何建立模型」和「如何填入適當的參數」。如果我們最終想要產出的是一塊麵包,那麼起初就需要投入麵粉、蛋等原料,「建立模型」指的是設計一台麵包機,將麵粉和蛋變成麵包,而「填入適當參數」指的是我們需要知道製作材料有哪些、每份材料又需要多少。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Charlie 老師分享了他的解方:
  1. 建立模型:最終目的是要設計一套完善、有彈性且適合自己的作業流程。數位工具可以成為很好的幫手,我們使用它規劃時間和制定計畫,也可針對個別情境即時調整並作出提醒。特別推薦「Notion」,它能和 Google Cloud、Figma 等許多平台連通使用,且有強大資料庫(database)功能,可以從模仿他人的模板入手,慢慢調整成適合自己的介面。
  2. 填入適當參數:很多時候我們不容易長時間堅持一件事是因為我們將目的地設定得太遙遠、也看不見現在做的事讓總進度條走了多少,所以在制定計劃時,我們可以嘗試「從目標回推到現狀」來思考,將任務拆分到最小單位,再以此作爲小小目標,一步步前進,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確定現在做的每件事都走在通往最終目標的道路上,也能藉由階段性目標的達成,看見自己的成長而獲得信心和成就感。

萬事皆可設計思考

Charlie 老師的「三角色區分理論」給我很大的啟發,有了區分角色認知的意識後,當遇到瓶頸或混亂時都能好好整理現狀並重新出發 — — 這樣重複測試再優化的系統,和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三角色區分理論&設計思考五步驟(簡子寧 製圖)
現代社會很強調「自律」,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不是能輕易培養的特質,但當集體意識將「自律」這個詞過度讚譽和高估時,有壓迫力的環境容易讓人「對好的東西排斥起來」;我的做法是,環境和性格短時間無法改變,但既然不能依靠自律,那就不要強求,「他律」也能幫助我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
Stanford d.school 的創辦人 Bernard Roth 曾在他的書《把成功變成習慣》中寫到:「為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為自己設計成功。」他是如此看待設計思考的,我們可以自定義一個課題,為「一直想做卻未做」的事行動,包含想要培養的習慣和想要達成的人生成就等。
而我找到的「他律」方法就是為自己的生活建立一個有好循環的系統,讓我可以有序地工作和生活;一旦從無序的狀態中脫離出來,為自己人生掌舵的經驗和感覺定能改變一貫的生活模式,而發自內心的動機也會讓我們變得「自律」起來。

小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管理好生活為什麼那麼難?好習慣為何總是難養成?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完成某項任務的內在驅動力不足,此時需要的不是為自己強加「自律」的束縛,而是停下來思考解決的方法,不論是釐清當下的角色混亂、求助「他律」管理系統,或是嘗試「設計成功」……常常是我們限制住了自己,如果對現在管理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感到不滿意、不開心,嘗試改變就是了。
簡子寧
簡子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