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爽拿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民權改革的貽害

2022/11/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Christopher Caldwell 譯者|王曉伯 出版|時報出版
上個世紀60年代是美國民權運動最興旺的時代,由黑人民運作為起頭,自此衍伸出了一系列的抗爭運動。
從女權運動、同志運動到後來的環保與移民運動,誰也從沒想過,這樣看似一個民意百花齊放、極度民主自由的權力抗爭世代,反而成為了促成60年後現代社會群體極化以及政治極化的導火線。
對於部分保守人士來說,原本立意良善的追求平權,到了現在已逐漸變成了要求特權。作者認為,舊的憲法已被破壞,而由「政治正確」建立起的新憲法,不僅沒有帶來實質的平權,而是造就了新的階級與種族秩序,在這場歷經數十年的鬥爭中,貧窮白人則成為了追求平權下的「新受害者」。
觀點犀利讀到,本書由號稱美國右派最有天賦的記者Christopher Caldwell所編寫,曾作為美國保守派雜誌【標準周刊】的高級編輯,Christopher的政治與文化立場非常鮮明。而他即便冒著被Cancel的風險,仍嘗試藉由本書以保守派的立場就196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民權運動作出最嚴厲的批評。

當平權成為新特權

「問題在於權力不能『單純地』添加在原本的社會契約,並奢望不必更動這份社會契約。」
人權由何而來?
現代社會的社會架構立基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其中,又以洛克所提出的天賦人權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作為主要支撐,逐漸形成一股新思想的潮流,這種思想不僅影響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概念同時也是美國建國的一大根基,深深烙印在了美國獨立宣言中。
天賦人權,然而事實是,當一個新權力被提升,勢必代表與其對立的另一個權力將被削弱。
解放奴隸,便代表著奴隸主的權力將被剝奪;接納移民,便意味著本國人的就業機會將受到打擊。一起一落,追求平權的天平一但失衡,便可能演變成壓迫另一群人權力的教條。
而本書中很大部分的篇章便是著重於這群自認權利在60年代被剝奪的人身上。

誰是受害者

1950年以來,由黑人運動開啟的一連串民權運動對於美國社會帶進了一股新浪潮,無論是文化上、政治上還是經濟上,60年代可謂追求權力的世代。
作者主張,這一系列的改革看似進步、自由,但背後隱藏的卻是各種利益糾葛與權力鬥爭,而雷根政府在60年代對於民運的大力推動必須要為後來一系列的經濟與社會問題付出大部分的責任。
貧富差距、菁英統治、金融風暴到現在的白人優越主義,眾多社會議題都能推導回到60年代的民權思潮中。
「反種族歧視、女權、性解放、世界霸權與科技政府—沒有一項是免費的。這些都是錢,這也意味著這些權力必須互相競爭以取得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大眾自然會懷疑某些人會交出他們自認為屬於自己的權利,服從別人的政治秩序。」
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便是對於左派與自由派的一記當頭棒喝,警告著我們是時候要醒一醒了,這種權力的鬥爭,最終導致的便是兩極化的社會。
一群貧窮白人與移民、種族運動、女權運動的大戰,然而戰爭過去,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政治正確? 還是政治不正確?

「種族已成為文化的全部。」
作者在書中後段針對了美國的社會現況做出如此總結,看似獨斷,但這也讓人不難聯想到近期逐漸失控的政治正確。
必須先說,我本原本對於政治正確並沒有抱持太多負面觀感,然而這幾年部分過激的手段確實也讓我這個自認偏左的人也感到一絲疑慮與懷疑。
政治正確是源於一個十分中性的概念,當我們使用政治正確的語言,是希望擺脫一種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然而現代的政治正確卻時常流於目的,利用結果取代了過程與權力本質。在毫無節制的政治正確下,特權轉移的現象是確實可能發生的。因此,當我們在追求權力時必須非常小心,平等的追求必然是對自由的限縮,然而究竟縮到哪個地步,將使平等變成了對於自由的壓迫,作者在書末語帶保留,留給讀者思考。

小結

必須說,我本身算是中間偏左的一個人。因此對於本書原本預期的會是更加批判性的討論,也做好了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準備。
但在實際讀過本書後,意外地發現作者其實沒有我想像的真的那麼極端,許多論點我也能夠理解其出發點。雖然在書中仍可以看得出作者對於許多左派觀點有所不滿,但也不會有過多無病呻吟,藉由提出右派針對同一議題的觀點,反而讓彼此能夠保有一個相對能立足的討論空間。
也因此我認為即便是政治立場偏左的讀者來閱讀本書,其實也不會過於太難受。
在【失控的蔑視性社會】一書中,自由派的作者Erica Etelson在書中曾提出了深刻的反省,以社會極端化的現象,對於左派與自由派那種莫名的自負感提出了反思。當我們在爭取權益的同時,對立與撕裂不斷加深立場間的衝突。
而藉由本書,我們也許不會因此突然改變立場,但至少能夠學會藉由一點同理來思考自身的想法。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