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在夾縫中行走|展覽

2022/12/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引言
行走的「行」除了步行,更有行事、行動的意義。人們藉著行走 /行事/行動交織出城市與歷史文化的複雜紋理。「夾縫」指涉的亦不只是步行的空間與距離,也暗示壓迫性;是使人處於難以前行卻不得不行繼而生出可能的生存之道的縫隙。
空間概念
作者:盧奇歐·封塔那
1949=1950年間封塔那在畫布上開了一刀,顛覆既有繪畫觀念,也奠定封塔那在藝術史的定位,他被認為是極限主義開創者之一,這一刀是個繪畫「動」,打開了畫布,前後,所刻畫的線條也製造出裡外距離,提供行走空間的暗示。
個人想法:我覺得這個作品想表達的是在世界當中,人生中,一定會有像畫中的距離,也就是所謂的障礙,這幅畫看似簡單,但可以表達出一個很復合人生的意義。
個人感受:共鳴
咖啡廳A
作者:陳昭宏
這個作品想表達的是,在大學的時候,會到咖啡廳念書,就會故意坐在漂亮的升堂,邊看她,邊讀書,或者是故意引起對方的注意之類的,之後可能就會成為朋友,但也可能失敗🤣。
個人想法:我剛開始看到的時候,覺得他們是情侶,並且一起喝咖啡,覺得作者的思考很有趣。
兩個嬰兒
作者:陳昭宏
1972 至73年間身處紐約的陳昭宏發展出《咖啡館》與《人行 道》系列。這是陳昭宏
對於大城市眾生相的觀察,也是作為外來移民的他在繪畫中展現對於自己、人們與城市人「之間」關係的思索,並呈現現代人「之間」的距離。
她想表達的是,兩個嬰兒都互相在看對方,他們想要做朋友,但是因為不會說話,就沒辦法互相互動等。
個人想法:一開始是覺得這兩個嬰兒是同一個人,而這兩個嬰兒比較像是,個人內心的想法,或者像是小天使或小惡魔。
個人感受:困惑
剩餘與蔥翠
《剩餘與蔥翠》是現成物、撿拾物和手工藝的結合,「蔥翠」象徵著轉化再生。鄧堯鴻
將行走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和食物殘渣重新組裝,既是雕塑、也是行走的痕跡,是生命的片段,更是一種再創作。
個人想法:覺得非常有創意,一開始以為只有資源回收等等才可以作成一個作品,但是沒想到我們平常吃的骨頭也可以製作,而我剛開始看的時候還以為是在講浪費食物的事情🤣。
個人感受:驚訝
五十五首歌
作者:何德來
何德來將自我生命歷程凝練而成短歌,再用
特殊的結構繪寫在畫布上,成為一幅動人的線性敘事畫。文字畫的底部肌理與畫面上的
文字形成若隱若現的疊影效果。
這幅畫是作者在日本所畫的,而因為那時候不能隨意進出,所以不能回來台灣,上面的字,是他每次想到一次台灣,就寫一首詩上去,而為一沒有畫到的地方就是那個月亮,而最後也是死在日本。
個人想法: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個歌的詞,因為他的歌名是五十五首歌,所以就以為是這樣。
個人感受:悲傷
    <李天保>
    <李天保>和其他 7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莊仲諺
    莊仲諺
    10追蹤者
    41內容數
    可能-非學校,前身由介亭、文伶、姝霈三位老師共同成立於2014年,並於2018年轉型為可能-非學校,以「性格調育、專案課程、親師生合夥協力」為教育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