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不安的哲學 | 學會直視深淵的深處

2022/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岸見一郎 譯者|林函鼎 出版|平安文化
身為一個高敏焦慮人,對於事物的不安感就像是呼吸一樣,無時無刻充斥在我的身邊。
無論是對於工作、對於自身、對於人際以及對於未來,無一不會讓我感到些許惶恐,然而,當我們面對著不安這樣的情緒,難道就只能默默承受而束手無策嗎?若你和我一樣,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不安的情緒,這本【不安的哲學】或許可以為同樣對於未知感到焦慮的你,帶來一點新的想法。
本書由日本知名哲學家岸見一郎所著,將藉由不安存在的理由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不安的情緒作為主要問題意識,帶領讀者一同探討不安背後的真相,並協助讀者面對這些真相。
本身作為【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作者,岸見一郎一向推崇的便是以「勇氣心理學」去面對世界的觀點,而這樣的處事觀點自然也適用於我們面對未知與不安時的哲學。與【被討厭的勇氣】相同,本書同樣以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在本書中試圖以多種角度重新思考並考察不安的本質與背後真相,並期許能夠藉由理解不安所代表的內涵,替我們在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
書中由人際關係、工作、生老病死等不同章節,試圖讓讀者理解到,不安本身並非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不知道如何處理不安的感受。

不安的真面目

說到底,何謂不安?
是焦慮?是恐懼?還是對於未知的迷惘?
在書中,岸見一郎將不安稱作為一種面對「」時的情緒。
與具體的恐懼與害怕不同,不安的本質是抽象的。在面對具體的事物,我們感受到的是客觀的恐懼,恐高、恐水、恐蜘蛛,這樣的情緒是具有指向性且能夠克服的。然而當我們面對的是「無」這樣的概念,所產生的不安感卻是抽象且主觀的感受。
在本質上,不安就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情感,正因為不知面對為何,我們不會感到恐懼,但仍然會感到不知所措,這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正是不安力量的源頭。
然而,人生在世,我們所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也正因如此,幾乎沒有人能夠對於自身不感到不安。

人生在世,何為自由?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對著未知的答案。對於人際關係,我們猜忌懷疑;對於自身未來,我們迷惘無措;對於死後世界,我們毫無概念。種種的未知造就種種不安,那這樣的我們,到底如何從不安中獲得解脫,找到一個能夠自在生活的方法?
1.接受並探索
人的生活型態並非生而如此,做為人類,我們善於適應並勇於改變。即便面對同樣的情境,每個人所採取的作法也會有所不同。
當不安的情緒纏住我們時,多數的我們會感到難受,拚了命想要逃離這樣的感受,但我們必須理解,我們無法選擇永遠不去面對未知。
「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正如尼采名言,面對不安的最佳方法便是不再逃避,直視內心,並探索它對你帶來的影響。
2.人生是旅程
即便面對不安,不安感也不會因此消失。凝視的目的不在於破除不安,而是讓我們理解到不安本身並非是完全的有害。不安是我們面對困難時的力量,督促著每個人勇於面對未知。書中談到,這種面對未知的挑戰本身,便是人生最美好之處。
「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如何好好活著。」
在書中,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段旅程,當我們一昧逃避著不安,我們將快速地奔向旅程的目的地,無法品味旅途中的種種美好的過程。要擺脫不安,就要先接受不安,並了解到不安本身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更是旅途的一部分。即使對於未來毫無概念,但如果現在過著的是充實的人生,那我們眼中就不會只注意到不安的存在。
這樣的概念可以適用在我們面對死亡、面對疾病甚至是面對人際關係中,而我們要做的其實便只是活出自己的全部,讓不安感推動你向前。
「如果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完成式,那便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

離心而活

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作者提到的關於「離心生活」概念。「離心」,指的是那些能夠擺脫他人期待,在普世人群中取回「自我個性」的人。失去性格的人,是過不了離心的生活的,而眼裡只有目的地而無法體驗過程的人,則永遠無法理解旅行的樂趣。
太多期望等著我們去達成、太多目標等著我們去實現,而不安便是對於這些期望與目標的未知最終變成的魔鬼,遮蔽了我們的雙眼。
當然,要達到離心,我雖抱有期待卻也不敢想像,過程必定不容易。但至少我認為心態上的改變,是我們能夠跨出離心生活的第一步。
「『離心』的生活經常會面臨深淵,此時只要凝視深淵,鼓起勇氣,一躍而進就好。或許這會讓人感到不安,但只要不必再去滿足他人的期待,生命不再受到限制,就是活出自我、擁有自由的證明。」
不逃避、不抵抗,再苦再難的人生,也都是旅途中的風景。雖然有點過於雞湯,但還是讓我們一起凝視深淵那雙美麗又迷人的雙眼吧!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