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時間》閱讀筆記:如何創造第二人生

2022/11/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下班之後,你晚上會做什麼事呢?是與好朋友聚餐聊天,回家看劇或划手機,還是做躺在沙發上休息。你有沒有覺得晚上在做這些事後,時間流逝很快,馬上隔天就到來,得要開始早起上班,似乎沒有充分休息到。上班日只想著假日快點到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一到假日,反而又覺得假日過得很快,似乎想做的事都沒做完,又到了禮拜一呢?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我推薦你看一下《原子時間》,這本書教導你如何善用晚間時間。書中內容平易近人,作者透過分享她自身的經驗,建立晚間計畫表,幫助她達成第二人生。
《原子時間》這本書的作者是柳韓彬(Ryu Hanbin),本業是一位獸醫師,還她透過利用晚間計畫表,開始經營YouTube、擔任線上講師、當話劇演員與電影演員。她非常善用下班後的晚間4小時,開始了她的第二人生。她透過曼陀羅思考法來設定具體化目標與行動藍圖,搭配行動方案,將達成目標所需的行動具體地列出,並排好優先順序。透過時間軸計畫表(功能性記事本)檢視自己每日如何運用時間,找出自己的高專注與低效率時段。利用晚間計畫表排定晚間行程。

1. 如何制定目標?

設定目標四階段

(1)大目標:我想要達到的目標或理想?
(2)尋找意義: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對你有什麼意義?
(3)釐清方向:為了完成大目標,而必須做的事情或任務。
(4)行動方案:為了實現方向,而採取小行動。

曼陀羅思考法

曼陀羅思考法,又被稱為九宮格思考法,能幫助你制定目標,將抽象的目標具體化,並找出對應目標要付出的行動。正中間的九宮格中,正中心的那一個空格是「核心目標」,圍繞在四周的就是8個「次要目標」。正中間的九宮格四周,又有8個九宮格,根據8個次要目標,衍生出對應的「行動步驟」。

2. 如何安排晚間計畫?

時間軸計畫表(功能性記事本):每日紀錄與回饋

我們時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原因有二:第一,我們無意識地讓時間流逝。當你在泡泡麵、等待退伍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緩慢,就是因為你在注視著時間的每一分每一秒。當你忘記時間的存在,就會過得很快。第二,生活中的無關緊要的事讓時間偷偷溜走。當你追劇、與人傳訊息聊天、上網隨意瀏覽網站,會發現你花費在這些事情的時間比想像中的多。
作者透過時間軸計畫表,幫助自己找出時間溜走的空隙,掌握自己如何使用時間,而且不能依賴記憶來寫下今天每個時段的所做的事,必須每一段時間就利用手機或筆記本記錄下來,如此一來,才能精確地掌握你沒有察覺到虛度的時間,並有意識地減少這種情況。此外,每日記錄可以幫助你找出自己的「高專注時段」和「低效率時段」。持續做一個月,就會自覺到自己要調整時間運用,不是因為別人強迫而強制改變,是因為自我察覺體認到重要性,才能夠轉變並成為自己的習慣。

晚間計畫表:有行動,才有用

當你找出出自己的「高專注時段」和「低效率時段」,就能製作晚上四個小時的計劃表,安排每個時段要做什麼事最有效率。不過,作者提醒了:「計畫是為了幫助我們而存在,並不是為了監視和囚禁自己而制定的。」訂立計劃是方便我們去執行,我們隨時可以調整計畫,不用追求完美,重點是可以持續去做。

培養規律的原子習慣

作者提到一個概念:「思考像大人,行動像孩子」。太過於制式或僵硬的常規,總是有種被鞭策與被管控的感覺,這往往降低我們的行動意願。作者認為要點是「如何讓事情變得有趣」,例如在讀書時,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不必忍受枯燥乏味地去做。讓事情變得有趣,行動起來會更容易些,才會長久。

結語:善用晚間四小時,創造你的第二人生

作者在書末提到:「喜歡的事認真去做,討厭的事讓它變得簡單。」做喜歡的事情能讓我們樂此不疲;把困難的事簡化成微小的小事著手,能讓執行變得簡單,完成後能有成就感。《原子時間》教導我們培養「晚間習慣」,我認為好好利用晚間四小時,再來才能夠培養出「晨間習慣」。如果你晚間就是毫無規律的夜生活,導致你每天晚睡晚起,要如何擁有晨間習慣呢?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和分享-----------------
歡迎追蹤我的FBIG
全圖文請自超閱者部落格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Chris | 超閱者
Chris | 超閱者
15追蹤者
17內容數
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使輸入化為輸出,透過閱讀超越昨天的自己,成長為更卓越的閱讀者。歡迎來超閱者部落格跟我交流。每月會在vocus上不定時發表一篇文章,喜歡請追蹤我,你的鼓勵是我成長的動力。若想要看更多文章,也可以追蹤我的FB、IG。
我是一位熱愛閱讀的生科人。希望透過分享閱讀心得使輸入化為輸出,透過閱讀超越昨天的自己,成長為更卓越的閱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