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記憶 COOL
第一站我們先到了雲林記憶COOL,由工作人員和我們介紹虎尾的故事:
虎尾糖廠
虎尾的發展是從糖廠開始的,原本糖廠要設在土庫,但因居民認為會影響風水,因而設在沒人的虎尾。
後來政府機關也遷至更多人的虎尾,導致土庫居民去總督府抗議。
製糖
製糖的原料有三種,甘蔗、甜菜根及楓糖,其中甘蔗最便宜,也是比較適合台灣,因此台灣皆為蔗糖。
製糖流程
- 採收甘蔗
- 由五分車運送
- 送進糖廠
- 壓榨出糖分
- 以石灰過濾掉泥土、殘渣
- 檢察濃度,調整壓榨時的水量
- 蒸發水分
- 結晶
- 分蜜
- 包裝,分為25及50公斤兩種包裝
- 送至倉庫保存
目前虎尾及善化兩個糖廠可以各生產2.5萬頓的糖,佔全台糖業的五分之一,台灣的糖主要都是進口到小港糖廠進行加工,目前糖廠的生意屬於政治大於商業,每年虎尾糖廠都虧損大約三億元,但對台糖來說整體還是賺錢,因為小港糖廠的盈利足以填補兩個糖廠的虧損。
虎尾登記所
雲林記憶Cool的前身為「虎尾登記所」,類似現在的「地政事務所」,負責登記土地、房屋、船與商標,這棟建築大約有102年的歷史。北港與虎尾保有全台僅存的兩個舊登記所。
虎尾鐵橋
虎尾鐵橋為「拼裝橋」,由三段二手橋拼成,第一段為倫敦的鐵橋,第二段為日本大正三年的橋,第三段為汐止附近的二手橋。這種拼裝橋非常罕見。
再來我們往外走,到附近的建築導覧:
雲林故事館-郡守官邸
郡守官邸是當時此建築的名稱,意指此郡的管理者的官邸。
現在的雲林故事館主要作為活動場地使用,不定期舉行活動及戲劇表演,主要針對兒童。也保留了原房屋的結構。
合同廳舍
意指兩個機關共用之建築,警察局與消防局共用,現為誠品與星八克。最具特色的就是那座高塔,為當時虎尾最高的建築,用以觀察附近是發生火災。
另外這棟建築物的風格比較偏向現代主義,與對面的布袋戲館不同,外觀皆為灰色,且角落多為圓角,而非直角。
樓上的空間為集會使用,特別設計為不落柱的形式,以確保空間開闊。當時沒有冷氣,因此特別在上方圍繞一圈氣孔,也設製許多窗戶,確保通風。
奉安庫
於二樓的星八克牆上設有一個類似保險櫃的門,需要同時有密碼及鑰匙才能打開,但裡面不是放錢,而是放天皇與天皇夫人的照片,因為當時的天皇十分神聖,因此需特別擺設,不能隨意丟棄。
雲林布袋戲館與布袋戲的起源
布袋戲從大陸引進台灣,最早就是在雲林被大家認識,因此雲林也被稱為布袋戲的故鄉,特別是在虎尾。
布袋戲的概念就是用一隻手操作人偶,並於台下現場配音,因此操偶師就十分重要,這是相當困難的事。
布袋戲的角色大致分成五種,分別為「生、旦、淨、末、丑」,並在特定情況下分出「雜」與「獸」,不同角色的製作稍有不同,也各有特色。
製作工序
- 選木材
- 定五形
- 劈型
- 粗胚
- 細胚
- 磨平上底漆
- 繪臉譜
- 植髮鬚
鑽石背包客
傍晚我們回到了住宿,經營團隊幫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原本這棟建築為「鑽石歌舞廳」,是當時虎尾的第一地標,老闆也十分有創意,成為台灣第一個「室內辦桌」,不只是做歌舞廳,也運用大場地舉行了一些宴會活動。這裡也曾當過桌球教室,因此樓下保留一個圓形的招牌。
後來老闆的孫女接手,希望能在虎尾有一個背包客棧,因此鑽石背包客就出現了,今年老闆嫁去澳洲,便委託維護建國眷村的團隊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