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止血方法

2022/12/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肢體損傷程度和出血性質不同,採用的止血包紮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止血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壓、包、塞、抬、捆。
壓。壓迫止血法是最常見的止血方法,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傷口直接壓迫,用乾淨紗布或其他布類,直接按壓出血區止血。
包。壓迫止血後,一般要對傷口進行加壓包紮。包紮材料主要包括紗布、繃帶、彈性繃帶或干淨的棉布。對傷口進行包紮時,應遵循“先蓋後包、力度適中”的原則。先蓋後包指先在傷口處蓋上敷料,然後用繃帶或三角巾,對傷口進行加壓包扎。力度適中,是指包紮不能過鬆或過緊。包紮過鬆不能有效止血,包紮過緊可能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腋窩、肩、口鼻和組織缺損處的出血,一般採用填塞止血法。用棉織品填塞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直至止住出血。然後,在傷口外側蓋上敷料,並加壓包扎。運用填塞止血法止血時,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和感染,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因此,除非出血傷口有較大缺損,一般不建議採用此法。
抬:重力會讓血流比較容易往下跑,要血流往上比較困難。因此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原則來減少出血。像假如受傷的位置在手的前臂或手指頭,那就把這部位提高至高於心臟的位置,不要讓手垂在身體兩側,抬高手臂高於心臟能減緩血液的流速,血流速度減緩才能有利於血塊的形成,才有機會止血。記得在抬高患肢的時候,仍要繼續加壓止血。如果受傷位置在腿部,可以讓患者於安全的地方躺下,並拿包包、厚衣物等墊在腳下,讓腿部抬高來減少出血量。然而要提醒大家,萬一你注意到患者的肢體明顯變形,就不要任意移動肢體,最好固定患處後再處理,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出血。
捆。止血帶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止血方法,可以完全阻斷流血,適用於四肢大動脈破裂出血。使用止血帶止血時,應嚴格記錄止血帶的使用時間,每隔30分鐘放鬆2~3分鐘,防止肢體遠端壞死。鬆開止血帶時,要用指壓止血法按壓出血部位。注意連續使用止血帶止血不能超過2小時。若受傷肢體遠端明顯缺血或肢體出現嚴重擠壓傷,禁用止血帶止血。若肢體無骨折情況,紮止血帶前,應先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減少出血。紮止血帶時,應在止血帶下放好襯墊物,不要讓止血帶直接接觸皮膚。上肢出血時,應將止血帶紮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處,不要紮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時間內損傷神經,進而導致殘疾。下肢出血時,應將止血帶扎在大腿中上方三分之一處。在沒有止血帶、橡皮帶等止血器材的情況下,可以用寬布條、毛巾等有彈性的棉織品代替,不能用鐵絲、電線、尼龍繩、麻繩代替。因為鐵絲、電線、尼龍繩、麻繩等物品較細,捆綁時較難控制鬆緊度,且壓迫範圍較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扎止血帶雖能有效制止患肢出血,但可能引起或加重肢體遠端壞死、急性腎功能不全等並發癥。因此,止血帶止血法主要用於暫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在包紮傷口時,注意遵循“快、準、輕、細、牢”的原則。
快︰包紮迅速及時。當出現傷口出血的情況時,要快速將衣服解開或剪開,以充分暴露傷口。若為足部損傷,應及時脫掉鞋襪。
準︰包紮部位要準確。包紮時,應將止血帶或布條扎在出血部位近心端。輕︰包紮時動作要輕,以免增加傷口出血或加劇疼痛。
細︰處理傷口時要仔細,不可隨意去除傷口內的較大異物,以免加重出血。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用碘酒、酒精對傷口周圍皮膚進行消毒。
牢︰包紮要牢固、鬆緊適宜,避開傷口和不宜壓迫的部位。
鼻出血之止血
1.讓患者安靜坐下,將頭部稍微往前傾。
2.以手指壓住鼻翼,並冷敷患者之鼻部,約隔10分鐘放開。
3.若還不能止血,將一塊乾淨的紗布捲成條狀塞入流血的鼻孔內,再捏住鼻孔,等止血後再將紗布拉出。
4.如不能止血或鼻骨有骨折現象引起的出血,就要送醫治療。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Detrick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etrick 的其他內容
社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09年高職學歷鑑定考試過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半夜失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