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計畫:是為了創造變化

2023/03/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計畫四要素

個性、時務、敵人、目標。
個性決定命運。
人只能妥善運用「個性」而無法迴避。認為「個性」可以改變的人們,太天真!改變「個性」必須來自外部的強大力量,才有可能做到;這個強大力量,就是慘痛的教訓!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改變只是一時半刻而已,很快就會故態復萌。
保守的人不適合激進的計畫。保守不是懦弱,只是要求比較多的勝算。反之,激進的人不適合保守的計畫。激進不是魯莽,只是要求比較少的勝算。激進的人也許只期待四、五成把握就進行了,而保守的人當然會期待六、七成把握才投入。
無論是保守或激進,都能成功。路數不同而已。
計畫不可能排除個性,因為個性決定了人只能實行相應的計畫,所以沒有自以為的有很多選項;事實上,通常只有一個選項,只是人們不喜歡只有一條路可走的想法。
識時務者為俊傑。
除非離群索居,了解自己生活的社會,是一件必要的事。社會也有其「個性」。其「個性」反映在人情世故、道德仁義、法令規章。我們可以概稱人情世故、道德仁義、法令規章為「文化」。
同樣是發展經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途徑,就相當不同。雖不是涇渭分明,但兩者的根本觀念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用前者解釋後者,不通;反之亦然。
一家一戶,同樣有自己的文化。在同一套人情世故、道德仁義、法令規章的社會中,也不是每一家都有著相同的行為表現,這也代表著其觀念,必然有些許的差異。
了解社會愈深,愈有機會成為人上人。
成功的夥伴是敵人。
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可以認為是因為有敵人。將某人列為敵人,不是為剷除他——除非不共戴天,是為了確認方向、保持方向。沒有方向、失去方向,絕無成功可能。
沒有敵人,無以起家。沒有敵人,無以立錐。沒有敵人,無以立場。騎牆派、牆頭草,只能隨波逐流、寄人籬下,都是因為他們有著極高的彈性。那樣固然可以八面玲瓏、四海兄弟,但別忘了,八面、四海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可能有一日發生衝突;最終,被自己的沒有立場,埋葬。
敵人,是確認自己為何成功的指標。選錯敵人,不是無緣成功,是絕緣!
盯得住的才是目標。
選對敵人,只做完一半的事;找對弱點,才能完成另一半的事。敵人全身上下當然有很多弱點,「隨便挑一個就能使自己成功」的想法,太天真!不同的人,需要針對不同的弱點,或者,即便針對同樣的弱點,方法也必須不同。
選這個人做為敵人,一定是因為他有某種相當成功、成就;否則,將他視為敵人有什麼實質意義?既是如此,就得好好研究其成功、成就的根本能力是什麼。沒有完美的能力,只有免不了的短處。每一種能力必然有其「先天弱點」。
找到它、鎖定它,成功就指日可待。就看自己的決心。不需要「常常洩漏天機」的算命師,「洩漏天機」給自己。

去他的隨機應變、沒有純粹的隨機應變

根據眼前的形勢,做出或者很快地做出正確的因應。這是「隨機應變」的基礎原則。更進一步說,可說是一種今天的眼前形勢,不同於昨日的形勢,那麼,在今天的某一時刻就必須做出對應的行為。
久而久之,即產生一種變化於己身:似乎計畫是不必要的,反正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變化,上個月的計畫也終究無法融入未來每一天的變化;如此,概略的計畫、甚至沒有計畫,可能更加靈活、更加彈性,而可以有更多選擇、而且隨時選擇。
「更加靈活、更加彈性,而可以有更多選擇、而且隨時選擇」,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將此奉為圭臬的,不只是販夫走卒,身為博士的都大有人在。還有公司老闆「以為」自己就是這樣成功的!

計畫如陰魂般地無所不在

以為是隨機應變,其實骨子裏根本還是計畫。當人要隨機應變的時刻,不就是在「計畫」隨機應變嗎?當在隨機應變之時,難道大腦沒有在思考嗎?沒有在盤算眼前的形勢、沒有在盤算手上的資源嗎?難道全憑本能、在一瞬間做出決定嗎?
高手們的計畫能力,在凡人眼中,乃神乎其技,使人以為計畫是沒有意義的、不如隨機應變。其實,台下十年功,那是千錘百鍊之後的出神入化,因為太過自然以至於看熱鬧的人們「以為」其中沒有計畫的成份。
殊不知,隨機應變的基礎,是正確的事前計畫。

「趕不上變化」是失敗者抹黑「計畫」的遁詞

變化無法預測;但是「本性難移」、「狗改不了吃屎」,卻可以事先知道。既然變化無法預測,又何必將預測強加於計畫呢?「人」做不到預測,就把責任推給計畫,還真是「死無對證」。
「趕不上變化」的思想就已經是根本性的錯誤了。「計畫」根本沒有這種功能。反面而言,當計畫不能按預期實現時,產生了「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念頭時,恰恰可以證明,「思想指導行為」——什麼樣觀念產生什麼樣的作為。
因此,吾人應當「轉念」——就像許多科學家在轉念之後,獲得重大突破。一般人、平凡人都可以透過操作「轉念」於自己,使自己得以發揮自己。「得以發揮自己」就代表自己找到了一片天。

時間重要嗎?

一九零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絕對時間」是通行的觀念。
一九零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相對時間」萌芽。
當然,相對論(狹義與廣義)適用於大尺度的環境,例如宇宙。全球定位系統之類的技術,也必須納入相對論,否則將會產生「致命的」誤差。雖然,地球人的「 日常生活」是不是無法運用相對論呢?「相對於」宇宙,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多麼的「小尺度」,怎麼可能套用?「師其意」。
仔細地看,每一個人其實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為一家人,每一個人其實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這不是說人與人互不相干,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
「代溝」就是一種「自己的時間」。前後兩代,明明是活在同一個時代啊、明明生活的時代是重疊的啊,怎麼觀念、行為差異如此之大?似乎來自不同的宇宙。那麼,前一代是不是就被後一代消滅了呢?沒有啊。前一代因為「自己的時間」用完了、結束了,所以消逝了。
在「時間是相對的」前提下,不必太在乎「別人的時間」。地球自轉一周,是地球人的一天;火星自轉一周,是火星人的一天。都是「一天」,但「時間長度」不同。如何在乎?
曾經,有朋友到加拿大求學。開始時,他不斷地在每一次消費時,進行加幣與台幣的換算。很快地,他就發現自己開始疑似精神分裂,最終他認為不應該再那樣換算了、不應該把加拿大變成他熟悉的台灣,加拿大是加拿大、台灣是台灣。
「入境隨俗」。他解脫了。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創業,從最小做起,行業不同,最小也不同。最小,可以學習到最多、可以花費到最少。這都是將來包賺的必要且充分條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