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與沉默

2022/1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央選舉委員會自從2014年起並開始,為達到節省成本之目的而整合的地方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九合一大選」,為台灣最大的選舉活動。
早在日治時期1935年(昭和10年)就有了第一屆「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直到1996年3月23日中華民國有史以來舉行了第一次由臺灣公民選舉的總統、副總統,可以說是臺灣進入民主歷史性的一刻。今天的選舉從總統、縣市首長 直到村、里長,臺灣人民年滿20歲都有投票的權利。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指出此次2022年的九合一大選只有59.86%民眾投票,為近十年來投票率最低。今年吊車尾的是新北市投票率只有56.60%,而諷刺的是新北市是臺灣縣市人口第一,但投票率卻是倒數第二,是新北市升格直轄市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投票率最低的縣市首長為金門縣,只有39.32%,而最高卻是連江縣有72.99%,投票率相差了將近一倍,明明都是外島卻形成了強大的對比。
九合一大選明明是為了人民更方便,也同時節省成本的一個整合性選舉,相比之下,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率都有高達70%以上,投票意願相當的高。公民是受到什麼樣的影響,什麼時候願意站出來投下肯定的一票,什麼時候又沉默不語選擇放棄自己的選擇權呢?
投票是為個人爭取權利,也是踏入民主的重要指標,選擇與自己想法相同的首長投下肯定的一票是必經的手段,投票等於肯定,棄票等同放棄的自己的選擇權。每個人手上都有選擇權,每次選舉都會寄到家中的選舉公報,也把候選人的資料和政見寫的清清楚楚,然而2022九合一選舉,不少人選擇放棄自己的選擇權,甚至是對政治感到冷漠。
候選人花了一大筆錢在電視、報紙、宣傳車、廣告牆、贈品等花費了浩大的金錢。花費這麼多金錢送了那麼多贈品,選民真的會為了一包衛生紙,又或者是幾片口罩,改變心中自己的想法嗎?
會不會是因為選前說一套選後又是另外一套,讓台灣民眾認為就算投了票也無濟於事? 還是政治醜聞總比正面的訊息來的多?會不會有些政治人物因為利益的關係失去自己的初衷,當選又缺乏政治理想只為利用自己的務之便趁機撈一波油水?例如目前房價節節攀升,新一代的年輕人為了買房租擔得起房價嗎?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 2022上半年,低用電住宅也是俗稱的空屋全台灣估計有85.8萬棟空屋,在2022年突然飆升至9.52個百分點。曾經有議員提出修法抑制預售屋炒作等法案,但是並沒有通過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究竟每次選舉的議員是去關心房價的漲跌幅? 還是為了抑制有心人士的炒作?
2018年公投十案,明明是人民做出決策,政府一延再延,這讓台灣民眾對於投票的信任度降低了不少,民意會比黨意重要嗎?是否政治人物都有聽見人民的心聲?
台灣政府是由台灣人民一人一票選舉出來,但選民用怎樣的態度選?當選的人有沒有履行該負的責任?關乎自身利益的社會現象,小到學校大到政治都常常會看到這種情形,當提出意見表決時多數人總是事不關己,等到事情步步緊逼時才開始漫罵。如同政治,機會在人民在手中時大家也是漠不關心,總覺得縣市長、議員等離自身比較疏遠,也許在選舉公報上沒有一個是讓人肯定首長,又或許不投票選擇沉默,也是一種對民主社會的選擇。
謝忠緯
謝忠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