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建築模型 - 牛奶板

2023/01/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Day 1

上次去看完喜習建築教育的成果展,偶然看到他們在做牛奶板的建築模型,因此也請他們來帶我們進行。
一開始也是先介紹課程的概念,老師也帶我們看了幾張照片,讓我們理解「光」這個元素。在日本傳統的屋子中,都會保留一個庭園,讓光可以照進來,也增添幾分綠意,另外上學期認識的安藤忠雄所設計的「住吉的長屋」,也是以採光做為設計的重點。另外一棟光的藝術,是由柯比意所設計之廊香教堂,日光透過彩繪玻璃照進教堂,照出不同顏色的光。
圖片來源 La Vie
接著就是實做了,但和我原本想的不太一樣,這次並沒有要直接蓋一個建築,而是一個個小空間,最後再組裝起來,今天我做了三間:
第一間是一個雙層的建築,三角柱是電梯,可以通往二樓,樓板則有許多玻璃窗。
第二間很簡單,主體就是那一扇門,我想做為戶外和室內的區隔,因此放了一些小零件,一方面是不想浪費紙,因此把第一間樓板割下來的材料再運用,另外就是讓它有遊樂設施的感覺。
第三間我做的也蠻簡單的,目前有三片,組合成兩個柱子,因為不想太單調,所以我把弧線和直線組合,形成一個半室內空間。

Days 2

今天繼續做昨天的模型,一樣是做了三個:
第一個是我第一間封住六面的屋子,因為沒有要裝燈,全封起來會太暗,所以留了一個圓形的天窗。
第二個是隧道,原本就是單純覺得一個隧道蠻酷的,後面老師给我們看了一個由Carlo Scarpa所設計的「布里昂家族墓園」,提到了隧道與門的差別,表示隧道通常更能有一種慢慢進到新區域的感覺,因此我也將隧道放在入口處。
最後我做了一個斜坡,原本想當作上到二樓的坡道,但高度不對。

Days 3

最後一天是我們自己安排的,也是這個課程最後的時間,我們要把建築固定上底板。
我再做了一個房間,與一間小屋,剛好接上上次做的坡道,就完成了這次的創作。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可能-非學校,前身由介亭、文伶、姝霈三位老師共同成立於2014年,並於2018年轉型為可能-非學校,以「性格調育、專案課程、親師生合夥協力」為教育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