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韻文之末
唐宋時,韻文有唐詩、宋詞,作者著名如李白、杜甫等,散文則承繼先朝駢文,後又有唐宋八大家復興古文,可以說是文學發展最為巔峰的時期,若是持續下去,其未來遠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但一切在那一刻間消失了,自江南大地遍及噠噠的馬蹄,遠古的文學匍匐在蒙古人的鐵蹄下,催生出殘存的它——元曲。
曲中的哀悼
蒙古,是來自北方草原的民族,那裡沒有四書五經,崛起之時也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因而,他們的樂趣不是外出打獵,就是如唱歌、賞戲等表演相關的藝術;在那文人不受重視、娛樂至上的年代,當時文學的一部分承繼表演性質,成為了雜劇(劇曲),就像小時候看迪士尼動畫時,主角演著演著就唱起歌來,成為近代傳統表演藝術(京劇、歌仔戲)的先祖;另一部分結合樂曲,延續韻文內涵成為了散曲,甚至還有單曲、專輯(小令、散套)之別,與雜劇一同乘載著文人們的不得志,這些劇本有些也一直傳至今日,逐漸成為我們看到的故事。
文學的復興
農民起義,使逐漸腐朽的元朝朝堂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打著「光復漢族」旗號的明朝;元曲在明清之時,仍是韻文文學不可取代的領頭羊,而非韻文文學卻以重新降臨,成為現在非韻文文學的先祖,奠定了「散文」及「小說」的樣貌;散文在明代時,自歌功頌德為主流的「臺閣派」不斷更迭,經歷擬古仿古的「秦漢派」,出現至今仍深刻影響散文創作、追求個人情志的「唐宋派」,一路影響清代追求性靈獨創的「公安派」與講求孤身峭絕的「竟陵派」(話說,清代都是以地名為主,且多半是公安派的分支)。
課堂小結
這次自元代文學的複習,一路進行到明清的散文體裁,雖說上述沒有說到關於章回小說的大概,但四大奇書「山水西金」有大致瞭解,甚至有談到當時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與譴責小說——《老殘遊記》,詳情就待此次課後閱讀品味一番後,再續文學史進入民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