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冬學|大專案|Ada 新銳建築展2023.01.06

2023/01/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習森-郭恩愷

  • 建築特色:「取之於森林 用之於森林」運用森林的資源去建造一個森林風雨教室,在爬山的時候可以作為休息的小棧
  • 我最喜歡它的造型,因為他長得像風箏一樣,很特別的是它是卡在樹的中間,不是額外增加柱子,既不會佔用到森林的空間,又可以多一個休息的好地方,它不突出,與森林自然融合。

落水唷-范承宗

  • 建築特色:透過油紙扇的結構,透過三角支撐起建築,裡面的空間並不會因此變得狹窄,看起來還是一樣寬敞且舒適,在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的風貌。(早上、晚上)
  • 我最喜歡它的發想,透過紙傘製作一個休憩的空間,這一點我沒有想過。

台北植物園溫室整建工程-蘇子睿

  • 植物才是主角,不是刻意去模仿自然的樣子,而是以最簡單、直覺的構造方式,利用基地現有的輪廓將空間構築出來。
  • 我最喜歡它的簡約,透過簡單的顏色去建構出一個溫室,在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植物的身影,植物才是主角,這樣的方式我很喜歡。

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之「增生計畫」-胡靖元

  • 透過外推的立面及雨庇構造,使原本縱深及採光不足的大廳,步行者透過廣場輕鬆的走上平台參與活動。
  • 我最喜歡它的設計,原本只有一棟建築有點單調,但加上雨庇之後就讓這棟建築提升了一個境界。

光電獸#26、光電獸#35-ADA-姚仲涵+曾睿彬

  • 光電獸為一系列的聲光作品,從2017年依附在台南月津港一座橋的結構開始,演化到創造空間經驗。光電獸#26位在基隆的虎仔山上,作品創造的尺度感與現場性無法複製移植,因此在ADA的展出現場,生長出了屬於展場的作品:「光電獸#35- ADA」。
  • 我最喜歡它的燈光跟音樂的節奏配合開關燈,營造出一種氛圍感。

黑屋裏白室-張哲毓+林天永

  • 改造老舊建築,變成現代感的建築,只用了三種顏色(透明、黑、白)呈現出一個具有特色的狹長空間。
  • 我最喜歡它的列出12組台灣街屋建築空間型態去做研究,最終改造出看起來很有現代感的建築。

嘉義實驗木廠-陳冠帆+陳韻愉

  • 以嶄新結構元素—立體空間斜撐穿越並串連起所有剖面,這是指向關於「過去、現在、未來」新的時空構築原型。
  • 我最喜歡它改造後的樣子,從看起來像廢墟的地方,變成實驗木場,就像進化一樣,整個空間效果變得非常好。

HETTO1909屏東縣民公園

  • 結合廢墟原有的材料,改建成公園。
  • 我最喜歡它結合原本的材料,改建成公園,這不但可以讓世人記得原本這裡是什麼,還能夠多一個戶外的空間。

珊弧•山瑚-王識源+盛郁庭

  • 位於海邊的裝置藝術,透過電腦演算轉化微小細胞推擠堆疊,隨著時間迭代生成,最終形成一道不規則的牆。
  • 我最喜歡照片中早晚的對比,打了燈、夕陽都會這件藝術品更有質感。

利澤飛灰暫存場-劉黃謝堯

  • 此建築是用來掩埋焚化廠的飛灰,以更有質感的外殼覆蓋,提升美感。
  • 我沒有最喜歡的部分,但整體來說周遭有樹可以淨化焚化廠周圍的環境。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可能-非學校,前身由介亭、文伶、姝霈三位老師共同成立於2014年,並於2018年轉型為可能-非學校,以「性格調育、專案課程、親師生合夥協力」為教育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非學校 的其他內容
新銳建築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W9D5 感知現場-宇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感之現場-展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