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寫這首詩的時候髮鬢已白心如僧定,蔣捷只活了51個年頭,而且是南宋滅亡前後。聽雨的意境被蔣捷在千年以前鎖定,至今應無人能出其右。2023年的台灣平均壽命約80以上,51歲的蔣捷若是活在現代,其實不過是中年前期,說不定正值事業巔峰狀態,生活忙碌而充實不無時間感慨。
本書的作者大概也是50+的年齡,從個人簡介中的學經歷以及每10年轉換一個新的職涯,不難理解她的生活與社交圈的朋友真的不少,而且可以寫成一本個人認知觀點的婆媽小品文。對於人到底該怎麼老去?要如何做?又不該做什麼?我翻來覆去的看了看,怎麼就沒提到閱讀這件事?閱讀可以長生不老沒煩惱的秘密難不成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癡人說閱讀⋯⋯我的神邏輯 )
有錢就能夠獨立,閱讀就不會孤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累積退休金的同時也培養閱讀,讓年老生活不虞匱乏的同時也有心靈的滿足。其餘都是此生的修煉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