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積極且審慎地參與社會

2023/01/09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立志於你能設想的最崇高目標

  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存在著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可能性等待我們將之化為現實:你可以選擇有酒今醉或未雨綢繆、可以選擇擁護私利或奉獻他人、可以選擇安逸怠惰或積極進取。而你抉擇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將一系列的可能性收斂於一個無法逆轉的現實。這些抉擇累積成為我們每一個人肩上背負的因與果,確實地影響著你我的每一刻當下、以及自己與周遭他人的未來。
  而我們是否能立志於每一個當下得以設想到的最崇高目標呢?之所以用「崇高」這個字,是因為我想要提醒我們從道德的立足點去眺望這個目標。相較於一個單純在高度上很「高」、幅員上很「大」、數據上很「優異」的目標,「崇高」這個字迫使我們跳脫效益的算計、納入他人的視角、尋求自己的良心、探問何謂「應然(Ought to)」,並依內心的答案去行動。
  設定最崇高的目標,能幫助我們長期保持方向的正確,避免失焦於眼前的成果、利益、或困境。將目標設定得夠高、並納入關於自己及他人的思考,我們才能夠在日常的每一個行動中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為長遠、為自己、為群體著想,而不是執著於當前的好處或考驗,而做出可能會在長期下傷害我們、或傷害其他我們所在乎的人事物的決定。設想最崇高目標,我們才可能在個人、家庭、職場、社會等各個層次裡都盡可能達成一致方向、避免目標衝突所導致的失衡和失落。
  在工作上,要釐清一個目標是否夠「好」,我們只需衡量它是否符合KPI、迎合老闆的喜好、能替公司帶來效益,但如果我們思考自己在職場上的最「崇高」目標,這會無可避免地帶入他人、以及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那會是你的同事、下屬、或客戶。這個道德上的思辨將迫使我們跨越「獨善其身」的範疇、踏進「相善其群」的領域,而這個「群」更有可能遠遠超過你所處的辦公室或甚至公司本身。這個思考也幫助我們釐清自身工作的真正使命、讓我們看見自己日復一日的勞動之於這個世界究竟有何意義。
  作為一位基層人員,你的工作之於身邊他人、公司、客戶乃至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作為一名主管,你是否能為公司、為上司、乃至為你的下屬創造更多的、勝過每月營業獎金的價值?作為一個企業主,你能為公司的每一位同仁、以及社會大眾帶來什麼比你的商品或服務還要更可貴的東西?許多時候,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會圍繞著你所能給予他人的好處或方便,而是關於你如何看待與對待他人、你自己、還有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離開職場、走入家庭與社會,這樣的思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更加必要:你希冀的家庭是什麼樣子?你想像自己在那個家庭中的狀態為何?你期待家庭成員們用怎樣的方式共處?你希望你的兒女長成怎樣的人?你希望人們如何看待你與你的家庭?你所設想的家庭能否共體人生的苦與樂,無論安康或顛沛都能相互扶持?然後,在這些想像底下,你是否清楚自己必須成為怎樣的人,才有機會使這一切化為現實?
  於是,在職涯、家庭的目標之上,我們勢必得再更深一層、釐清自己對生命本身的想法:你重視什麼價值?你最在乎的事物是什麼?你希望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什麼評價?你期許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你有什麼未能伸展的志向或待完成的夢想?最令你感受到生命意義的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如何引領你為自己訂下職涯、家庭、以及其他生活面向上的目標?
  在這裡,每一層的思考、每一層的目標訂定都毫不容易,需要我們誠實地探索自己的經驗與內心才可能抽絲剝繭。關於生命的思索絕非形而上的賣弄玄虛,我們看待人生的方式總會以非常實際的方式顯露於一言一行當中、深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抗拒思考並不是個替代方案,因為當你的內心缺乏洞見、觀點模糊,你的行動就會欠缺明確動機、難以直指目標,那就像矇著眼睛丟出飛鏢,丟不丟中什麼都是任由命運宰制。更別說生命如此複雜,每一個面向都存在著許多值得追求的目標、以及需要避免的困境,若未釐清真正引領你前進的價值及其排序,我們便很可能某一天驚覺自己在家庭、事業、個人身心等面向上都充滿對立和相互衝突的需求,而屆時已難以平衡。
  當然,訂定目標不是萬靈丹,它既不會替我們排除生命中的任何問題、也可能不會照著我們規劃的藍圖前進,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探問這些更高層次、更困難的人生問題。建立在現實條件上的目標總有可能失落、意外總有可能發生、時間越長就只會有越多不確定性;但建立在價值之上的目標和洞見則相反,它們會在你墜落時撐起你、在你得意時警醒你,並隨著時間越長、你越瞭解自己後,帶給你日益澄澈的眼光。

堅持正直誠實的言行

  正直誠實的言行,意味著在漫長人生中的每一段關係、每一項職責、每一次與他人的交際應對,都盡力去思考自身言行對長遠未來的影響、有意識地維繫你所處社群的信任感,並致力去強化、或至少試著去團結你和他人之間的共同價值。我們知道自己應該做的,就要身體力行去行動;我們嘴裡說出來的,應該要有所省思與節制,只講我們有審慎思考、真正相信的話。
  生命中每一次跟他人的交流假如都是一場比賽,結果可能有輸有贏、有進退有言和,那麼無論我們會不會再見到對方、他人會不會發現,都應該秉持公正、自重的態度,尊敬對手、比賽、和規則,以運動家精神去參與整個過程,而非不計手段去贏得勝利、甚至不惜欺詐取巧。
  行為是相對容易被檢視的,但言詞往往卻是法律難以管轄的範圍,得靠著更具體的價值典範、或者該說道德觀整體,去有效地約束和提升,而我們千萬不可輕忽言詞的重要、應該慎重對待。
  「議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利器。我們可以不用動刀動槍流血流汗,只需要動動嘴巴、噴噴口水就能決定哪些事情重要、決定大家如何分工合作、決定資源如何分配、決定人類整體如何共同前進——這不但是個驚人的奇蹟,更顯示了言論自由真正的價值。也因此,我們講出去的每句話、寫下來的每個字,其實都承載著「將社會帶往更好或更壞」的力量、無論如何微小——這就是為什麼「說謊是不對的」是個不分社會文化的普世價值。唯有建立在「實言」之上的議論,才有可能替你自己、替你的家庭、替你的周遭環境、以及替公民社會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眾領域中,說謊就是傷害。 它確實地損害了人們溝通、相互理解的能力,而這將使我們更難在面對殘酷和不公時挺身而出。
  社會經常講求——甚至過份強調——人所擁有的「權利」,卻往往忽略了每一種「權利」背後,其實都存在著相對的「責任」。 若人們只顧享受權利、卻不負起相對的責任,那麼社會裡就難以有價值的確立、人們難以樹立共同前進的目標、群體只會是一盤散沙而毫無組織性,短期內大家可能都覺得一切安好、對危機毫無覺察,但長遠下來,群體的失序和價值的崩壞,只會導致個人福祉的受損、以及人生方向的失落。
  公民社會不該只是個讓大家自我安慰的地方而已,然而這卻是現代社會相當常見的怪象——大家只想要享受權利、只知道大吼著「你不應該干涉我」,卻沒有更重要的公民意識,沒有了解到「自由」的存在不僅僅是要讓人類免於受到壓迫、讓大家過自己喜歡的日子,更是要賦予人類「將自身潛能極大化、以不同視角開啟對話、進以創造一個更加共榮的社會」的空間。
  個人的自由不應該只停留在個人,它終將回到對社會的回饋。 我並不是說個人自由最好的使用方式是去做回饋社會的事情,我是指當每個人都擁有了最大化且不受侵犯的自由時,每一個個人都能夠運用這份自由去成就自我,而盡可能讓最多人能充分成就自我的結果,是成就了一個更好的社會。
  這才是為什麼黑人可以投票、女人可以工作、大家可以在臉書上批評社會議題。當社會成全每一個人去最大化自己的幸福時,我們才更可能在過程中也一併最大化我們身邊人們的幸福,而最後——至少民主社會近百年來是這麼相信的——我們能夠因此最大化社會的整體福祉。
  要檢視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是否正直誠實,我們可以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我是否總是說實話,或至少沒有說謊?我說的實話,是否有更好的措辭方式?我的行動是否過於短視、還是有審慎地考慮了長遠的影響?我的言行是否以圖利自己、替自己消災省麻煩為出發點?我是否考慮了自己和他人在長遠未來的共同福祉?我的品格和自省是否有助於成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整體,還是我正在剝削掠取這個社會的富裕和善良?我是否看清並盡力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還是我任由自己為他人的情緒和意識形態所奴役、卻無意為自己挺身而出?我活著的姿態裡是否有足夠的自重,又是否對世界、對他人、對生命本身都拿出了像樣的尊敬?

活個有意義的人生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我需要這麼做?為什麼要活得這麼累?」
  我的回答是,假如你我的生命確實僅有此世,假如不管向左向右你都會替自己找一種更好更值得的方式活下去、而且也已經在這麼做,假如我們終其一生仍需要追尋那份活著的意義、無論是什麼能夠讓我們覺得自己沒有白來一遭,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將這個策略貫徹到底呢?
  設定崇高目標並為之努力,並不是要你樂意成為他人的奴役、勇於自我犧牲的傻子,這只是更具體地彰顯了你我內心都已經存在的那份向善的力量、以及對意義的追求;這只是用更清晰篤定的口吻去詮釋我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生活、家人的幸福、工作的突破、社會的參與所做的所有努力——這就是許多人一直在做的,只不過我們經常沒有思考透徹、搞清楚背後的原因與意義,所以就有可能目光短淺、失焦於眼前景況、做出對長遠未來無益的決定。
  要了解,作為一個神聖的個人,你就是文明的基石、是社會價值的主動倡議者(經由你的一言一行)、是決定這個世界會倒向天堂或地獄的關鍵力量。你無法忽視這個事實,因為很大程度上你就已經用這個「把自己看得夠重要」的姿態在生活,也總是期待周遭他人是用這個方式看待你——唯有將彼此看作是擁有自由意志、能夠主動作為、有創造與影響力的個人,我們才能對他人有合理的請求與溝通,而非將彼此去人性化、降格成特定族群或意識形態的傳聲筒、抑或當成值得利用的工具。講白話一點,這就是真正將彼此「當人看」,而這點總是得從你我自己開始做起。
  要成為有自尊、也受他人尊敬的個人,光是活在舒適圈裡、滿足於享樂是顯然不夠的。你、我、和絕大部分的人,內心都大概深知自己哪裡做得還不夠、知道自己還有許多該做但沒做到的、體認自己其實有許多未實踐的潛能,無論這是在個人生活的改善、家庭關係的培養、工作技能的提升、感情世界的心態等。在這些自認不足、但可以做得更好的面向上付出努力,才是真正能讓我們對自己產生尊敬、真正成為我們「所能夠成為的人」的途徑,而不是怠惰沉溺、假裝看不見自己明明知道該做的事情。
  而這是我們應該致力看見的風景:從個人的層級開始,每一個人都將目標放在自己所能設想的至高點、並朝之前進。與其告訴每個人說「你已經夠好了」,我們更需要認知到為什麼「我可以做得更好」,然後將那份可能性實現於這個世界上,無論透過多麼微小的行動或達到多麼微小的成果——它們從來不是微不足道的。
  建立在誠實的行動和話語之上,每個人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積極且謹慎地參與這個社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意義、實踐生命的潛能、同時為世界理清一個更值得前往的方向。
  就我看來,這對個人和群體來說無一不是好的。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Dans Huang
Dans Huang
Sensemaking for the spacetime bounded experience we called life.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Dans Huang 的其他內容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