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自卑與超越 | 世界上有多少人,便有多少人生意義

2023/01/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Alfred Adler 譯者|吳勇立 出版|時報出版
「人類都是生活在意義的場域裡。……沒有人能夠逃避意義。生活中的各項經歷,都有賴於我們賦予給他們意義。因此,生活本身沒有意義,而是經由我們解釋才有價值。」
我們都是透過自己的行為來詮釋這個世界,透過每個人的不同經歷與過去,所看到的世界才有其意義、才有其價值。
這點和John Berger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實非常類似,他同樣認為,我們所觀看的其實不是世界本身,而是看著我們賦予給它的各種價值。
我們即是世界,因為世界的意義皆是源於我們。
本書藉由生命體驗談起,談論的是人生經歷塑造人格特質的方式,談自卑感是如何影響人類看待自己的世界,也談人類作為一個個體,是如何以個人經歷塑造社會。
經驗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體驗?而我們又如何從這些經驗中學習成長並超越自己?由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Alfred Adler所寫,本書藉由大量個案分析、行為解析,試圖幫助我們理解,我們自身的視野,將決定了我們如何生活以及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肉體與心靈

人的身體型態與發育都受到心靈影響,每一種情緒或多或少會在身體上反應出來。
認同自己不完美的心靈、接受不完美的身體,是人類自我形塑與不斷成長的關鍵所在。Adler在本書中想嘗試的是,希望藉由心理學的角度來幫所有助陷入迷惘的人,找到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
解放心靈,是釋放出肉體本身的侷限;改變思維,則能夠幫助我們擺脫過去的影響力。
如果身體有所缺陷,但在精神上仍是積極努力,就一定會想盡辦法克服一切困難,活出完整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而成長與卓越,便是來源於這不完美的力量。

自卑與超越

「在我看來,所有的文化都是奠基在自卑感之上。」
在Adler的認知中,自卑與超越本是一體兩面。
罪惡感本身,同時也是一種優越感的展現。人類之所以能不斷追求著更高的成就,Adler認為這正是源自於一種自卑情節的補償作用。正因為我們對於自身有所不滿,才得以展現出不斷超越自身的決心。
這也意味著自卑感與愧疚感,只要經過正確的栽培,便能夠成為我們不斷超越自己成長卓越的力量來源。
正如科技發展來源人類的好奇、藝術的產生來自我們對於生命的追尋,若我們早已無所不知且擁有一切,任何對於生命的追求將變得毫無意義。
只有為了實現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才會更加努力耕耘眼下生活,只有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才得以好好經營當下。

個人與社會

「在這個我們所寄居的星球上,與同伴攜手合作,來維持個人的生活,進而維護人類的生活。」
在Adler眼中,所有生活問題都能靠合作解決。
不管是書中談到的社會、家庭、工作還是愛情,無一不在闡述著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關聯性。
書中以強烈的觀點提到,私人的意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生活的意義,是要以對全體社會有所貢獻才得以產生,而這樣的過程便必須透過互相合作達成。
因此Adler也將「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稱做為人生的最高成就,每個人都要盡好自己本份,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並以此來改變社會,使社會不斷超越、成長。
在追求自身意義的同時,同時賦予社會其價值,這點其實跟唐鳳在她的【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中談到的共創共榮觀點非常相似,同樣認為未來的世界,必須是要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卓越彼此的過程中。

小結

可能寫作年代比較久遠,雖然是第一次拜讀Adler大師的這本名著,但書中有部分觀點確實已顯得過時。例如他在談論精神病的成因、犯罪者的動機等,其實多少能感受到時代造成的鴻溝。
但若單就重點來看,本書試圖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看待自身與世界的角度,藉由引導的方式,讓我們理解到接受自身不完美的重要性。
接受自己身心靈的殘缺、保有被討厭的勇氣,並以此作為基礎,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
尤其在這個人們不斷追求認同感、成就感的時代中,本書也能帶給我們許多反思。
究竟生活的意義為何?我們又是否必須一昧滿足在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否有勇氣向世界大喊出「無論你眼中的世界是是以怎樣的形態呈現,我就是我眼中看到的自己。」
這本書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推薦給偶爾會對於自身感到沒有自信的你,也希望你了解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便有多少人生意義。
你無須成為他人眼中的完美,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充滿意義,而你的世界也只將展現於自己眼中。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