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七日,星期二。天氣:晴。
女兒和我人生第一次的擊劍課在本周正式展開,她的在昨天,我的在今晚,兩人都上到有點意猶未盡,比原定的一小時還晚下課很多。
想學就學
單講我的成人初級班,今天一共有兩男四女參加,每個人都精神奕奕。段應該五十好幾,頭髮半灰。傑瑞應該三十出頭,全身寶藍運動服,連鏡框和停在外頭的車子也都是寶藍色的。塔米芮、泰瑞跟我應該全都是四十歲上下的媽媽,珍的年紀一定跟我們不相上下。
我只有跟珍有機會短攀談,她說自己一直想學擊劍,所以就來了。塔米瑞在與人對談中,讓我覺得她的孩子在學,所以她就跟著學。不過既然這次課總共有六堂,我也不急著交朋友,相信之後還有機會再認識各別同學,專心上課比較重要。
而為了鼓勵自己好好學擊劍瘦身健身,我先前特別買了一整套的運動服和一雙室內運動鞋給自己。其實運動服和網球、羽球鞋是在全套正式擊劍服外建議的穿著。留長髮者則被建議綁好以免散亂影響視線或動作。
擊劍有三種
我們的教練是匈牙利來的彼得。第一堂課,學的就是基本丁字預備站姿與向前、向後及大歩邁開的歩伐,還有向對手致敬與介紹鈍劍(foil,又稱花劍)、銳劍( epee,又稱重劍)與軍刀(saber,又稱佩劍)在劍器與得分方式的差別。
鈍劍基本上就是以刺擊對手上半身軀幹(不含手臂)為主,有交互的得分優先權。
銳劍比賽只要全身上下每一處被刺擊,對手就得分,沒有輪流優先,誰先碰到誰就先得分。
軍刀也有得分優先權,可刺、可砍對手包括頭和手的整個上半身。
至於三種兵器的差異,1是鈍劍,重量最輕,2是銳劍的護手盤較大,3是軍刀,多了保護握手手指的鐵片。
圖片取自https://samequizy.pl/ile-wiesz-o-szermierce/。
彼得也讓我們穿上護具、上衣和頭盔,簡單對練鈍劍來感受擊劍的真實。裝備上身特別是頭盔有一點重量,並且在護胸和規定制服包裹下,蹲來跨去不流汗才怪,但是這就是我選擇擊劍運動的本意之一。
在實戰中學習
一開始和珍對練時,我因為緊張而容易尖叫,她則頻頻側身想躲開。彼得解釋實戰時可以側身轉躲但容易得犯規的黃牌警告。
之後我換成跟段練已經冷靜得多,一個不小心我竟踏出了半歩再大歩向前刺中了他。我和段問這樣是不是犯規,彼得說其實我使的墊歩假動作是進階的高招。他還說,擊劍多了到後來就是判讀對方的肢體語言來決定攻防或行引誘戰術,這跟詠春的尼湯師傅正在教我和女兒的觀念不謀而合,非常有意思。
今天的課從原本的一個小時不知不覺進行了九十分鐘,實在很有料。我們這些新生是在角落上課的,其他十幾道都有青少年與成人在練習,不到人山人海但會員人數眾多還真叫我們意外。彼得說,其中有位世界排名第三的女高手稍早就在場(相關請讀
〈有沒有天才擊劍手?〉)。一直在耐心等我上完課的先生和女兒則說,看到高手過招很刺激。
想會擊劍女兒和我終於起了歩,這就是很好的開始。我們不求突飛猛進,之後該講求的是穩紮穩打地一歩歩練上去。
▊ 喜歡本文別忘了按「愛心」 ▍記得追蹤佩格澀思 ▍大小金額不限贊助持續開放 ▍麻煩舉手之勞協助轉傳此文 ▍請加入
「佩格澀思亂亂想」臉書了解作者新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