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平均地權條例影響?

2023/01/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直接講重點,平均地權究竟是不是打房政策,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別把他想成什麼跨時代的偉大政策,它單純是補足過去3年多來的預售屋亂象而已。
過去幾年台灣某些地區(有人稱為蛋白區),但我更喜歡稱它為連蛋殼都稱不上的包裝盒區,因為沒有任何利益包袱,可以直接點名桃園青埔、台中13期建地加上A9龜山等地都是,先來講解一下過去這些包裝盒區為什麼房價飛漲,首先我們得先理解任何資產的價格恆定都來自於供需,而房地產則分為中古屋和新成屋兩者來調節市場,其中中古屋又是其中最大的緩衝角色,原因是它的價格相比之下較穩定供給也固定,價格不容易出現急跌或急漲,但我們剛舉例的幾個地區,都剛好是由各種噱頭,例如交通建設、科學園區、政策發展,進而帶動各種建商投入,這類型區域都有其中一個特色,除了房子周邊幾乎沒有商家攤販,生活極為不便,這時候代銷公司的畫餅功能就出現,不斷告訴你之後有公園、學校、電影院、到各類型超商應有盡有,只是你現在還看不到,相對的這也是在暗示你你現在不買,未來只會更貴。
但房價仍然需要成交量來支撐,這時候就出現了所謂的預售屋紅單市場,首先這不是一個商品市場,反而是一個公然販售不動產購買權的市場,由於這些區域往往沒有前面提到的中古屋來穩定房價,會轉變成新建案的喊價直接成為當地的價格標準,實際上這些房屋價格是由極少數人快速的買賣交易來制定,並沒有真正的供需市場反而是由建商和最早一批買家來共同哄抬不動產售價,但總量就是建案的戶數,如果供給是固定的代表賣完就沒了,價格憑甚麼無限飆漲,原因就在於購買權也就是預售屋紅單的交易,也就是說只要買家和賣家的利益一致,雙方合作轉賣就能創造房價節節上漲的假象,因為實際上售出的量能和需求根本沒變,而平均地權條例就是封鎖了建商對於購買權再次轉賣的現象,未來這些地區價格將平穩回歸到合理價格,但對於房屋交易市場穩定且完整例如: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則沒有太大幫助。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達貢人
達貢人
明明已經30歲 還戒不掉動漫和友情的抑鬱憤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