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返《殘像17:新疫時期的殺意》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誰知道過了三天後,才是我人生終於得到自由,可以活成存在主義者模樣的開始。
雖然大家死賴活賴地度過了真的是令人戰慄的庚子年,我們本來期望終於的撥雲見日,卻好像並沒有人碰上。反倒是古往今來的預言卻絲毫不對接下來辛丑年有著任何的期望,甚至網路上大伙兒異口同聲地堅決表示這個關鍵的一年,將是舊人類淘汰決選的時代,言之鑿鑿地肯定全球人口會剩下一半的論調更是不絕於耳,這不是我瞎說的,如果我能活著度過這波恐怖疫情的話,就算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也不覺得有什麼突兀聳動的地方,畢竟這個新冠肺炎的時代,大家都不再以真面目示人,而且彼此之間像是懷抱著各懷鬼胎的敵意似地保持著互不侵犯的距離。
這本在去年寫成的推理小說,是一位筆名稱做為雁返的中國推理小說好手的作品,我在尚未講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就已經先說明作者本身是一位頗令我期待新做的好傢伙。

新疫情殺意時代的新意

這本書用到十七這個字眼,本來我以為這是在病毒陰謀論的國際猜疑氛圍之中應運而生的諜報懸疑小說,或者是把病毒疫情比擬成殭屍這種套路化的恐怖驚悚作品,畢竟這一兩年之內,許多這樣的故事你要說他是層出不窮實在一點也不為過,講真的,這能不讓讀者厭煩嗎?我前一陣子不是看了已故作家小林泰三的《沒人會特地去殺殭屍》,或者白井智之的《晚安人面瘡》了嗎?我只能致上我無奈的哈欠,剩下多講的就猶如我前一陣子跟檢察官講的:你要我再說的話,那就是情緒語言了!
老套的殭屍小說、電影真是夠了。
回到燕返的《殘像17:新疫時期的殺意》,顧名思義,十七這個數字本來就該提醒我想到的這個年代的差距,可是我就是以一股傻勁兒地什麼都不去想像為前提來讀這本書,從虛構的繞口童話故事,到SARS與新冠肺炎兩者是發年代的差距年數,以及一位被發現死於屋頂的院長之間,串起了一連串原來如此的復仇事件。

我先說說優點

這個故事讓我一直想起來寫點東西的主要原因在於事件與史實有著緊密的結合,說故事的作家本身的程度實在不容小覷,除了醫學常識、對推理小說領域裡專用的英文字彙有著專業的認知(像是has done的說法),童話故事發展史實上資料的整理並且以說故事的方式口語化的描述,讓我覺得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說是眼界大開,這是第一點我非常喜歡的事情,畢竟花了許多時間讀推理小說,如果只淪為像是中山七里劣作中的楷模《戰鬥之歌》這種玩意兒,那未免也太謀財害命了。
A whodunit or whodunnit (a colloquial elision of “Who [has] done it?”) is a complex, plot-driven variety of a detective story in which the puzzle regarding who committed the crime is the main focus.The reader or viewer is provided with the clues from which the identity of the perpetrator may be deduced before the story provides the revelation itself at its climax.
接著,原來以童話故事影射犯罪事件的說法之餘,在警探推敲的過程已經把眼花撩亂這個形容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了,非但如此,作者另一番用心良苦的安排,那就是在推理小說裡相當迷人的〈敘述性詭計〉,這種華人寫手裡比較少見的做法在我看來,燕返並非只是想要刻意安插其中,而是把這個結構運用得相當合宜,最後,我還得講一個他把現實生活裡武漢市、湖北省皆以代號來表示,並且還能在故事中插入現實確診人數的資料在書裡,更加強了將來倖存的讀者們,回頭讀上這本書時能夠更真實地感受當代痛苦的驚悚感,並且把人情溫暖、醫療辛酸、奉獻熱忱講述的讓人為之動容,實在是在五花八門的案件中,還有面面俱到的溫度存在。

我說說美中不足的地方

簡體文字用軟體轉換成繁體文字這個過程,有經驗的朋友就會知道有些字,會因為智能不足的人工智慧而變得亂七八糟,像是頭髮的髮,變成發生的發,這裡的裡,變成了裏面的裏,由於的於,變成了于等等之類的情況,錯字我們就不雞蛋裡挑骨頭了,這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還有,作者似乎想把很多推理犯罪的元素全部都丟進來,搞的主題似乎十分雜亂,前提的案情鋪陳、死者情況描述、人物相互對話、角色背景說明的篇幅似乎佔了過多,警方辦案的智慧的平衡感並沒有掌握得很好,突然間的豁然開朗有一種似乎還沒有醞釀好情緒,就倉促地公佈了答案,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無獨有偶的還有這個問題,就是往往在突然間發現真相?懸疑的節奏感並沒控制好,那種帶領著讀者走向一籌莫展的深淵後在完全絕望時看到陽光灑下來的激動這一點,在時機掌握上並不成熟,這是相當可惜的地方。
另外,所有殺人的動機,懺悔的動力,與犯罪的能力都已經略嫌為了拼湊故事,帶給了我一種就是編輯虛應湊數,作者無能為力地硬是要說服讀者:你就這樣讀就好了嘛~別想那麼多啦!的感覺。

沒有責任感的責任編輯

我認為責任編輯的問題並不小,其實這位仁兄的功力如何也並非我一個人在這裡嘮叨責罵就因此激起其他讀者的同情心。也不見得他在應援團的彩球熱舞歡呼聲之中身價就得以被抬高,這種事情,是講天份的,或者講個人後天努力,在我看來,這位出版界裡毀譽參半的人,是既沒有天分,也沒瞧見這麼多年來他有著什麼樣的努力。分明的,這真是可惜了一本好書,遇到了一個成天在部落格裡插科打諢,推理小說超好看這種幼稚園大班都尷尬的史羅根就別再說出口了,責任編輯要有點責任感呀!
H省,H市傻傻分不清,契丹後人超好笑,絕對不是推理小說超好看。

燕返

福建省廈門市人,曾獲華文推理小說大獎賽三等獎,出版本格推理小說《替身》、《獻給謀殺的供物》等。累計發表短篇推理作品逾60篇,常見於《推理》、《推理世界》、《青年文摘》等雜誌期刊,多部作品入選中國懸疑推理年選並售出影視版權。
恐怖喔!看到瘟疫醫生就得有看到人家在送肉粽一樣的閃避喲~

劇透筆記(未讀者可別看了)

主角個性變態,喜好是解剖屍體行虐殺之樂。SARS期間工作壓力太大,買了一具屍體載回老家進行變態樂趣,而屍體的女兒也在一旁觀看,這個變態醫生本來也將殘殺這個小女生,但是在緊要關頭,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的,就突然間知道這個小女生跟他已故的女兒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因此突然起了悲天憫人的頓悟,決心收養這個女兒並且改掉這些噁心的壞僻好。
當年這個小女生的哥哥是個記者,湊巧當時也在這個村子裡進行SARS的相關採訪,意外發現這個村子的人在誆稱已經開發出對抗sars的良藥,但是因為被記者知道,所以囚禁了這個記者(兄妹兩個都真倒霉我說!),因此記者就寫了一篇童話故事說是要投稿,鄉民們看了不疑有他就寄送出去,但是最終還是誘拐妹妹以沾染了sars毒液的針筒注射入哥哥體內。
十七年後,妹妹知道了這件事情(為什麼知道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她就是知道了),於是就秘密殺掉這個院長養父,因為體弱多病的關係,所以刀子只能插入心臟2/3的深度,而養父為了怕警方知道自己是被這個孩子殺的,還穿著瘟疫醫生的衣帽爬到高塔上迎接死神?(我覺得這又何必?)
而當這個命案發生,警察的搜查意外地發現了院長的秘密日記(寫日記真是一件致命的人生錯誤),日記裡寫著死亡前幾天又以同樣的手法拎著一個名為小A的女孩子回鄉間誘殺,然後,當我們不疑有他的當下,這個警探突然間告訴我們一個秘密:這是十七年前的日記,不是前兩天寫下的手稿!
好吧!
所以當年那個小A,也就是這個虛弱的養女,當警探發現院長老家的屋內滿是鮮血,竟然是小A前兩天殺了院長時集合的血液拿回老家噴灑?我沒有很仔細去理解這樣的動機為何,而養女在跟蹤警探查看老家的時候,又巧妙地打昏了警探並且試圖放火燒屋焚屍。
不果,那是必然,否則故事演不下去。
故事就這樣走著,養女後來坦承是她犯的案,為了報仇,也了贖罪當年親手施打毒針害死哥哥之類的老套,這麼多年來養尊處優的情況,突然在新冠肺炎爆發的時候意外看到養父的日記嗎?只因為佛洛伊德說過兩歲前的記憶多半的人都記不住,所以才需要這樣的說明嗎?也不無可能啦!
差不多是這樣的一個流程,我覺得故事可以,只是拍子有點亂,重點也零散不集中,似乎是想寫得太多了,卻搞亂了大家觀看的重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慢里遐思
    慢里遐思
    有天我老去,在個陌生的地方。還要回味,昨日冒險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