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偶爾無所事事,工作更有意思:誰說奮鬥和躺平只能二選一?Z世代創業家教你找到自己的方式,闖出另一條路!

2023/01/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Grace Beverley 譯者|何佳芬 出版|高寶書版
科技的不斷發展,讓我們能夠以更加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
尤其在網路世代下,很多行業甚至不需要進到辦公室就能開始工作,當這種不受空間與時間型限制的工作型態逐漸成為日常,一切都變得更加快速。
然而,這種「隨時都能工作」的感受,不知從何時開始,卻漸漸變成了「隨時都須要工作」的可怕社會常態。
一定要不斷成長、不斷精進、不斷工作產出成果,因為隨時都能工作,彷彿只要稍微停下來休息,就感覺像是自己偷懶了一樣。
究竟在這個追求無限、無限成長的時代之中,我們該如何在工作效率與自我照顧間取得平衡?
本書由英國年輕實業家Grace Beverley所寫,年僅23歲就被富比士評比為「30 歲以下零售和電子商務菁英榜」中的榜首,她將藉由自身的經歷提出一點建議。
希望藉由自己曾經陷入的工作狂熱,以一名Z世代的角度提供所有年輕工作者找到工作與自我間的平衡的可能。
幫助我們即便有時無所事事,也不會再因此感到焦慮。

被生產力綁架的世代

網路世代,是個被生產力綁架的世代。
其中社群媒體的出現,無疑是最大禍首。
隨便打開一個社群軟體,幾乎每一篇文章都在說著生產力有多麼重要,好像大家都在努力產出着什麼,而就只有自己還在偷懶。
做到這幾點才能快速成長、那樣的習慣才會能幫助你變好等等等。
各種訊息無一不在提倡更多生產力與更強大的工作效率。
這點對我而言真的非常有感,尤其當在社群媒體上看著他人仍在努力從事著「有生產力」的事情時,總覺得自己不該什麼事都不做。
然而,當我們仔細思考,人們口中所謂的生產力究竟指的是什麼?
作者在書中嘗試為生產力提出一個全新定義,將「平衡的能力」作為了生產力的核心概念。
她強調,努力工作與輕鬆工作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找到努力與放鬆間的平衡,其實也正是生產力的一種形式展現。
而無所事事,也是生產的過程。

自我實現導向的工作

「我們必須停止向四周探尋,而是專注在自己身上,讓我們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成功。」
過度強調沒有休息日的心態是一種病態的美化。
而疲勞賣命的生活,一點也不迷人。
一個有生產力的人生,無須在生產力與自我照顧間做出選擇。
Grace 主張,這兩者本是一體兩面且互相支持的。
所謂的無所事事,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產出。
而無所事事的藝術,便是在於與自己溝通交流的重要。
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而非想要什麼。
這樣的自我實現,過程中將使我們在工作上更容易進心流狀態,並藉由創意的發想找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

輕鬆工作而非努力工作

在書中,作者則提出了幾種我們能夠實際參考的行動和心態,讓讀者能夠實際開始嘗試學習不被生產力綁架。

時間規劃

時間管理是減輕壓力最重要的關鍵,一旦知道自己如何運用時間,便能讓自己在工作時不感到壓力重重。
善用電子行事曆與待辦清單,將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一寫一下吧。
每寫下一件事,也就意味著腦袋中需要煩惱的事情就少一件。

建立目標

由年度、每季、每月、每週到每日,以不同時間尺度安排與規劃。
這點應該不難理解,但作者強調這樣的規劃重點其實在於找到對於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在工作時一定要確保所有選擇沒有偏離長期目標,而非無腦地一再從事生產。
這個概念與伊藤羊一在【1天1行小日記,寫出超強行動力】中提出的「北極星」的比喻非常相似。
同樣強調只有藉由每天不斷花時間與自己的內心交流,回顧自己所做出的價值選擇,才有辦法真正理解自己想要追求並花時間投入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只要確定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放在自己想要達成的事情上,那所有工作都會變得更加放鬆和投入。

安排不同時段區間

可以嘗試將工作區分為深度與淺薄工作,觀察自己在什麼時候工作最有效率。
將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深度工作安排在最有效率度的時段,以重要性與急迫性往下類推,並努力在各個區間完成一項或多項任務。
Ex.重要創意工作放在每日早晨、工作日下午處理郵件、每週日晚間復盤當週成效等等

小結

這本書雖然是一本Z世代寫給Z世代的工作與生活指南,但身為Y世代,仍覺得這本書還是能帶給我許多新的想法。
尤其身為半個社群工作者,要如何在工作與生活間找到平衡點,老實說真的非常困難。
喜歡的事、必須做的事、想做的事,當各種不同分類的事情逐漸便融合成一團模糊的「好像是工作的事情」,有時候要分辨清楚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就很容易模糊掉。
這本書推薦給你,一起練習無所事事的習慣吧。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