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寡頭藝術收藏的系統性研究

2023/03/1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Pavel Neznanov on Unsplash
過去十五年來,俄羅斯億萬富翁及其基金會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克里姆林宮軟實力政治的主要參與者。他們以越來越戰略性和全球網絡化的方式行事。奧地利歷史學家 Waltraud Maria Bayer 在第一次全面的基礎研究中研究了他們的歷史。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俄羅斯的歷史極其多變:它包括蘇聯解體後的樂觀精神,以及深受私有化、前國有大公司影響的經濟發展,直至Putin領導下的鎮壓日益加劇,及對烏克蘭的入侵。俄羅斯聯邦慈善事業的發展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自世紀之交以來,出現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觀,基金會和金融家幫助建立了這種文化景觀。該國的商業精英最初投資於建立私人和企業藝術收藏品,後來在國家藝術機構的當代轉型和擴張中投注心力,最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館。自改革以來,俄羅斯的慈善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其規模在全球排名中仍然不高。
專門研究(後)蘇聯和俄羅斯博物館和藝術機構的歷史學家 Waltraud Maria Bayer 在其由奧地利科學基金會FWF資助的計畫「俄羅斯寡頭的私人藝術博物館和基金會」中,首次全面回顧了俄羅斯慈善事業自 1990 年代以來的歷史。她分析了各種來自俄羅斯的數位資料來源。在一系列案例研究中,她使用基金會公布的材料進一步詳細檢查了選定基金會的工作。
她首先回顧了改革期間的動盪時期:1980 年代後期,第一個文化基金會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支持,例如蘇聯最後一任國家元首戈巴契夫的妻子賴莎·戈爾巴喬娃(Raisa Gorbacheva)組成的機構。企業收藏發揮了重要作用:銀行和企業作為藝術品收藏家很活躍。在第二階段,在葉爾欽總統的領導下,基金會和贊助的文化活動名副其實地激增,雖然其中許多都沒有持續下去。另一個轉折點是 1998 年的經濟危機,當時通脹上升,盧布大幅貶值。一些富人以這場危機為契機,成立了文化基金會。

2006 年是俄羅斯慈善年

2006年,俄羅斯政府宣佈該年為「慈善年」。通過一系列措施,俄羅斯的非營利部門受到越來越多的監管。創造了法律框架,基金會、協會和非政府組織受到限制。然而,這些變化對文化和博物館產生了積極影響。來自西方的概念被改編並用於專業文化項目。
博物館和文化計畫通常與俄羅斯大都市的大型房地產開發計畫齊頭並進。一些基金會公開表示關注的是加強俄羅斯在國外的形象。慈善事業在 2010 年代繼續發展。但是,隨著併吞克里米亞,多年來建立的與西方的多方面交流嚴重放緩。

關於假冒商品的處理

九個廣泛的案例研究構成了研究的主要實證部分,重點分析了複雜的俄羅斯藝術品假冒問題,該問題也影響到國際收藏品和博物館。從 2006 年開始,作為專業化措施的一部分,國家文化部門在國內藝術界採取了更多打擊偽造的行動。這個話題也多次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例如,從俄羅斯出借和購買的藝術品被證明是有問題的。始於 2017 年的根特博物館醜聞圍繞著迪勒海姆基金會 (Dieleghem Foundation) 的俄羅斯現代主義藝術品展開,尤其轟動一時。

基金會形貌

一個有意義的、材料豐富的案例研究也獻給了波塔寧基金會,該基金會以同名的億萬富翁和前政治家(諾爾里斯克鎳礦公司董事長 進出口銀行聯合創辦人 前副總理 普丁名單人物)的名字命名,可能是俄羅斯博物館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基金會。該基金會自 1999 年成立以來,截至 2019 年已資助不少於 35,000 個計畫。除此之外,它還是聖彼得堡冬宮的主要贊助商。波塔寧基金會不僅投資於俄羅斯博物館的組織和結構現代化,而且為俄羅斯博物館科學的專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拜爾總結道。同時,它的特點是高水準的國際活動。波塔寧在歐洲和美國有很好的人脈;除其他外,他資助了華盛頓甘迺迪中心、紐約古根漢博物館的重大計畫。

猶太投資者的集體參與

莫斯科的猶太博物館和寬容中心是一個不僅通過單一捐助者的倡議而實現的計畫。一系列的猶太投資者齊聚一堂,在這個龐大計畫中展示猶太歷史和藝術,並促進對話和教育活動。最著名的捐助者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Roman Abramovich) 是全世界猶太組織的支持者。他的關係企業參與了大型房地產投資,卻也在公司建立時也建立了蒐羅藝術品的基金會。
雖然在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文化與西方的合作受到嚴格限制,但大多數都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和相關製裁而戛然而止。外國機構(暫時)停止了在俄羅斯的工作,許多當地的金融家、學者和藝術專家也離開了俄羅斯。這一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因此要仰賴跨國跨學科的合作計畫。

俄羅斯藝文界人士近況

在問題與討論環節有人好奇俄羅斯藝文界人士的近況,在此摘要幾篇筆者事後收集到的資料:
  1. 儘管背後是俄國天然氣巨擘 Gazprom,莫斯科回聲廣播電台 Эхо Москвы 一直是該國少數敢於批判俄國政經寡頭體系的媒體。該電台在俄烏開戰後表達反戰立場而被勒令停業,政商人脈雄厚的資深記者同時是莫斯科回聲老闆的Alexei Venediktov 也離開俄羅斯
  2. 如上所述,許多藝術家逃離俄羅斯,並繼續創作,人身自由被迫害的經驗、對戰爭的反思成為他們的創作母題。除了藝術資源豐富的西歐諸國,近年反俄氛圍濃烈的喬治亞及其首都提比利斯也成為這些流亡俄羅斯藝術家的新聚集地。
  3. 但是,選擇留在俄羅斯當地,以藝術作為反抗暴政手段的藝術家亦不在少數。正常的美術館展覽顯然是困難的,他們因而選擇在街頭、在網路上創作,以不同方式表達反戰、爭取自由的精神。有些人更親身投入抗議行動,即便多次被捕也無所懼。

問題與討論

  1. 對於藝術與文化創作對群眾(社會與國家)的矛盾功用:自由創作、撫慰人心 vs. 國族主義象徵;寡頭角色的爭議性 vs. 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貢獻。
昱凱表示他的擔憂,因為臺灣近年也在討論,是否能挖掘一些屬於臺灣的藝術作品作為建立台灣民族主義論述的手段。而藝術經常象徵自由,因為能傳達心裡所想,也能夠安撫情緒。
仁傑此時提問道,藝術創作是否受到烏俄戰爭影響?
昱凱以回聲廣播電臺老闆在戰爭一開始就提出反戰意見,電臺也因此被關閉。俄羅斯一些藝術工作者也因為發表支持俄政府言論而被取消演出機會等例子回答。
冠廷分享了一篇關於國家如何利用藝術創作來論述國族主義的報導。德國雷根斯堡瓦爾哈拉(英靈殿/忠烈祠)紀念值得尊敬的德國人,為了建立身為德國人的信心--但德國人的定義很寬廣,只要講德語就算,包括英國國王。以國族敘事劃出了一個「什麼是德國人、什麼不是德國人」的界線;也比較了奇美博物館的英國國家肖像館展,不去特地區分階級,而是主題。同一個展間裡會同時有國王與演藝人員的肖像。
昱凱補充他曾經查過德國最知名的女性居然是俄羅斯女皇凱薩琳。
菀倫以自己的經驗說明,藝術也是一種傳播溝通的模式,可以表現想法,但也可以作為國家的宣傳媒介,比如莒光園地、國軍文藝金像獎等。且藝術本來就仰賴有錢人在運作。美國(美軍)運用好萊塢做大外宣也很有名,比如Top Gun等電影。
玠庭指出,藝術價值本來就是很大程度被金主操作的,昱凱遺憾表示,以俄國為例,如果要拿寡頭的錢創作,可能就很難做出反對政府的東西。仁傑比較反感的點是宣揚侵略,除此之外他認為都應該擁有很大自由。玠庭舉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為例,因為資本或是政令,會箝制很多創作的自由。
政陽補充道,國家對自由的保障應該要是最高強度,甚至與生命並駕齊驅。
2. 雖然因為戰爭要抵制俄羅斯的影響,但我們該「取消」俄羅斯文化嗎?
玠庭表示她沒有很支持取消文化,之前讀書會也談過相關議題,她支持美國的自由言論市場,市場機制會自動淘汰比較沒價值的言論,與其禁止他人發言,應該產出更多高價值的言論去與競爭、淘汰掉低價值言論。像小時候訂正不是擦掉錯誤答案,而是直接在旁邊訂正。應該紀錄下各種正反言論,等待時間證偽。

延伸閱讀

ykhuang
ykhu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