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來了!我相信對技術分析有興趣(或已經失望)的朋友都能有一些幫助。
相信多數人都會同意,如果能經常做到以下兩件事,便可快速致富:
- 逮到底部,大舉進場。
- 看準頭部,獲利出清。
簡言之:買在最低,賣在最高。這也是許多價差交易者的終極目標。
然而,這種好事會經常讓我們碰到嗎?
更重要的問題是:有什麼方法能持續穩定地達成或趨近這個目標?
稍後,我會介紹一種老少咸宜的技術指標,它很簡單,甚至老套——你可以在任何技術分析書籍或文章裡面看到它。然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就像金庸武俠小說裡面的「太祖長拳」,招式平淡無奇,但是由喬峰使出來卻是威力強大。如果你已經很熟技術分析方法中的各類指標用法(或許已經感到失望?),說不定還是能夠發現一點有趣的東西。
本文介紹的方法有以下特點:
- 指標訊號不多,甚至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太少訊號而嫌棄它。但千萬別嫌訊號太少,因為這類訊號一旦出現,大多能持續一段蠻長的走勢。
- 搭配網格交易法,勝率幾乎可說 100%,同時可提高網格交易的獲利空間。
- 著重實際操作時可能碰到的細節和狀況,不刻意神化技術指標。
- 非刻意挑選成功案例,反而有提供失敗案例,並說明如何反敗為勝,最終依然獲利。
由於我的操作法是以
網格交易為主,所以接著先來聊聊網格交易的最佳開倉時機。
網格交易的最佳開倉時機
其實網格交易並沒有特別要求進場建倉的時機點,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最佳進場(建倉)時機。也就是說,網格交易並不需要我們去預測股價未來的漲跌走勢。只要交易標的(股票或 ETF)長期而言必然會漲回來,那麼無論哪個時候開始建倉,網格交易最終都能獲利。
所謂的最佳進場時機,都只能事後回顧的時候才知道。
網格交易之所以沒有特別要求進場時機,還有另一個原因,也是網格交易非常重要的一環:資金控管。基本上,網格交易是透過保留一部分現金來確保未來股價下跌時還有資金可持續往下加碼,故即使開倉買入一檔股票之後,股價持續下跌也不要緊;只要還有資金可以繼續加碼買進,那麼當股價回升的時候,帳戶的績效也會迅速彈升。
股價漲跌因素很多,難以預測,成敗大多是機率使然。相較之下,資金控管則是每個人可以透過學習而逐漸熟練的技術,故網格交易並強調進場(開倉)時機的準確,而更加著重在資金控管與分配的技術。
話雖如此,任誰都明白:抓對進場時機便可穩操勝算,並可放大獲利。身為平凡人,我們難免會想要盡量買在低點來降低買入成本,提高報酬率。那麼,接著就以我的觀察與實際操作經驗來提供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協助研判進場時機。
基本上,出場時機不用抓,因為只要股價一直漲上去,網格交易規則會讓你持續賣出股票,直到持有的股份只剩下一點點,屆時你可以自行決定要清倉還是保留最後少許股份以便持續觀察。但如果你不打算使用網格戰法,稍後介紹的技術指標也有賣出訊號可以協助你決定何時賣出股票。
一個技術指標訊號助你提高勝率
我要分享的這個技術指標,是週 K 線圖的 MACD 指標。
為什麼不採用日 K 線圖,而用週 K 線圖?因為日 K 線圖的指標訊號大多屬於短線指標,多空訊號太頻繁,失敗的機率比較高。週線圖可用來確認中長期趨勢,訊號不多,但是一旦出現,通常勝率較高,而且能夠持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接著要先科普一下什麼是 MACD 指標。如果你已經很熟悉 MACD,亦可直接跳到下一節。
MACD 是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Divergence 的縮寫,中文譯作「移動平均收斂發散指標」。MACD 圖形是由兩條移動平均線構成,一條是 MACD 線(屬於慢速線,長期),另一條是 DIF 線(屬於快速線,短期)。當兩條線相互靠攏,稱為收斂;反之,當兩條線逐漸分離,稱為發散。
每當價格走勢強勁時(無論上漲還是下跌),MACD 線與 DIF 線會發散;走勢轉弱時,二者便會收斂。MACD 圖中還有柱狀長條圖,是二者相減的結果。故當兩條線彼此交會之時,柱狀長條的面積會正好落於零軸。參考以下圖例:
圖中幾個黃色箭頭所指之處,便是 DIF 線(藍色線條)穿越 MACD 線(黃色線條)的交叉點。你可以看到這些交叉點所在的位置,其柱狀長條都縮短至幾乎看不見,也就是落在零軸(或非常趨近零軸)之處。
MACD 線與 DIF 線交叉的時候有兩種情形:
- 當 DIF 線向上穿越 MACD 線,稱為黃金交叉,一般解釋為多頭力道強勁,後勢看漲。
- 當 DIF 線向下穿越 MACD 線,稱為死亡交叉,一般解釋為空頭力道強勁,後勢看跌。
有關 MACD 指標的基礎知識,你只要知道剛才介紹的那些就夠了。接著說明我建議觀察的指標訊號與交易規則。
指標訊號與操作方法
我建議觀察的多空反轉訊號有兩個:
……
(以下幾段內容僅訂閱讀者可見,包括:買進方法(圖例解說)、賣出方法、加強訊號、提醒事項等等。)
……
溫馨提醒
除了上述方法,你當然也可以加入自己覺得有效的方法。但我想要提醒讀者,指標訊號不用多,因為所有基於技術分析的方法都有失敗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只是在長期穩贏的網格交易戰法當中加入一點「可能」提高報酬率的武器,而這個可能性如果有八成勝率就已經很棒了。千萬不要落入完美主義的陷阱,誤以為世上存在某種神奇指標能讓你幾乎每次進場都買在最低點,最終白白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和金錢。
實務上還有幾點建議和注意事項,希望讀者留意:
- 不要使用上述方法來對所有上市櫃股票進行篩選,試圖找出所有可能的交易機會——這是本末倒置。我建議的做法是先選擇自己熟悉的、有信心而且長期穩健的股票和 ETF,然後才用技術指標訊號去觀察它們的進場時機。
- 不建議使用於反向 ETF,例如 00632R、00669R。
- 不要因為等不到買進訊號,就去用一堆技術指標訊號來給自己找買進的理由,這樣會越來越浮濫、草率,只會增加失敗的機率。
- 不要本末倒置,指著股價上漲過程的某個點位質問:「為什麼這裡沒出現買進訊號?」請記住沒有任何技術指標能提供所有的買進機會。把技術指標當成自己買進股票的唯一理由,並且隨時都想要找交易機會,是虧損的徵兆。
- 技術分析方法通常不適用於成交量小的股票,故如果你選擇的股票成交量較小(例如五日均量低於 500 張),那麼技術指標訊號的成效可能會打一些折扣。
- 不用考慮所謂的「主力」或投資機構是否正在吸籌碼還是倒貨,也不用因為任何個人或投資機構正在賣出股票而擔心——那些資訊的用處不大,反而徒增擾亂。專心執行自己的策略並改正缺點,才是真正管用的作法。
結語
本文介紹的方法都不需要在盤中盯著價格走勢——你也可以在盤後交易的時段買進,或者隔天開盤之前預先掛市價單買進。一般而言,基於週 K 線圖的進場訊號會比日 K 線的進場訊號有更充裕的進場機會。
技術指標不用多,訊號也最好別太頻繁。因此,我喜歡查看週 K 線圖來確認中長期趨勢,並且觀察 MACD 是否在零軸以下出現黃金交叉來發掘買進機會。
需要提醒的是,若以本文介紹的方法來嘗試「抄底摸頭」,雖可堪當大任,但我粗略估計勝率頂多只有七、八成;若再加上個人實際下單時的心理複雜變化等因素(例如買進之後看到股價開始下跌就信心崩潰而急忙賣出),勝率有可能再降低一些。然而,如果你用此方法搭配網格交易來操作,則有相輔相成之效——你可以進一步優化買進與賣出時機,亦即買進股票時可進一步降低成本,賣出股票時可進一步提高獲利空間。
最後,你可能會想到「生存者謬誤」,認為文中的圖例都是我精心挑選的成功案例,失敗的案例都不說。實情是,這些案例都是我和家人討論股票時隨手抓來的,完全沒有特別挑選,而且如果你有仔細讀,應該會看到其中一個是失敗案例,而我也說明了如何搭配網格交易法來逆轉這個失敗案例,最終仍是獲利。
無論如何,不要盡信我說的,請自己多觀察一些股票的 K 線圖,驗證看看本文介紹的方法是否真的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幫助,點個讚就行了(
買電子書支持當然更好 ^_^)。
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