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小說|兩宮間 Palace Walk

2023/03/1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作家與書名簡介
『Palace Walk』是埃及作家Naguib Mahfouz的知名著作『開羅三部曲』的第一輯,出版於1952年,英文版於1990年推出。故事主線圍繞著生活在開羅的商人家族,從1917年開始、直至1952年,跨越三代。是Naguib Mahfouz最受歡迎的代表作,三部曲皆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影集。
Naguib Mahfouz 一生創作近40部長篇小說、數百則短篇故事,從取材於古代神話的現代寓言、到反映埃及近代政治與文化的社會寫實主義,其作品影響廣大而深遠。
1988年Naguib Mahfouz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文作家。
『Palace Walk』書名原文為"بين القصرين (Bayn al-Quṣrayn)",意指在兩個宮殿之間,簡體中文版書名譯為『兩宮間』。Bayn al-Quṣrayn得名於建於10世紀末期的Fatimid Great Palaces,該建築群的東、西宮殿之間圍塑的廣場空間正是今日依舊存在的Bayn al-Quṣrayn,只是經過幾個世紀的建築增建,廣場範圍已大幅縮小。
其現今是鄰近哈利利市集的 Muizz Street 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區段,著名的觀光景點如『Sultan Qalawun建築群』、『Sultan Barquq清真寺學校』及『Palace of Beshtak』皆位於此區。
現今的Bayn al-Quṣrayn(圖片來源:網路)
二、故事的時空背景及文學價值
筆者介紹過的另一部小說『亞庫班公寓』,背景設定於20世紀末,藉由闡述公寓住戶們的故事,呈現1952年埃及革命後的現代埃及社會寫照;『兩宮間』則帶我們走入20世紀初,介於WW1尾聲及1919年埃及革命初期,仍為英國殖民地的埃及。
故事主線圍繞著生活在Bayn al-Quṣrayn的一家人,每個章節由不同的家庭成員作為主角,描述發生的事件、以及人物的心路歷程;作者不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立體的家庭樣貌,更反映了生活在這個世代的埃及人民,所經歷的社會動盪、政治覺醒。
在被迫接受外來、世俗的意識形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每位不同立場的角色如何詮釋自己對於伊斯蘭信仰、文化認同及價值觀的態度。
藉由作者對於伊斯蘭教是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細膩觀察,讓東、西方世界的讀者,得以更進一步地認識中東的世界。
三、角色與故事
  1. 父親 Al-Sayyid Ahmad Abd al-Jawadl
Ahmad擁有一間位在Barquq清真寺前面的小商店,販售咖啡豆、白米、堅果、果乾與肥皂。他是一位風趣且富有魅力的人,待人親切有禮、為人正直慷慨,不論是顧客、泛泛之交、或他的朋友們,皆十分的喜愛、敬重Ahmad。他享受音樂、美酒與女性,與朋友飲酒高歌、或與情婦纏綿,是他每天晚上的固定行程。
每日凌晨回到家後的Ahmad,是位截然不同的人。
他不苟言笑、要求家族成員絕對的順從與尊敬,任何一件小事都會招來他的謾罵與懲罰,他深信這樣可以避免他們未來犯下更嚴重的錯誤;而他的高壓統治,都是為了讓這個家維持在『絕對的純潔和完美無暇的純真』的氣氛中。
他認真的對待宗教信仰,每次祈禱,他都傾注畢生的情感與力氣;對於他背離教義的嗜好,他則是如此解釋:「我祈禱、禁食、救濟貧困。不論站立或坐下時,我都想著神。在這一切的盡心付出後,用沒有傷害他人的娛樂來調劑自己,或者忽略一、兩個規則,又有什麼過錯?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我沒有觸犯其他的教義。」
2. 母親 Amina
與父親相反,母親Amina為家庭成員高壓的生活帶來溫暖與慈愛。
她是位溫順的妻子,與丈夫結婚的25年間,她都被禁止外出。雖然不滿丈夫的夜遊、蠻橫與專制,但她說服自己這些都是男性無可避免的人格特質;而且,即便他不完美,他依舊給了她衣食無缺的生活、以及她視為珍寶的孩子們。
她充滿了好奇心、對生命的熱情、及對宗教近乎天真的虔誠。
每天傍晚,兩個女兒、三位兒子都會和她在一樓的起居室相聚,地板上鋪有色彩繽紛的地毯、角落堆滿舒適的枕頭與坐墊,母親會坐在正中央的沙發上,在她面前則是一個大火盆,烹煮咖啡的銅壺一半埋在滾燙的沙裡;不能喝咖啡的女兒們會催促兩位兒子與母親趕快喝完,好讓她們可以進行咖啡渣的占卜。
他們都很喜愛這個短暫的『咖啡時光』,在這裡他們可以享受彼此的陪伴、自由不受拘束的聊天,沉浸在母親和煦的愛與包容中。
大兒子Yasin會為小兒子Kamal朗讀故事、二兒子Fahmy會與Yasin談論政治時事,Kamal則會分享他上課學到的新知識、或是回家路上發生的事情。
無法外出的Amina,總是興趣盎然地聆聽兒子們談論外面世界的事情,有時也會提出她的想法、或者疑問。
3. 孩子們
左起大兒子Yasin、大女兒Khadija、小兒子Kamal、二女兒Aisha、二兒子Fahmy
大女兒Khadija外貌平凡,擅長家務、聰慧且熱衷於和家人鬥嘴;二女兒Aisha則與Khadija相反,有著一頭金髮與美麗的臉龐,性格溫和,不擅長家務。
Aisha因為她姣好的外表,屢次有人上門提親,而Khadija則始終乏人問津,讓Khadija總是對Aisha抱有忌妒與比較的競爭心態。不過這個情況在她們兩個人都出嫁後得到了緩解。
大兒子Yasin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與父親有相同的嗜好,甚至拜訪同一間妓院。在那裡,他發現了父親不為家人所知的另一面。在第一輯中,Yasin歷經了一段短暫的婚姻,因為他在妻子懷孕的期間試圖強暴妻子的女僕,致使女方父親提出離婚的要求。
二兒子Fahmy是個關心政治的法學院學生,在故事的後半段,Fahmy成為一名政治活動家,甚至挺身反抗不贊成家庭成員參與任何政治活動的父親。
小兒子Kamal是第一輯中最被孤立的角色。
他的年紀太小,無法參與哥哥與姊姊們的話題及活動,對於這個動盪的世界,只能以自己的角度探索。他無法理解為何姊姊們出嫁後必須離開自己的家、為何她們不再參加『咖啡時光』,又或者為何與駐紮在門外的英國士兵們玩耍是件不對的事情。
四、向為自由付出生命的人們致敬
"What will she do now that Fahmy's been killed....Fahmy killed? Is this really the end of your son? O dear, unhappy son!

...Amina...our son was killed. Fahmy was killed...What? Will you forbid them to wail just as you previously forbid them to trill with joy?

Will you wail yourself or hire prefessional mourners? She is probably now at the coffee hour with Yasin and Kamal, wondering what has kept Fahmy.

How cruel! I'll see him at Qasr al-Ayni Hospital, but she won't. I won't allow it. Out of cruelty or compassion? What's the use, anyway? ”

He found himself in front of the door and streched his hand toward the knocker. Then he remembered the key in his pocket. He took it out and opened the door. When he entered, he heard Kamal's voice singing melodiously:
Visit me once each year,
For it's wrong to abandon people forever.
第一輯的尾聲,二兒子Fahmy在和平的勝利遊行中,遭到挾怨報復的英國士兵射殺,得知消息的父親悲慟不已,更害怕脆弱的妻子會太悲傷。
從本書最後一段他的內心獨白中,可以看到始終自信滿滿的父親徬徨的一面。
唯有確保每位家庭成員的安全與完整,才能成就他存在的意義。
他無法保護逝去的兒子,他為家庭設下的規則,似乎也失去了意義。
Visit me once each year ”是誕生於1917年的一首流行歌曲,現今以黎巴嫩歌手Fayrouz翻唱的版本最廣為人知。
作者在本書的最後,將這首歌獻給在埃及動盪的年代中,為了自由付出生命的每一位埃及人,以及失去了至親、摯愛的每個家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會員
42內容數
誠摯地邀請您一起來認識這個混亂但可愛、充滿生命力的國度—埃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