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Cut
原本已經打算近期內不再做任何別的事,只專心在軟體相關的事就好,因為時間實在不太夠用,內心也進入另一個,“不知道” 該對外說些什麼的階段,好似所有事都只分成「本來就這樣」,以及「我會使它變那樣」這兩類,那自然沒有說的必要,甚至連糾結都變成是 “確定” 的糾結
但,想想,還是覺得偶爾休息一下,做些創作,搞不好會更有效率,雖然聽起來是個功利的藉口,但人生本來就很難說,優先順序往往不是自己說了算,你認為重要的,與實際重要的不一定相同
因此,閒暇空擋,還是又剪了隻影片,雖然因為太忙,從發布到現在已經過八天了,不過,還是貼在這紀錄一下
New Style
這次嘗試了我曾想過要做的青春主題,這種風格,原先以為會跟我 “格格不入”,畢竟我腦中裝的都是些打打殺殺,壯闊歷史,偉大夢想,或是玄學靈性,還參雜一點點科技,以正常人的標準來說,無疑就是個怪人
我不是沒想過要和主流人類有一樣的想法與運轉頻率,只是幾經嘗試實在做不到,或許能夠做好不少事,但興趣,價值觀卻很難改變,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剪的成品出來後,是挺成功的,甚至能說是最好的一部
作文
第一次進行戀愛相關主題的創作,是國中的一次期中考作文,因為考卷已經規定了主題,我不得不寫,連“武術”,“人生”,這種奇妙主題都能寫到六級分(那屆的評鑑方式)的我,唯獨在友情愛情主題上,只拿到極低的三級分
無論是慷慨激昂,激勵人心,亦或是純粹高談闊論,都能夠講出一些東西,但不知為何,在風花雪月上,我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麼,因為,從生命或腦科學,亦或是扯到意識科學的角度看,人們的多數情感,無疑只是套上了一層濾鏡,本質上是不存在的
if
我是說如果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男生,你的性向為直,那有時受到女生吸引,則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基於這種生物現象所產生的 “情感”,如果把最先決的前提拿掉,就想像是給自己打了一針,使自己失去性別,變成無性人,那原本,你所定義,堅信不疑的愛情故事,會不會就演變成另一個版本
再舉個例,又假使,今天你與一位朋友是「生死之交」,但在另一個 “沒有” 生死關頭的故事中,亦或是,在沒有存亡危機的時空下,搞不好你們間,不只沒交情,他還會騙你錢,不過,同樣的邏輯情況,也能「全部反過來說」,今天的仇敵,假以時日,在別的時間線上,可能還是你的恩人或親友
Else
先別急著下結論
許多宗教,亦或是一些哲學思想,會藉由「反覆」,且大量推敲這種雙向邏輯,來嘗試破除人們的一些 “幻象”,只是,許多人不懂一件事,「凡能被做結論的東西,必有其反面,除了定律本身之外,沒什麼東西是絕對的」
如果,只是迷信沉浸於這種來回反測邏輯,而沒有去觀察自己身心在這其中的感受,以及變化的話,那就只會演變成 “什麼都能扯”,而沒有找到事物真正的一致性,以及,「我該怎麼做?」這個真正我們想知道的結論與答案
Emotion
事實上,情緒,感情的真正面貌,的確大可能只是如同虛擬實境,或是戴上濾鏡般,夢境似的一廂情願,它有時能完全主宰一個人,但無法永遠矇騙全部人,這就有如電影「香草天空」的結尾一樣,夢,終究有醒來的時刻
情感本身的虛無,雙向性,就邏輯科學來看,的確是如此,不過,有時也正是這樣主觀朦朧的東西,賦予了生命更深一層的意義,它使人不至於掉入虛空,讓人心在特殊的時刻,擁有力量,選擇光明,當然,大多時候,人類無法控制這個「做夢」的能力,反倒讓情緒拽著自身墮落
也許愛在夢的另一端
無法存活在真實的空間
雖然這只是周胖子歌曲中,一句想製造浪漫效果的詞句,但實際上,這是真相,有人懷疑過我沒有正常人類的正常情緒反應,我也這樣懷疑過自己,不過最終我發現,並不是這樣,我並非亞斯伯格,本性也很多愁善感,甚至高度敏感
所以,顯然的,我仍能剪輯出非常浪漫的影像作品,也能體會許多動漫電影中的感人環節,有時也非常入戲,現實生活中,我也能夠經常產生很大的情緒起伏(雖然那是另一棚的),但差別在,那些東西都僅發自內心,止於當下
一切動人情感,皆只存在於,那個我極力保護,並且也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沉溺的「心中藝術天堂」,它本身是一個存在於 “裡面的外面” 的世界,更是一種「意識界」,要說是異世界也行,反正白話一句,「一切美好事物,從我想到的那刻起,就已永存於內心,不因外界而有絲毫更動」
內在工程(inner_Piece)
什麼時候回家
不確定,在我有生之年,能否看見人類文明真正走向表達自己,普遍覺察自我內心,無懼無憂,低度敵意,高度創意,把「創造」放在人生第一優先順序,人人皆能活在興奮,熱情,創作喜悅中的世界
硬要講的話,這才是我真正想發動的「精神革命」,以及一種稱得上理想運動的東西,我對檯面上,任何那些還是針鋒相對,將目標都放在「人」身上的活動,仍舊沒有興致,不想參與那些偏執狂的大夢,因為我自己已經夠偏執了,不會再去找個更大的小我攀附
Yume
不過,我還是很看好人類的,雖然說這句話時,總感覺有些心虛,但如果人們是無望的,那又為何有那麼多天才神人不斷轉世來這邊開導眾生,哈哈,雖說,來的多半是魔,偽裝成聖賢,尤其是那些被眾人歌頌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人因夢想而偉大,「做不到的事,才有去做的價值」是吧?從各領域,各種層面來說都是如此另外,我個人的主觀感受,如果真的都把「情感面」拿掉,當然,情感與精神層面,是有交疊,也有不交疊的部分,但,就是說,如若徹底的唯物,否定一切「當前看不見」的東西,凡事都要能量化才算數,也有可能會變成馬列思想的教徒,坦白說,就是弱智
能夠理解「濾鏡」本身是濾鏡,卻又不因是濾鏡,而否定濾鏡,能在情緒感受間來回轉換,享受其美好,運用其力量,不才是真正的解答嗎?如果因為「拆穿」美好,而不再感受美好,那豈不是如同「既然吃完飯還會餓,那就索性從一開始就不吃」的邏輯一樣荒謬嗎?
Data (數據)
說到數據,腦中就自動浮現出俎刻薄,說:「Data ?.....」(後面一大串在聽證會上開脫的屁話),伴隨他那低沉的嗓音,搞笑的表情,聽說最近他的梅塔公司在矽谷裁了一堆人,看來我那些花父母大錢去美國,自己又沒什麼實力的同學們,可能要失望了,雖然,這是早就能看出的結果,但總之就是這樣,不重要
GPT 4 出來後,會比現在的 3 再強好幾倍,但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不少人提出一個看法,是否人類也是由一堆極其複雜的代碼寫構成的?所有情緒反應,難道,都只是一個個的函式方法?一樣,我主觀認定這是對的
但是又如何?就像現在有些人們恐懼 AI 會取代他們一樣,視野的狹窄,會導致認知範圍侷限,如果,我是說如果,連意識,或是一粒最小單位的原子,或是,好...誇張點,“一個想法”,本身其實都是「生命」呢?
愛,存在於幾何
講得很 “技術”,能說,「物件的物件裡還有物件」,但實際上來說,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萬物皆是生命,生命的本質就是美學,美學即是科學,而科學源自於基礎邏輯,抽象邏輯的背後,是真實世界無止盡的幾何結構
思考,感知,創造力,不會因為今天多出一個機器人,屬於「你」的那份就被剝奪,這只是一種不理智的相對剝削感,實際上,除非你打算將自己「貶」的比機器還沒有活力,不然,這一切其實都無所謂
拆解情緒,也能看見一樣的真理,愛,從來都不僅是小說電影中情緒化的存在,那只是一個角度,以為那是全部,則是一種偏誤,否定它的一切,也是一種妄念,只是,真實的愛,存在於細胞對於喜悅之事所起的反應,它很像心流,但遠遠不止,可超過的多
藝術
其他事,我或許不太敢說,但創作上,我很肯定地認為,「如果只限於某種風格」,「僅偏執表達自己喜歡的」,而不具備多元性,寬廣度,那就正如打籃球一樣,進攻方式單一,是永遠無法成為高手的
所以,這次故意「不走“自己” 的尋常路」,製作比較接地氣的主題,不然,在我看完上一部剪輯的賈伯斯後,總覺得自己好像只關注前百分之一,或是後百分之一(崔佛)的事物(雖然極端值是相通的),但喜好太過絕對,有點無趣
就像是劇本家,導演,如果總是只重複那幾套,老調重彈,相信連作者本人,自己也會感到難受,就像班艾佛列克不想再接蝙蝠俠的戲一樣,不斷追求突破,才是對的
愚昧之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平庸人士喜好跟風,聰明人有獨到的見解,卓越的人能非同凡想,但,往往只有天才,才會去「非同凡響」自己的非同凡響
請問有賣半島鐵盒嗎?
不知不覺還是說了太多,總結,偶爾寫些東西,對我來說,感覺還是挺好的,可能人再孤獨,也是有極限的吧,其實獨處已經是最不孤獨的選擇了,身處人群,卻沒半個人聽得懂人話,那才是真正孤單
My Art Work:
音樂時間: